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7年,廣東一老婦看雜誌,才知30年未見的兒子是國家功臣!

2024-06-09歷史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湧現出無數科學家,研究學者,他們為國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在他們的人生裏,國家永遠大於家人,為了國家發展,他們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個,為了中國核潛艇事業,他闊別家鄉三十年,直到1987年,一封雜誌才解開他離家多年的秘密,這麽多年,他到底做了什麽?

一封雜誌,揭開三十年秘密

1987年在廣東汕尾紅海灣區一個普通的居民樓裏,發生了一件並不普通的事。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手裏緊緊攥著一本已經翻閱過無數遍的雜誌,淚流滿面,嘴裏不停念叨著:「真的是他,我的三兒啊!」

到底是什麽樣的內容,能讓一位老人這麽激動呢?

這本雜誌名叫【文匯月刊】,讓老人如此激動的,是上面刊登的一篇名為【赫赫無名的人生】的文章。文章裏講述了一位「黃總設計師」為了祖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三十年的故事。

老人名叫李世英,而這位「黃總設計師」,正是她三十年未見的兒子-黃旭華。

黃旭華這個名字對李世英來說,是三十年的牽掛,也是三十年的不解和怨懟。三十年來,他音訊全無,甚至連自己的父親病危,去世都沒能回來探望。李世英和家人們都認為,這個兒子為了工作,已經不顧親情了。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本雜誌卻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塵封三十年的秘密,也解開了李世英和家人們心中的結。

少年立誌保家衛國

時間回到幾十年前,黃旭華出生在廣東的一個偏遠山區,其實當時他的名字還是黃邵強,當時他成長的年代,充滿了戰爭。年幼的他就目睹了日寇的暴行。

所以最開始他還想做個醫生,想著這樣就可以用醫術幫著受傷的人們,可是當時情況太惡劣,戰火紛飛,求學之路更是十分艱辛。幾經輾轉,他終於找到了心儀的醫學院-聿懷中學。

但是沒過多久,日軍的鐵蹄就踏進了學校,殘忍的日軍更是把學校夷為平地,昔日同窗有些更是被日本殺害。

這些同學死狀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目睹著這一切,他突然意識到,在國家危亡之際,單純依靠醫術是遠遠不夠的。個人的力量太過渺小,只有國家強大,才能真正保護人民免受欺淩。

可是他能怎麽辦呢?思來想去,他毅然放棄了學醫的念頭,決心投身於更為直接的救國之路。那個時候在他心裏,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戰勝侵略者,必須有強大的國防力量,要有自己的飛機大炮。

於是他決定轉向理工科,希望用知識和技術打造保家衛國的利器,1945年他如願考入國立交通大學,選擇了造船專業。

為了表達自己救亡圖存的決心,他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黃旭華」,「旭日東升,華夏之榮」,這成為他畢生奮鬥的目標和心裏的最有力的信源。

抗戰勝利後,黃旭華見證了國共兩黨的解放戰爭,他認為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走向真正的獨立和富強。於是1949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憑借著過人的才華和對黨的忠誠,他從一名普通的船舶建造者,逐漸成長為領導幹部,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1954年,他參與到蘇聯援助中國船艦的仿制工作中,開啟了他為中國海軍事業奮鬥終生的壯闊篇章。

而1958年對黃旭華來說,是人生中一個很重大轉折點。他被選調參與核潛艇研制工作。這項工作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意義重大,能參與到這份工作中,那可是多少人都想要的榮譽,但是工作雖然意義重大,可是一旦要是做了這份工作,就意味要犧牲很多東西。

因為研制核潛艇這份工作本身就很私密,不能讓太多的人知道,而且研究所的位置更是偏遠,去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家。

面對這樣的情況,黃旭華其實也為難了,一邊是剛剛建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需要像他這樣的人為國家做貢獻,可是一邊是年邁的父母,新婚的妻子,一旦出去了,不知何時何月再見到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只是思來想去,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還是戰勝了一切。黃旭華告別了家人,出發為國家研究核潛艇,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竟然能一走就是三十年。

白手起家研究「利劍」

1958年的中國,是什麽樣子的呢?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年代,一個剛剛從戰火中走出來的國家,要研制代表著當時世界最尖端科技的核潛艇,難度可想而知有多大。

沒有技術資料,沒有實驗器材,甚至連核潛艇長什麽樣都沒見過,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沒辦法大家只能咬著牙研究,能想象嗎?一群科學家,用算盤和計算尺進行著海量的計算,憑借著從國外帶回來的玩具模型推演著核潛艇的構造,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攻克著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其中的艱辛,其中的壓力,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但是沒有人說放棄,黃旭華和他的同事們,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拓荒者一樣,追逐夢想,一門心思地研究。

終於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奮鬥, 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四年後這艘被命名為「長征一號」的核潛艇正式交付海軍,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那一刻,整個中國都沸騰了!這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奇跡,也可以說是中國科技發展史上一座新的裏程碑!

但是在鮮花和掌聲的背後,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這一刻的到來,有一群人,默默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奉獻了自己的家庭,甚至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忠孝難兩全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對於普通人來說,好像就是會議過去那麽簡單。對於黃旭華來說,可是真的很漫長,這三十年,他錯過了太多太多。他不是不想家,是沒有辦法,因為不只是他一個人舍棄了自己的小家,來到這裏,其他人都能挺過去,自己為什麽就不能呢?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遠在老家的家人,這麽多年卻是在怨恨中想念著他,原來當初他離家的時候,並沒有告訴家人自己要走多久,也沒有說自己要去哪裏。

甚至沒有下什麽聯絡方式就走了,家人剛開始還是惦記,可是時間久了,人去了哪裏也不知道幹什麽也不知道,生死未蔔,怎麽能不讓人擔心呢?

但是迫於當時的情況和任務的要求,黃旭華什麽都做不了,雖然有不舍,但是也沒有辦法,離家之後,他「消失了」太多年,而在這些年裏。

他錯過了和妻子兒女的團聚,錯過了父母的晚年,甚至錯過了在父親病危時床頭盡孝的機會。

1982年黃旭華的父親突發腦出血,當時的病情十分危急。只是遠在北京的黃旭華卻因為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辦法回家探望。

家人們心急如焚,他們給黃旭華寫信,一遍又一遍地催他回家,但是寄出的信件如同石沈大海,杳無音信。

直到半年後,黃旭華才收到了家裏的來信,可是他的父親,已經去世半年多了。那一刻,這個一向堅強的漢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失聲痛哭。

回到老家後,他跪在父親的墳前,一遍又一遍地說著「對不起」,可是說再多也無法彌補自己的遺憾,更是絕對對父親有著萬分虧欠,自己真是不是一個好兒子啊。

「子欲養而親不待」,誰都知道這是人生最大的遺憾。而黃旭華的感覺更疼更難以忘記。

黃旭華沒有沈溺於悲傷之中,他擦幹眼淚,繼續投入到工作之中。因為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即使再難受也不能耽誤國家的任務。

1988年中國決定在南海進行核潛艇深潛實驗。這是一次充滿風險的挑戰,也是對中國核潛艇效能的一次全面檢驗。作為總設計師,黃旭華其實完全可以不用親自下水,但他還是決定,要和戰士們一起親自下水檢測。

當然這次實驗也是非常成功,中國核潛艇也是成功突破了極限深度,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直到這個時候,黃旭華才感覺真的松了一口氣,自己三十多年的付出,終於感覺有了回報。

結語

這三十年的風風雨雨現在已經變成了中國歷史中的一部份,而黃旭華做的貢獻更是會記錄在中國歷史中,成為子孫後代不斷學習的借鑒的榜樣。

因為正是因為有了像黃旭華一樣的人,我們才能享受到現在的一系列好的生活,也希望未來會湧現出更多個「黃旭華」,繼續為我們的祖國去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黃旭華

北京日報客戶端——2023-09-02——他三十年未與父母團聚,為國「深潛」造出大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