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借閱「破書」的日子

2024-01-06生活

看書是我從小就喜歡的事,可惜才上小學五年級便趕上"文革"。

剛滿17歲就到市郊的牡丹江礦山機械廠修配廠當了工人。

那家企業是為采礦機械生產配件的廠子,雖說車\鉗\銑\刨樣樣都有,可由於自己是300度的近視眼,只落了個力工幹。

圖片為牡丹江礦山機械修配廠

上班就跟著一個上了年紀的老瓦工 維修職工住宅的爐竈炕墻。整天與沙土水泥打交道.,那種環境想要看點書,除隨身攜帶的"紅寶書"外,連點印刷品都很難尋覓。

這是牡丹江機車工廠檢修機車的聯合廠房

後來,調入市內的一家中直企業——牡丹江機車工廠。到底是企業大實力壯,工廠的影劇院\體育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樣樣俱全。

圖片為八十的牡丹江機車工廠正門

但在那文化荒蕪的年月裏,圖書館內可借閱的圖書馬列的書外,也只有<虹南作戰史>\等叫人看了倒胃口的書。

而其它古今中外的文學著作則被當作"封、資、修作品」一律封存。看來想要有書看只得另尋門路了。

這是七十年代的牡丹江機車工廠獨身宿舍


有一天,晚飯後沒事兒,去朋友宿舍閑聊。

忽然看見對床的枕邊放著一本厚厚的書,耐不住誘惑,拿起來翻了幾頁。

原來是50年代出版的蘇聯小說,書名是【真正的人】。

五十年代出版的蘇聯小說【真正的人】

一打聽書的主人,方知是一位剛剛返城的上海知青,便厚著臉皮假裝和他熟悉的樣子向其借。

他很有些傲慢,擺了一會兒知識分子的架子,便答應借我看72個小時。

拿了書,我興高采烈地跑回家,一頭紮到書裏,僅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就看完了。

圖片為七十年代的牡丹江火車站前

這是本描寫蘇德戰爭時,一名蘇軍飛行員駕機作戰被德國飛機擊落,身受重傷。

他克服雙腿截肢的巨大痛苦,戰勝傷殘,重返藍天的動人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米列西耶夫的名字,今天仍印在我的腦海中。

我崇拜這位蘇聯英雄鋼鐵般的意誌,更敬佩異國作家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真想也象米列西耶夫那樣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筆者所在的牡丹江機車工廠檢修的蒸汽機車

後來,又從一位返城知青手中發現兩本翻得破爛的書,問他什麽書,他神兮兮地說是"黃書"。
"鴛鴦蝴蝶派"的書,他越這麽說,我心越癢,總算以給買兩張電影票的代價把書借來了。

這是部短篇小說集,沒頭沒尾,紙張發黃,且翻得發粘.有幾篇記憶最深的"春桃""商人婦""綴網勞蛛",看得我很悲傷,但終究不知這是本什麽書。

圖片為八十年代初筆者購得的許地山選集


改革開放後,這種書才得以再版,我方知此書的作者和書名,一本是許地山的小說集;一本是艾蕪的<南行記>。

八十年代初筆者購得的艾蕪【南行記】一書

我終於從新華書店買到了這兩本"新書"。

翻開這散發著油墨氣味的作品,心裏又不泛想起當初讀這些書的往事。

六十年代初的牡丹江市工人文化宮

在那令人窒息,翦斷人們想象翅膀的年代裏,正是這些發黃的作品給我美麗的想象和對生活的渴望,使我懂得了人生的艱辛,也給了我對人生的理解和同情。

圖片為七十年代牡丹江人民公園內的湖泊

更使我感悟到進步的為大眾所接受的文化在那個年代所釋放出的熱量。

牡丹江機車工廠檢修完畢的蒸汽機車

作者 :王耀禮

2023年1月6日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