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教育是什麽?教育就是讓孩子做自己的光,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愛孩子也是一樣,允許孩子說「不」,才是教育裏好的開始
昨天是漢堡買一贈一日,漢堡店也比以往要更熱鬧一些
正當我點好餐坐在一旁等待時,碰到一位爸爸帶著他的兒子走進店內
當時,他們才剛靠近收銀台,爸爸就迫不及待地讓孩子選擇漢堡的種類
男孩低著頭,似乎在思考什麽
可爸爸有些著急了,不給思考的機會,直接對著孩子就開始吼道:
「要不要,不要就走了」
「卡裏的錢只能選買一贈一的漢堡,其它就不要想了」
最後,男孩始終沈默不語,爸爸一氣之下,就說了句:「愛要不要,不買了」
再看著男孩低著頭跟在身後的落寞背影,我突然有那麽一瞬間失了神
因為如此情景,那根本就是小時候的自己呀
想想過去每次在嚴厲爸爸的面前,我都只有絕對服從、不敢說「不」的膽小害怕,心裏都一陣發痛
也因為那段經歷和記憶,我總覺得自己是不配擁有幸福的
哪怕如今家庭和睦、和兩個女兒的關系也相處得很好,但從始至終沒有感受過家庭溫暖、和父愛母愛的經歷,總是讓我深受焦慮困擾
包括糾結、敏感、內心戲多、負面情緒多…
所以,時至今日,當我成為一名育兒博主,再次看到同類情節時感觸蠻大的
而透過案例結合育兒經驗,蘭媽也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允許孩子說「不」,才是教育裏好的開始
特別是以下幾方面,孩子敢說「不」,就說明您把孩子養得很好:
01
生活方面
敢於說「不」,是獨立的開始
「媽媽,我可以買一個筆記本嗎」
「你筆記本不是才剛買的嗎?幹嘛又要買」
「我那個快用完了」
「怎麽可能,才買幾天,你就能用完,肯定是浪費了」
「我沒有」
「那也不給你買,買得多浪費得多」
…
這是一位媽媽教育她女兒 勤儉節約 的一段對話,因為女孩之前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在生活和學習消費方面,她打算對孩子進行「窮養」模式
本以為在良好的教導下,女兒鋪張浪費和喜好攀比的現象就能得到有效遏制
可結果呢,你不滿足她,她就想方設法地達到目的,不是故意當惡霸勒索比她小的低齡孩子,就是巧舌如簧地找各種借口騙錢花,如果還是不給,那下一步就是直接偷了…
直到看到女兒徹底成為一個問題少女,媽媽才傻了眼,她不明白,為什麽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糾正問題,最後還是教出了一個滿身劣跡的問題孩子
事實上,教育孩子、糾正問題,並不是一昧地制止和管控
特別是孩子本身就有需求、有意見的情況下,敢於說「不」,才是他們獲取獨立的開始
同樣是孩子喜歡亂花錢、愛跟同學攀比, 經歷多多 的表姐算是學聰明了
面對她女兒整天這不滿意、那不滿意時,她選擇了允許和接納,先是給孩子每月固定的零花錢,然後就把孩子放在學校自我獨立
飯卡沒錢了不充,非等孩子主動打電話求助,學校要求交的各類費用也是一樣,基本上都是等孩子打電話催了才交錢
而那個時候,連語氣都變得溫柔多了,一句 「媽媽,你能不能幫我交下費」 ,似乎怎麽也挑不起矛盾
這一點,爸爸媽媽們就可以學起來了
任何時候、任何事情,等孩子求助你、而不是整天盯著孩子不放地各種提要求,這是對孩子獨立性的考驗,也是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自強的良好習慣開始
02
學習方面
敢於說「不」,是鍛煉的機會
有位媽媽分享說,她女兒之前號稱:「磨蹭大王」
作業永遠是寫到深更半夜,到了第二天還是錯了一大堆那種
有那麽一個階段,老師每隔幾天都要打電話告知 「孩子常常不交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錯題太多」 等情況
那會兒,媽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她有些無助地跟老師解釋說:「每天回家都有寫作業,還是寫到深夜十一、二點那種,我也不知道為什麽質素就是提升不上去」
老師一聽,當時就不可置信地說:「天吶,怎麽會寫到那麽晚,那些基本上都是課堂作業,大部份學生在延時課上就完成了,只有少部份沒完成的,才會帶回家,可那也不至於做到那麽晚呀」
媽媽更加無奈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跟老師連連道歉
老師大概也是感受到了無奈,便提建議說:
你這樣,從今天開始,孩子回家後,什麽都不用做,只需要給她規定個寫作業的時間就行了,至於批改作業是我們老師的事,就晚上21:00吧,不管孩子作業有沒有寫起,到了21:00就必須上床睡覺,作業沒寫完的,讓她第二天到學校自己跟老師交差
聽著老師的建議,媽媽照做了
而孩子有個階段也確實轉變很大,回家後就著急寫作業,沒有磨蹭、也沒有光顧著玩兒
可好景終究是不長,媽媽看到女兒有所改變,就欣慰地放任自由,每天也不再提醒和堅持21:00睡覺的規定
以至於幾個自由懶散下來,一遭又回到改革前,作業不寫,拖拉磨蹭,你說她頂嘴,你再嘮叨還直接捂著耳朵不聽…
這是什麽?這就是為什麽強調家長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特別是在學習這件事上,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階段,從剛開始期待上小學、到後來的煩躁焦慮、還有壓力崩潰,這些都是孩子必經的挫折歷練
既然是必經之路,那就無須過多贅述
就像孩子上學後磨蹭、錯題太多的情況,你催他,他頂嘴,你罵他,他不服…
即便是立規矩21:00以後不讓寫作業了,也只是起到暫時的束縛作用,一旦孩子厭學叛逆,學都不願意上了、又怎會在意作業寫不寫得完呢
所以,教育孩子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個漫長需要方法的過程
我們需要幫孩子自立自強,需要幫孩子養成良好時間觀念,更需要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先成為「孩子」
比如,我們限制孩子寫作業截止到21:00,那家長對自己也要如此,手頭上的事情不管有沒有做完,到了21:00就必須上床睡覺…
如此,有了對事不對人的家庭氣氛,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公平公正,家長也能起到帶頭的以身作則影響
03
溝通方面
敢於說「不」,說明關系不錯
聽過這樣一句話很有感悟:教育,是讓你贏得孩子,而不是讓你把孩子贏了
這句話,雖然只是幾字之差,但含義卻是天差地別
有這樣一個女孩,左腳走路經常跛腳,爸爸媽媽因為這件事不知道批評了多少遍,可就是沒有什麽改變
一開始,家裏人都以為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行走習慣,對女孩也進行了嚴格的行走訓練,最後還是無功而返
無奈之下,父母只好帶孩子去醫院求助,懷疑是不是缺什麽導致的疾病
沒想到,到醫院一查才知道,原來女孩跛腳的原因不是疾病、也不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行走習慣,背後的原因竟然是小時候倒水時不小心把腳燙到了
因為父母都特別強勢,只要遇到一點點問題就疾言厲色,女孩擔心被父母責罵,被燙後才一直瞞著不敢告之
後來,腳上的燙傷雖然慢慢好了,但心理傷害卻一直存在,每次走路的時候都無意識地保留之前腳疼時走路跛腳的姿勢
聽完這些,女孩媽媽早已淚流滿臉,她簡直不敢相信,小小年紀的女兒竟然承受著如此傷痛
聽朋友還說過一個孩子,是一個105斤的微胖男孩,今年11歲
因為身材魁梧,再加上平時在家裏又調皮好動,大家都覺得這樣的孩子不會被欺負,只有欺負別人的份兒
可今年夏天一起吃飯時,聽朋友再次說起這個男孩才知道
原來,男孩在學校經常被人欺負,有次在學校被按在地上打都不吱聲,還是其他同學看見後告訴老師才知道這回事
當時,老師把幾個孩子都叫到辦公室,還分別喊了各自的家長
雖然在老師的 「主持公道」 下,欺負男孩的那幾個孩子還了錢、也道了歉,可男孩在學校 唯唯諾諾 的性格始終是受欺負的那一方
而每逢說起這件事,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窩裏橫」
事實上,男孩之所以在家裏厲害,到了外面任人拿捏,主要原因是在於他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
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好不容易到了過年回家一次,他都會腳跟腳地纏著媽媽
可媽媽呢,每次都煩躁地嫌棄說:「別煩我,走開」,稍稍有點毛病還被拿出來不停地責罵
雖然在這件事情上,媽媽有些口是心非,對孩子也是打是親、罵是愛,但給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卻無法消除
特別是孩子的內心安全感有多麽薄弱,他對媽媽的依戀就有多強,每次在媽媽面前也永遠是那個長不大、淘氣、還經常找事的小男生
所以,從這兩個例子就可以看得出,親子關系的好壞是取決於孩子敢不敢說話,教育的效果如何也是取決於孩子敢不敢說話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是害怕被責備,他們就會選擇隱藏、逃避、甚至心理問題嚴重地焦慮不安…
想要避免這種心理傷害,那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溝通方式
告訴孩子:「不要怕,想說什麽就說什麽,這是你的講話權利」
也告訴孩子:「你可以拒絕,也可以說不,因為這件事的主人公是你,最後做決定的,當然也是你」
如此,讓孩子確定了他們存在的地位和價值後,才會真正爆發內驅力,然後再為了改變自己而拼搏努力
那麽,關於教育裏好的開始就是允許孩子說「不」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