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飛奪滬定橋之前,劉文輝做的一個決定,讓他在14年後多了一條後路

2024-01-26歷史

劉文輝在飛奪滬定橋前的一個決定,為他14年後提供了另一條出路。

1935年5月,紅軍在長征途中面臨大渡河的阻隔。大渡河作為中國長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歷史上以其洪水頻繁、萬丈狂瀾而聞名。

兩岸山脈蜿蜒曲折,連綿起伏。而蔣介石早已預見到這座鐵橋對於紅軍的重要性,因此命令鎮守西康的劉文輝炸毀瀘定橋,試圖讓共產黨無路可走,就像石達開一樣全軍覆沒。

劉文輝出生在四川的一個農民家庭,是六個兄弟中最小的一個。由於父母的寵愛,他自小就在劉家祠堂讀書。

劉文輝於1916年從保定軍校畢業後返回四川,並在侄子劉湘擔任四川省主席的麾下得到了十多萬重兵。隨著時間的推移,劉文輝的實力逐漸與劉湘相當,一山不容二虎,兩人之間的爭鬥也在所難免。

紅軍長征時,把瀘定橋作為重要基地,那裏易守難攻,有助於擴大勢力,但必須先攻占瀘定橋才能渡過大渡河。

面對蔣介石的不斷催促,劉文輝顯得有些不耐煩,他向蔣介石明確表示自己並沒有接到炸橋的命令。

紅軍不畏艱辛,無論萬水千山都能輕松應對。在敵軍還在遲疑之際,雄壯的紅軍軍隊已經開始向瀘定橋進發。他們歷經三場激戰,行進了80裏路,直到深夜才得以休息。

第二天,紅軍又走了200多公裏,當他們到達瀘定橋時,戰士們已經饑餓到無法繼續,而河對岸的敵軍卻在狂風中放火燒毀了瀘定橋,東橋頭瞬間化為一片火海……金沙江的激流拍打著懸崖,讓人感到溫暖;大渡河上的鐵索橫空,使人感到寒意。

最終,紅軍的主力成功渡過了危險的大渡河,龐大的隊伍繼續向陜北進發。

劉文輝在1938年聯合其他國民黨將領,討論了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他曾經委托他人向周總理寫信。

在戰火紛飛的1942年,周總理在重慶與劉文輝會面,向他表達了共產黨抗日的決心。深受感動的劉文輝,在周總理的指示下,在自己的部隊中秘密安裝了一台電報機,專為與共產黨保持聯系。

不久後,兩位抗日誌士再次會面,共同商討抗戰事宜,為國為民,獻出一份力量。

在周總理的指引下,劉文輝逐漸認識到共產黨追求和平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並被其將人民放在首位的美好品質深深打動。

1949年,蔣介石潰敗逃往四川,周總理也在這一關鍵時刻給劉文輝發來電報。

當蔣介石還妄想借助劉文輝的軍隊來攻擊共產黨時,劉文輝已經聯合其他將領宣布起義。訊息傳來,蔣介石暴怒,但也無可奈何。

他立刻乘坐飛機逃離成都,逃往台灣。離開前,蔣介石痛罵劉文輝是叛徒,但即使如此,他心中的怒氣仍未消散。

劉文輝對周總理的恩情深深銘刻在心。在新中國成立後,文化大革命期間,劉文輝的住所遭到了抄家。當周恩來總理得知此事後,立刻下令保護劉文輝,確保他的安全。

盡管身體每況愈下,1972年,周總理仍不忘對劉文輝的掛念,時不時讓身邊的人去探望劉文輝,並向他傳遞問候。

劉文輝深受周恩來總理的關心,而當得知周恩來總理離世的訊息時,他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盡管他身患癌癥,身體疼痛難忍,醫生也勸他不要去告別,但劉文輝堅決要求用擔架擡他去與周總理的遺體告別。

他看著那位一生都致力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偉人,淚流滿面,萬分不舍。最終,在同年6月,劉文輝也因病離世。

劉文輝的一生充滿了權力爭鬥和勾心鬥角,但他又是幸運的。

賀龍、劉文輝和鄧錫侯三人並肩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