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說說過年那些事兒

2024-01-11生活

說說過年那些事兒

作者: 海珊(吉林松原)

網絡圖片

早晨不到六點鐘,外邊的鞭炮聲就把我催醒了。我意識到:今天是北方的小年了。

按著我的作息時間,起床還早呢,但也不能再睡了。於是腦海裏浮現出兒時過年的一幅幅影像。

我是光復後解放戰爭時出生的。那時過年什麽樣,我沒聽大人們給我講過,想象不出什麽樣。待我四,五歲記事時,新中國已成立,人們都過上了好日子。我記憶中的過大年,那才叫一個爽!

我們小時候,大人孩子都會說一段順口溜:″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真的,大人孩子都盼望過大年吶!大人們辛勤勞作了一大年了,只有過年才得到歇息,才能享受到收獲的幸福。小孩子們呢,可以穿新衣服,女孩子頭上可以紮紅頭繩,彩色綾子片兒。更有那麽多平時看都很少看到的桔子瓣兒樣的亦或皮球樣的糖塊兒。總之,好吃的,解饞的多得是,只怕你的胃不行。

冬天,一進了農歷十一月,養肥豬的人家就開始殺年豬了。殺豬這一天,就拉開了過大年的序幕。殺豬當天,就要把老親少友,東鄰西舍,遠遠近近的都請來吃豬肉。燴酸菜,血腸白肉蘸蒜醬,高粱米飯大蕓豆(或是撈小米飯),樣樣管吃管添可勁兒造!

網絡圖片

殺完年豬,家家緊接著就開始春節序曲第二章——淘米蒸粘豆包。

解放初期,我家在本村算是大戶,有三十來囗人。每年過年都要殺2一3頭大肥豬。淘大黃米要淘兩石,還不算往裏兌的玉米。用碾子碾出黃米面後,這活計就都交給廚房的女人們了。媽媽和伯母,嬸子以及兩位堂嫂開始燙面發面。發面要動用最大的飯盆和小缸。一排排擺在東西幾個屋的熱炕頭上。估計一兩天的功夫,面才可以發。這中間,她們不能閑著,要烀蕓豆餡。烀爛了,用醬杵子搗碎,然後開始攥豆餡兒。

這時面盆裏的面也發好了(表面有裂縫了)。一切準備就緒,開始包豆包和蒸豆包。這時家裏幾個女人是忙不過來的,須要把附近幾家親戚或鄰居家的大姑娘小媳婦請來幫忙包豆包。她們這邊包著,媽媽她們就在廚房蒸著。我家做飯的大鍋都是12印的,一鍋能蒸出40O多個豆包,東西對面兩囗大鍋同時作業,也要蒸兩三天能全部蒸完。媽媽她們把蒸出的豆包從鍋裏一個一個地,或兩三個一組的起出來,整整齊齊,規規矩矩擺在蓋簾上,再拿到院子裏去凍。奶奶要求每一個豆包都要包得緊實。蒸熟的豆包要用幹糧板兒收拾利索,不可以破馬張飛的)。擺在院子裏的豆包,一簾簾黃燦燦的,金黃耀眼,像江南人曬秋一樣,煞是好看。

這時節雖是寒冬,廚房的門也必須開著,不然,廚房的熱氣關在屋子裏,媽媽她們對面看不見人,活兒都沒法幹。

用不到天黑,外面的豆包就凍透了。老叔和二哥他們就把凍豆包收拾起來,裝到事先擦幹凈的大缸裏。

我們這些小孩子專門啃凍豆包,屋裏新蒸的熱乎乎的我們偏不吃,因為啃著吃的才有意思。

我們家人多,淘米也多;小戶人家就不這麽勞累了。但是這累並快樂著。

網絡圖片

淘完米蒸完豆包,基本也過完臘八了。年味也越來越濃了。春節序曲第三章是包凍餃子。

因為早就殺完豬,豬肉現成的。剁豬肉餡,左一盆,右一盆。吃酸菜餡兒的就得剁酸菜,吃白菜餡的,蘿蔔餡的,就得剁白菜,鑔蘿蔔。最累的是媽媽和嬸子們。她們幾乎沒有一時的歇息機會。要包出2袋洋白面的餃子,又是一場人民戰爭。戰爭場面和形式與包豆包大同小異。不同的是包完餃子要煮一些餃子請幫工吃,說是請他們嘗一嘗,實則是慰勞,別讓人家餓著肚子回家。

網絡圖片

這兩大工程結束了,接著該是掃房,擦,洗。那時東北農村都是住草房。屋裏也不糊棚,墻壁是用沙子抹的,後來念書的人多了,人們開始拆小學生課本,用紙糊墻,一來保暖,二來比沙墻光亮。我家雖沒糊棚,但房梁和檁木都是紅松的。每年過年必擦一遍。越擦越紅亮,雖然祼露,並不寒磣。

網絡圖片

媽媽她們白天把屋子犄角旯旮都通通收拾幹凈,晩上還要貪黑做鞋。過年時每個孩子都要穿新衣新鞋。那時孩子的棉鞋都叫″棉花簍"。為了省煤油,爺爺命令我的嬸子和嫂子們都集中到我媽媽的炕上做針線。她們每晚都是三星西下才能休息。

農歷小年這天,家家開演了過年的戲。吃好的自不必說,晚上還要送竈。就是把供奉一年的竈王爺竈王奶奶送上天去″作述職報告″。為了送他,七歲的我曾忙了半天。我用高梁秫桿紮了一車一馬,晩上和奶奶一起把竈王爺夫婦送上天了。奶奶一邊燒紙,一邊嘴裏念念有詞。都說了什麽,我本就似懂非懂,現在更是不記得多少了無非是請竈王在玉帝那裏多說好話,把我們一家的好事多多秉報,並保佑我們平安吉祥。我紮的車和馬就是拉著他們上天的。這晚,家家都是這個儀式。不知從哪朝哪代傳下來的。

網絡圖片

趕集,置辦零用的新物件成了小年後的主旋律。人們都要買大紅紙,準備回家求有文化的先生寫對聯。求手藝巧的人刻掛錢兒,實在求不著人的,就得花錢買了。有些人家要買炕席,過年鋪上新炕席,對生活比較貧困的人家也是一種奢望。我家每年都是老叔自己炕席。所以不用買。

這些東西買回去就都用起來。鋪上新炕席,貼上年畫,感覺屋裏立刻亮堂起來了。心裏那種高興勁兒甭提了!要不咋那麽盼過年呢!

網絡圖片

自從過完小年,家家的女人都忙著廚房的活計。把蒸豆包的簾子等家什全刷洗晾幹。燭台,香爐等上供用的器具全擦得光潔鋥亮。魯迅在【祝福】裏說的″女人的臂膊在水裏泡得通紅」,說明魯迅先生太有生活,作品太接地氣了。

除夕的上午,家家都供大紙了。就是把家譜供上供桌。家譜上寫著先祖,高祖及已逝去的先輩們的名諱。家譜兩側是大紅對聯。上方掛四條三開紙大小的彩色掛錢兒。供桌上一對半米高的紅焟燭插在焟台上。三尊香爐都各插三支(一柱)香。全家人吃晚飯前,要把供桌擺滿供品。供品的色香型都非常講究,要把最好的食品先給祖宗吃。

網絡圖片

有一年除夕,我向二嫂建議:把大饅頭上面染上黑綠相間的花紋,饅頭底的平面染成粉紅色,再畫幾個黑點點,極似半個西瓜。我們還把煮熟的豬肚放在盤子上,在肚頭兩側各插一段帶尖的蔥芯,樣子儼然一頭小象。拿到現在說,這應該是″文創″作品。各家都各顯其能,把供品做到極致,讓祖宗更滿意。

除夕下午這頓飯絕對是豐盛的。一家人圍坐桌邊,團團圓圓,享受豐收的喜慶,團圓的幸福。

晚飯剛結束,外面的鞭炮聲就響起來了。孩子們的心也激動得隨著鞭炮聲跳躍。有的拿幾個小洋鞭,有的大孩子膽子大,就拿二踢腳出去放,有用香煙點的,有用香火點的,有用″磕頭了″點的。″磕頭了″就是大約2寸長的小紅蠟燭,專供孩子玩的。女孩子都不喜歡放鞭炮,就在屋裏欻嘎拉哈玩。玩的人多時,也熱火朝天的。

網絡圖片

這個時候,媽媽她們刷完碗筷又該準備年夜飯了。

過除夕有很多清規戒律: 掃地的垃圾不許往外邊倒,怕把財寶流失了;打破了盤碗不能說壞了,破了等不吉利的話,要說歲(碎)歲平安。煮餃子有破的,不能說破,要說掙了;煮熟了也不能說熟,要說"升″。因為中國的文字表音又表義,所以能衍生這麽多故事來。

網絡圖片

大約午夜十一點左右,除夕夜盛大的儀式開場了。家家院子裏都放一堆芝麻桿。芝麻桿旁供一堆(四至五個)饅頭作為供品。開始點火,燒紙。男人們要在火堆旁磕頭行大禮,以迎接天地,門神等,迎接諸神下界保護這家人老幼安康,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發紙時燒芝麻桿也是有講究的,寓意日子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發紙時要鳴放鞭炮,聲音越響越好。火光和音響能把″年″和妖魔邪氣攆跑。所以發紙時是鞭炮最響時。全村幾百戶人家同時響起來,,劈劈啪啪,叮擋山響,真是震耳欲聾,恁是什麽鬼怪也能嚇跑它。

發完紙,大人小孩都進屋洗手洗臉,豬胰子和毛巾也換成新的,象征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了。

網絡圖片

年夜飯已擺上桌子。家中最長輩的老人下地,供桌前早已鋪好蒲團(有的人家用麻袋或帆布囗袋)。我的爺爺奶奶首先給老祖宗三叩首拜年。伯父和父親攙起父母,接著跪下磕頭,然後是他們各自的夫人磕頭,再次是我的哥哥嫂子磕頭,依次是弟弟們。我們家女孩兒不磕頭。別人家也都是這麽祭祖的。只是人多人少有區別。

除夕這頓年夜飯是隆重而豐盛的。是真正的辭舊迎新。吃到12點,等於這頓飯吃了兩年!″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說的就是這一刻。這頓飯,無論做幾個菜,必須有魚,寓意年年有余。必須吃餃子,叫餃子。

網絡圖片

吃完年夜飯,小孩子們有節目了!爭著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就會把早已準備的壓歲錢送給孩子們。

年夜飯吃的餃子裏,有的包進了銅錢(現在都用硬幣),吃的時候,誰吃到銅錢了,預示他今年有財運,當然吃得越多越好,越有財。

年初一早飯後,都打扮幹幹凈凈,穿得新鮮靚麗的,去親戚家或街坊鄰裏家拜年了。如是給本族長輩拜年,照例先磕頭。

網絡圖片

初二這天是出行的日子。吃過早飯,都出門走一走。叫″走百病″。意為把自身的疾病走沒了,這一年就健康了。

初三這天,基本上家家都撤供了,就是把家譜收藏起來,今年不再上供了。初三也是結了婚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如果不撤供,不能讓姑爺見老丈人家老祖宗。所以撤了供,住家姑娘才可以帶著丈夫回娘家。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這天早晨都要吃餃子。初六就開始上工了。這一年的勞動從初六就開始了。

正⺝初七,十七,卄七都是人期日子,要吃面條,纏大腿。正⺝十五是元宵節。誰家有新結婚的,新媳婦過頭一個元宵節要上親戚家去″躲燈″就是十五晩上不能見婆家燈。因為″正月十五不躲燈,方死老公公″。所以婆婆為保護老公,提前就要給兒媳婦安排好躲燈的住處。

正⺝卄五是添倉日,要吃餃子以保佑這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耍正⺝,鬧二⺝,裏裏拉拉到三⺝″說明到陽春三月,年才過完。可惜我只知道年前年後這麽點事兒。

因為最有故事最有年味的年,已氤氳於過往的歲⺝了,況那時我年歲尚小,記不得許多,只能說到此了。

2022年1⺝25日(農歷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