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最頂級的處事格局,容人,容言,容事

2024-05-31歷史

【資治通鑒】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石勒是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他在早期曾被販賣為奴,但他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逐漸崛起。石勒在建立政權後,並沒有對曾經的敵人趕盡殺絕,而是展現出了包容的一面。

當時有許多漢族士人對石勒的政權持有疑慮和抵觸情緒,但石勒能夠包容他們的態度,積極招攬人才,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

例如,他對張賓極為器重,張賓是一位有才華的漢族謀士。石勒充分信任張賓,采納他的許多建議,使得國家的治理和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種包容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人才的做法,為後趙的穩定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正是因為石勒的包容,使得後趙能夠匯聚各方人才,在那個動蕩的時代站穩腳跟。如果石勒沒有這種包容的胸懷,而是一味地排斥異己,那麽後趙很可能會陷入混亂和內耗之中,難以取得後來的成就。

01容人

所謂容人,並非毫無原則的遷就,而是在可抉擇的情境中,傾向於更為寬厚的處理方式。學會設身處地,便能深刻體悟,進而實作和諧共進。

唐朝時期,房玄齡擔任宰相,其下屬杜如晦性格剛直,言辭鋒利。每當房玄齡與他商議事務,杜如晦總是毫不保留地提出異議。這不免讓人好奇,為何房玄齡如此看重一個直言不諱之人?

房玄齡總是以微笑回應,淡然說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若強求他違背本性地迎合,那便失去了真誠。他能坦誠相待,我亦能以寬容之心待之。」

因此,房玄齡被贊為「有容乃大」。而杜如晦也為他房玄齡出了許多良策妙謀,攻克了諸多難關。

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廣漠大陸的一部份。」

能接納他人的棱角個性,才會凝聚眾人,更是一種格局。

真正有修養的人,不會總是挑剔他人的缺點,處處指責,而是懂得包容,恰如其分地對待每個人。

02容言

【論語】中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言道出了容言的真諦:君子能包容不同之聲,而小人則只求表面一致,內心並不和諧。

有博大胸懷的人,如天空般廣袤無垠,能包容萬物,理解眾生。

懂得容言之人,胸懷若谷,能夠尊重他人的行為與選擇,目光遠大,不拘泥於小節,不苛求完美。他們以寬容之心待人,以開闊之視野處事。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因完璧歸趙而聲名鵲起,深受趙王賞識。然而,廉頗對此頗為不滿,常對藺相如表現出不悅。

藺相如得知後,總是巧妙避開廉頗,不與之正面沖突。有人為藺相如感到不平,藺相如卻說:「秦國之所以不敢輕舉妄動,正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將軍在。若我倆內鬥,將給國家帶來災難。」

廉頗聽聞此言,深感慚愧,遂負荊請罪,兩人從此攜手輔佐趙王,趙國因此日益強盛。

【禮記】中亦有雲:「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在紛擾塵世中,每個人都有局限,難以自察不足。他人善意的指正,實則是對我們成長的促進。

若只愛聽奉承之言,排斥建議與批評,人便容易陷入自滿,迷失方向。

最明智之舉,便是學會容言,無論對錯,皆以開放之心接納。

胸懷寬廣,能容他人之言,方能在人生旅途中,行穩致遠。

03容事

孔子曾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此語啟示我們,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晝夜不息,永無休止。

人生諸多經歷,猶如過眼雲煙。若你過分重視,便被其束縛;若你泰然處之,便能自在逍遙。

誰人無困擾?但有人沈溺其中,有人卻能淡然面對;

誰人不經風雨?但有人哀聲嘆氣,有人則泰然自若。

有的人,經歷一事,便能領悟幾分,因而愈發豁達;

有的人,遭遇一難,便抱怨幾分,因而愈發狹隘。

人生的苦難,有時並非命運所賜,而是源自我們內心的狹隘。

貪婪與執念,讓我們對瑣事難以釋懷,終日憂慮重重,積憂成疾。

若我們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糾結於他人的態度,又怎能有精力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他人的成敗得失,貴賤高低,與我們何幹?

我們非演員,無需迎合他人期待;也不是保姆,無需滿足他人要求。

曾有一位智者,漫步途中,偶遇一心懷不滿的惡人。惡人伸出惡意之手,企圖將智者攔下。智者的衣物雖被扯破,他卻只是微笑,繼續前行。

同行的夥伴不解,問其原因。智者答曰:「攔住我的並非他人,而是我心中的雜念。因我未能專註前行,故被此念所困。」

惡人聞言,羞愧難當,只得灰溜溜地離去。

有些人,你若重視他,他便趾高氣揚;你若漠視他,他便化為虛無。

能容事者,心中便無波瀾,自然不會被其他事情擾亂,受他人牽制。

能以寬容之心對待世事者,便能在紛繁復雜中保持平靜,不為外事所擾,不為他人所困。

他們懂得放下執著,以豁達的心態看待一切,從而活得自在灑脫,內心也更加安寧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