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健康直通車」千裏奔赴 13名西藏聽障兒童重獲新「聲」

2023-12-14育兒

新快報訊 「嘟、嘟、嘟……」伴隨著人工耳蝸的開機聲,15歲的藏族少年仁青雙眼放光,「聽到了,聽到了!」他緊緊握住父親的手,指尖微微顫抖。13日上午,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專家團隊為5名遠道而來的藏族失聰孩子進行人工耳蝸開機測試,「小病號」們在期待中相繼聞聲,不禁激動落淚。據了解,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廣東省衛健委等單位主辦、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承辦的「健康直通車」於今年9月第三次開進西藏林芝市,已幫助13名西藏聽障兒童重獲新「聲」。記者了解到,後期,省二醫專家還將跟進孩子們的語言康復訓練,呵護他們邁入有聲世界。

仁青(右2)在家人與醫護人員陪伴下開機測試。潘芝珍/攝

開機測試,成功!

隨「健康直通車」數度走入林芝市的省二醫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負責人、主任醫師鄧澤義告訴記者,省二醫專家及誌願者醫療服務隊在林芝地區開展了各類義診和扶弱助醫活動,「當時前來做聽力篩查的有10多個孩子,被診斷為先天性雙側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助聽器無法為他們‘恢復’聽力,需要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仁青就是在林芝做過聽力篩查的其中一個孩子。他父親告訴記者,兒子在8歲那年因摔傷導致耳聾,雖然佩戴了助聽器,但效果不理想,需要重復多次才能明白別人的意思。「能獲得來廣東治療的機會,我們非常幸運,謝謝醫療團隊!」他的漢語並不流利,但仍透過誌願者轉譯再三表達感恩之情。開機測試中,這個黝黑的藏族漢子一直站在兒子身後,父子倆都瞪大眼睛緊盯螢幕上的聲波波紋。「聽到了,聽到了!」幾次偵錯後,仁青激動地告訴身邊的醫護人員,「失聰」七年雖有助聽器陪伴,但從未聽到過如此清晰、美妙的聲音。

坐在仁青對面的大眼睛女孩第二個坐上測試位,隨著聲波的傳遞,她突然淚水婆娑,並透過手勢告訴大家,第一次聽到聲音,喜極而泣。「每一次開機測試都是同樣的場景,看著孩子們又哭又笑,我也很感動。」在旁觀察測試效果的鄧澤義被孩子們的情緒感染,不覺紅了眼眶,「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聽障兒童,讓他們聽到聲音。」

記者在現場看到,5名開機測試的接連感知到「聲音」,這也標誌著本次耳蝸救助獲得圓滿成功。

守護陪伴,繼續!

林芝市條件相對落後於東部地區,醫療資源亦有短缺。但有「健康直通車」的真情連線,廣東各大醫院紛紛派出專家團隊千裏奔赴,守護當地群眾身體健康。

鄧澤義(右1)與醫護人員為仁青(右2)做測試前準備。潘芝珍攝

「就當地聽障兒童的總體情況來說,病因無非基因缺陷、內耳結構異常和後天極重度聽障三大類,這些都需要及時診療早日植入人工耳蝸。」他說,此次接受手術的孩子年齡介於11-15歲,這意味著術後的語言康復訓練會面臨極大挑戰,「年齡越小,語言訓練難度越小。」鄧澤義舉例說,像仁青這樣一直未失語言功能的孩子,術後因耳蝸植入會迅速提高聽、說質素,而有些從未聞聲的孩子,則需要進行系統康復訓練,才能「學會」表達。

後期,專家團隊還將定期回訪、探望完成人工耳蝸植入的孩子,並聯動當地殘聯、康復機構共同守護他們在獲新「聲」之後,亦盡早能「說」,回歸正常生活。

測試結束後,仁青與爸爸將潔白的哈達獻給鄧澤義團隊,「我好怕永遠聽不到,醫生救了我的耳朵,謝謝廣東的叔叔阿姨!」靦腆的仁青面對鏡頭真誠表白,「我以後能聽得更清、說得更好!」

據鄧澤義介紹,截至目前,省二醫已為林芝市的13名患兒進行了人工耳蝸植入術,部份人工耳蝸術後的小朋友已正常入學,而省二醫的「健康直通車」人工耳蝸救助活動將會一直延續下去,讓更多邊遠地區的聽障孩子告別無聲世界,並透過言語康復訓練恢復語言交流能力,「我們希望這些孩子都能像普通孩子一樣,過上正常的校園生活。」鄧澤義笑著說。

采寫: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李斯璐 通訊員 周穎怡

攝影:新快報訊記者 潘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