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晉朝為何衰敗的那麽快?到底有什麽先天性缺陷?司馬炎也無能為力

2024-05-31歷史

前言

夜深人靜時,是否也曾想過,歷史的過程究竟是由誰來推動的?是那些偉大的英雄人物,還是普通百姓的集體意誌?亦或是隱藏在歷史行程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某種必然?

晉朝的興起似乎充滿了戲劇性。以司馬懿為首的司馬氏一家人,用殘酷冷血的手段奪取了政權。他們先是擊敗了在第一次政變中被擁立為帝的曹髦,然後又廢黜了傀儡皇帝曹奐。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得來的政權竟然也能經歷數十年,開創出一段短暫而輝煌的西晉王朝。

一、高平陵之變為司馬氏奪權埋下伏筆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出巡東宮,年僅22歲的司馬懿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遂指使手下將士發動政變,殺死曹芳的重要官員,史稱高平陵之變。此舉將司馬氏一族推上了權力的制高點。

曹芳被迫追尊司馬懿為太傅、大都督中外諸軍事,擁有制約皇權的大權。這一系列舉措為司馬氏一族進一步掌控政權打下基礎。從此,魏國國政實際由司馬懿和其兄長司馬師兩兄弟控制。曹芳淪為傀儡,再無實權。

高平陵之變的成功首先得益於司馬懿極為精心的謀劃。他暗中拉攏朝中重臣,先聲奪人地散播曹芳專權、禍國殃民的謠言;同時也利用手中的兵權威懾可能的反對勢力。此外,曹芳本人缺乏政治手腕,無法抵禦權臣的算計也是重要原因。

無獨有偶,就在同年,蜀漢後主劉禪也「退位讓國」,向魏投降。司馬懿因此更加坐大,幾乎可以與魏帝共享實權。他和兄長司馬師開始聯手控制朝政大計,架空曹芳的皇權,將曹魏變成了司馬氏家族的私產。

在司馬懿逝世後,司馬師並沒有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傳位給弟弟司馬昭,而是繼續完全控制朝政大權。直到死去前才將權力移交給侄子司馬攸,由時年僅8歲的司馬昭攝政。這導致了司馬氏諸兄弟的權力博弈,埋下日後內鬥和奪嫡的種子。

二、司馬昭弒君稱帝建立晉朝

公元265年,時任魏相國的司馬昭連去世的魏帝曹髦的兩位繼任者也先後廢黜,迫使最後一位傀儡皇帝曹奐讓位。司馬昭稱帝,建立西晉,晉朝正式成立。時年僅35歲的他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帝位。

然而司馬昭的皇位並不穩固。首先,他本人並非司馬懿、司馬師兄弟最初規劃的接班人,在家族內部缺乏血緣上的合法性。此外,他透過殘酷的手段篡奪帝位,在民間士大夫中聲望也極為惡劣。再者,曹魏遺老遺少勢力仍在,對他們而言,司馬昭無疑是弒君篡位的賊子。

可見,盡管名義上已經建立自己的朝代,但司馬昭的地位依然岌岌可危。他必須依靠武力和權謀鎮壓異己,緩解各方面的威脅。然而,這些拙劣的手段終究治標不治本。要想真正穩固政權,就必須從根本上獲取民心和輿論的支持。司馬昭明白這一點,卻終其一生也無力改變既定的宿命。

三、司馬炎加冕為帝面臨內憂外患

司馬昭於公元265年駕崩後,其子司馬炎繼位。年僅23歲的司馬炎面臨的處境與其父類似,必須設法穩固這個來之不易的帝位。

內部來看,威脅主要有兩個。一是司馬昭的叔父司馬孚及其子孫,二是司馬炎同父異母的弟弟司馬攸。兩者都有可能成為皇位的競爭者。外部而言,曹魏遺老遺少勢力仍潛伏在朝堂之中,隨時可能反撲。再加上百姓階層對篡權的司馬家也深惡痛絕。

年輕的司馬炎性格急躁,又缺乏政治經驗,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無所適從。他的左膀右臂賈充建議他首先拉攏皇室駙馬,大封諸侯王,以安撫司馬氏內部;其次要重用官僚世家子弟,以爭取士族階層的支持。司馬炎照做以後,暫時緩解了危機。

然而,政權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司馬氏仍是靠兵變奪取的,百姓們對此懷恨在心。司馬炎也明白,想要真正穩固政權,必須慢慢修復人心,讓天下蒼生認同司馬氏的合法性,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四、傳位爭端導致皇室內鬥隱患

司馬炎的第一個繼承人選困境在於,他的長子司馬軌早夭,次子司馬衷從小腦子就不太靈光。為了防止權力落入同父異母的弟弟司馬攸之手,他只能忍痛立傻兒子司馬衷為太子。

這一決定立刻遭致朝野的質疑與反對。人人都看得出,愚鈍的司馬衷根本不具備治國的能力,若日後實際掌權,勢必會把晉朝引向災難。朝中重臣紛紛上書進諫,希望改立第三子司馬湛為太子。

面對輿論壓力,年輕的司馬炎陷入兩難。他明知道兒子司馬衷的能力有限,立他為太子的確不妥;但是改立司馬湛將導致皇位傳承秩序的混亂,更容易讓弟弟司馬攸窺伺帝位。在賈充的鼓動下,司馬炎決定無視朝野反對,強推司馬衷為太子。

果然,司馬攸的支持者對此極為不滿,甚至暗地裏活動,準備在司馬炎駕崩之際發動政變。為穩固太子之位,司馬炎讓賈充把女兒嫁給了司馬衷,拉攏賈氏為己所用,對抗弟弟的勢力。與此同時,他也嚴密防範和打擊一切反對派,尤其盯緊了弟弟這個心腹大患。然而,這些短期權宜之計終究難以治本。皇位傳承的混亂已成定局,勢必為日後帶來無窮禍端。

五、外戚勢力崛起埋下晉朝衰亡遠因

公元276年,洛陽爆發大規模瘟疫,連司馬炎也染病,一度生命垂危。此時,朝野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司馬攸繼位。面對如此大好局面,年僅30歲的司馬攸卻未能把握機會,最終也只能幹著急。

為化解危機,司馬炎立皇後楊氏,同時任命楊氏之父楊駿為左輔都督、車騎大將軍,晉朝的外戚勢力自此崛起。

然而,這也埋下日後八王之亂的遠因。東漢末年外戚專政的災難尚歷歷在目,司馬炎卻為保太子之位不惜重蹈覆轍。楊氏一族日益懂得利用皇室的權勢為自己謀利,成為禍國殃民的奸佞小人。

其中,最具野心的是楊駿之子楊軍。他先後出任豫章郡太守、驃騎將軍,參與朝政,結交權貴,暗中打算培養自己的勢力。甚至有傳言稱,楊駿欲效仿東漢的竇武、宋常,讓女兒成為皇太後,自己主政朝廷。

最終,這也成為推動西晉滅亡的重要力量之一。楊氏一族的貪婪無度激起世人憤怒,為日後氐族陳鹿、苻健等起事埋下了民心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西晉開國之君司馬炎面臨諸多困境:弟弟司馬攸和外戚賈充的威脅、傻兒子司馬衷接班能力的質疑、曹魏遺老勢力的隱憂等等。這些種種隱患與日俱增,晉朝的沒落之路似乎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定局。

司馬炎作為開國君主,卻始終無法解決傳位問題,這是他最大的失誤。他本可以改立第三子司馬柬為太子,避免日後亂局。甚至在瘟疫爆發時,他也應抓住時機傳位給弟弟司馬攸,讓皇位於更有能力之人。然而因私情蒙蔽了眼睛,他最終走向了淪陷的深淵。

也有人會問,歷史行程究竟是否可預見或掌控?司馬氏憑借權謀得誌,最終卻也逃不過滅亡的厄運。這似乎昭示出一種歷史的必然性或道德審判。我們普通人類,又豈能妄自菲薄而觸犯天條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