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產後抑郁癥不是精神病!—「草莓醫院」關愛女性圍產期心理健康

2024-03-23育兒

「五分之一的女性會經歷圍產期心理健康問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比例甚至超過三分之一。全球看,十分之一的女性會出現自殺意念,並在產後具有更高的自殺風險。」享譽世界的四大綜合醫學期刊之一【The BMJ】上的數據讓人驚心。

圍產期是指女性在懷孕期間和產後第一年的心理健康,圍產期心理健康近年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註。近日,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特邀孕產領域科普作家、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講師、美國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圍產期心理健康碩導謝菲老師進行了一場內部專業交流,對醫護人員進行生育健康心理幹預技能的培訓。


每5位孕產婦中,就有1人受抑郁癥影響

「在懷孕期間或產後第一年,全球每5位孕產婦中就有1人受抑郁癥的影響。然而,近50%伴有嚴重抑郁癥狀的患者並沒有開始治療,超過75%的患者沒有堅持治療。」【柳葉刀-公共衛生】的數據同樣讓人心痛。

目前很多醫院都有心理咨詢室、心理治療師,但大多沒有專門針對圍產期心理健康的門診。「女性生育周期的心理變化、內在沖突、焦慮都有其特殊性,普通心理咨詢無法解決;圍產期心理健康是一門專業學科系統,咨詢師需進行專業知識儲備和專門訓練!」謝菲老師呼籲圍產期心理健康引起更廣泛的關註。


產後抑郁癥不是精神病,向內關註自己

近年,孕婦、新手媽媽們不堪情緒困擾跳樓的新聞屢見不鮮。「我產後抑郁了很久,但覺得抑郁癥就是精神病,怕被人嫌棄,一直不敢跟家人說……」剛生完小孩的患者小李在醫生面前泣不成聲。

過去很多媽媽都習慣隱藏、壓抑自己心理上的不適,生怕被人知道。醫學上,被稱為「病恥心」。「令人欣慰的是,近年很多80後、90後孕媽媽們的認知開始覺醒,從被動到主動,從拒絕到接受的變化也意味著社會的進步」,專註圍產期領域14年的謝菲老師感慨,「首先要解決認知偏差,產後抑郁癥不是精神病,而且媽媽的產後抑郁癥非常高發,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或者情緒反應。」

孕媽媽們出現問題不被伴侶、父母相信和理解,這是最大的絕望。謝菲老師也呼籲孕媽媽們更「向內」關註自己,降低「病恥心」。男性也不要再說產後抑郁都是騙人的,都是矯情的,這都是生育中女性的再次傷害,美好家庭需要雙方的共建。

那爸爸們會不會也有產後抑郁呢?「在圍產期,至少50%至80%的爸爸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壓力,或抑郁情緒。」謝菲老師介紹到,她之後還會專門寫一本針對爸爸圍產期心理健康的書。

保持好奇心,學習緩解焦慮

那應該怎樣解決這些焦慮、抑郁等圍產期心理健康問題呢?謝菲老師認為,首先要對自己保持好奇心,解決好奇就需要學習,學習可以阻斷焦慮,焦慮來自未知。其次,對自己的情緒和身體保持敏感。你得知道壓力反應是什麽?比如睡不著覺、吃不下飯、脾氣變暴躁等,都是壓力反應。一直壓抑就會變成焦慮,而後抑郁。再次,要敢於求助。「我不認為為母則要則強,真正的強大就是敢表達脆弱,敢提需求,‘我現在很累,需要你的幫助’,敢於求助才是更大的強大」,謝菲老師如是說。

這次,謝菲老師也帶來了她的新書【看見自己,成為母親】,這本書從備孕、孕期、分娩、產後,把一位母親所經歷的圍產期心理沖突都完整呈現出來。每一階段還提供了一些小工具幫助孕媽媽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自己做主,需要有知情權和決策,維護生育正義」,她強調。

超過50%的產後抑郁癥,其實孕期已經暴露出來很多抑郁風險,或抑郁指標。母體情緒將直接影響寶寶發育和身體健康,包括大腦發育遲緩,甚至自閉癥等,都可能跟母親在孕期的壓力有關系。透過醫院的科普宣傳,發現自己可能出現問題的時候到醫院進行專業評估,然後再進行幹預治療,才能針對性地解決核心問題。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非常有前瞻性,從全國看,綜合性醫院對圍產期心理健康已經有團隊開始建構、學習且實踐的,是非常領先的。」謝菲老師對此次來湖南的分享也感觸良深。「醫院科研方面能夠有一些持續數據追蹤,甚至可以更好地指導同行科室建設,把圍產期心理護理結構建立得越來越完善,形成一種基地模式,向全國的同類醫院復制。」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致力於「打造一家有溫度的醫院」,被患者親切稱為「草莓醫院」,心理學本身就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關註圍產期心理健康,開設圍產期心理健康門診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探索。

通訊員:歐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