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共鳴了!「熬鷹式」教育孩子,才能擺脫他的撒潑,網友評論太現實

2024-09-04育兒

導讀

最近網絡上熱議一個小朋友哭喊著「打敗」父母的事件,瞬間引發了關於教育方式的爭論。有網友認為孩子應該被寵,而有的則認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不聽話。到底怎樣的教育才是對的?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看看在父母的「紅臉」和「黑臉」之間,如何找到教育的平衡點。

孩子哭勝利引發的猜想

最近看到一個話題,有個小朋友在和父母爭吵的時候,一直在哭喊。父母被他的哭聲給「打敗」了,紛紛表示「不忍心再教育」了。

這個事件引發了很多人的猜想。有人說「小孩子就是要寵」,「父母太嚴厲了」,也有人說「這孩子以後肯定不聽話」,「沒有教育的孩子是社會的恥辱」。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像演戲一樣,需要不同的角色和表情。有時候是「紅臉」,有時候是「黑臉」。只有這樣,才能把好戲演好,讓孩子明白誰才是「導演」。

教育中的紅臉與黑臉

網友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像是演一出戲。有時候需要紅臉,有時候需要黑臉。紅臉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如果只有紅臉,孩子可能會覺得父母‘好兇’,‘好可怕’。這時候就需要黑臉出場了。黑臉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知道‘父母生氣了’,‘父母不高興了’。這樣一來,紅臉和黑臉就可以相互襯托,把好戲演好了。」

習慣的力量與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孩子養成了一些習慣。因為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了。比如說,早上起床不刷牙、不洗臉、不整理床鋪。雖然這些行為看起來很小,但是卻影響到了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有人說,「習慣決定你的人生」。

孩子的行為與「階級意識」

還有一個網友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他說自己家的小朋友雖然只有三四歲,但是卻表現出了極強的「階級意識」。比如說,在玩具店裏看到喜歡的玩具之後,小朋友會用手指點著玩具對父母說「我要這個」;在吃飯的時候,如果菜不合他的口味,他會直接把碗推開對父母說「我不要吃這個」;甚至在睡覺的時候也是一副「公主病」發作的樣子,非要父母給他蓋上被子、捂好被角。

雖然這個小朋友還不能夠言語表達,但是卻能夠透過自己的行為來反映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這就好比是「無聲的抗議」一樣。

不同孩子的反應與父母的應對

不同的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反應和適應能力。比如說,有的孩子很聽話、很懂事;而有的孩子則是「任性放縱」,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裏。

一位網友就分享了自己家小朋友的「神操作」。他說,在吃飯的時候,小朋友把水杯打翻了。本來父母以為小朋友會乖乖地去拿抹布擦幹凈,誰知道小朋友卻擺出一副「無奈」的表情來,還對父母說「我不會擦幹凈」。當父母強調讓他去擦幹凈的時候,小朋友甚至可以哭到嗓子啞。

這讓很多網友都忍俊不禁。有人說,「這小家夥挺會‘熬’的嘛」;還有人說,「看來‘熬’是從小就要‘熬’起」。

靈活教育與孩子成長

教育孩子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父母和孩子都是參與者、執行者。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靈活多變、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比如說,在小朋友犯錯的時候可以給他一次次的機會去改正;在他做對了之後可以給他一些適當的獎勵。

父母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探索。因為只有在實際經歷中,孩子才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接受。

情緒與行為習慣的塑造

還有一個網友說得很好:「其實小朋友越小越能‘看清’大人。所以父母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雷厲風行’、‘嚴加管教’。因為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了。比如說‘熬鷹’吧,小時候‘熬’得越久,長大之後‘熬’得越順。」

說到「熬鷹」,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養過一只鷹。那只鷹剛開始被關在籠子裏的時候,總是掙紮著想要飛走。但是每一次主人都會及時地‘熬’它一頓。慢慢地,那只鷹就‘乖’了,不再掙紮也不再想飛走了。

等到主人覺得時機成熟可以放它出去‘狩獵’的時候,那只鷹卻再也不願意離開主人身邊了。主人搖搖頭笑著說:「這就是‘熬鷹’‘熬’得時間長了,它就會變得越來越順從。」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誰堅持得時間長、得‘熬’得越多、越深入,誰就能成為‘老大’。

結語

教育孩子的確是一門大學問,既要嚴厲又要有愛,真的是一場持久的「戰爭」。從這篇中可以看出,靈活應對孩子的行為和情緒,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你覺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麽?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也別忘了點贊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