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養不教,父之過。」作為家長,我們總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殫精竭慮地為他們創造一個完美的成長環境。可是,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們卻常常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因素——父母自身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今天,就讓我這個過來人跟大家聊聊,那些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很容易把孩子帶壞的10件小事。
1. 爸爸一回家就癱在沙發上玩手機
現在的孩子可不管你是工作多辛苦,在他眼裏,你就是他的標桿、榜樣。試想,你成天抱著手機刷微博、看影片,還指望孩子能自覺地學習、遠離手機?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記得我家小孩剛上小學那會兒,我每天下班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癱在沙發上,掏出手機開始刷各種娛樂八卦。沒多久,我就發現兒子也變得機不離手,一放學就窩在房間裏玩遊戲、看動畫片。我頭疼不已,狠狠數落他,可他卻理直氣壯地說:「你不也總玩手機嗎?憑什麽不讓我玩?」一席話,讓我頓時語塞,也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自己身上。
從那以後,我下定決心改掉手機癮,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放下手機,主動跟孩子聊聊學校的趣事,或者陪他一起做遊戲、看書。慢慢地,兒子玩手機的時間也減少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不少。
糾正孩子,首先要從父母做起。給孩子一個向上的力量,遠比說教管用。
2. 爸爸從不分擔家務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爸爸下班回家後,從來不主動承擔家務,洗衣做飯全甩給媽媽一人,自己愜意地玩手機、打遊戲,仿佛自己只是個甩手掌櫃。這樣的爸爸,在孩子眼裏可不是一個好形象。
我有個朋友家就是這樣,丈夫是典型的「啃老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裏的大小事一概不管。朋友沒少抱怨,說自己像個保姆,整天忙得腳打後腦勺。更讓她頭疼的是,兒子漸漸也變得自私懶惰,從不主動幫忙做家務,還總是理直氣壯地說:「爸爸不做,我憑什麽要做?」眼看兒子越來越不懂事、不體貼人,朋友恨不得狠狠揍丈夫一頓出出氣。
其實,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裏。如果爸爸總是躺在沙發上當甩手掌櫃,孩子長大了也難免會偷懶、推三阻四。久而久之,孩子的責任感、主動性就這樣被磨沒了。
作為父親,不妨主動承擔起家務,跟孩子一起分工合作,給他樹立一個勤勞、有擔當的好榜樣。我相信,孩子耳濡目染,也會變得更懂事、更有責任心。
3. 媽媽經常抱怨
除了親力親為的榜樣,父母的心態也非常重要。很多媽媽為了家庭、孩子操碎了心,時不時就會唉聲嘆氣,抱怨生活的不易。你的負能量正源源不斷地影響著孩子。
以前,我也經常跟閨蜜訴苦,抱怨自己的工作多辛苦,日子過得多不容易。漸漸地,兒子也變得愛嘮叨,動不動就說「好累啊」「我不想上學」「作業太多了」之類的消極話。我這才醒悟,是自己的負面情緒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換位思考,遇事多往好處想,跟孩子聊天時也不再訴苦,而是跟他分享生活的快樂和感恩。慢慢地,兒子也學會了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遇到不順心的事也能豁達樂觀了。
記住,媽媽的心態決定孩子的心態。別讓抱怨蒙蔽了孩子的雙眼,多一份知足和感恩,孩子的世界就會多一分陽光。
4. 爸爸一言不合就發火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至關重要。父親若是脾氣暴躁,動輒破口大罵,無疑會給孩子很不好的影響。
我有個同事就是這樣,只要兒子稍微做錯事,他就暴跳如雷,甚至還會動手打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怯懦,遇事只會逃避,不敢面對。更可怕的是,他也開始學爸爸發脾氣、動粗,跟同學動不動就吵架打架。
你看,這種火山噴發式的教育方式,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還教會了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人際關系都會受影響。
作為父親,一定要學會控制情緒,把脾氣收起來。跟孩子溝通時,要放低姿態,用平糊的語氣跟他講道理。當孩子犯錯時,也要給他改正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指責、發火。
記住,父親就是孩子的鏡子,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方式。唯有收起負面情緒,用愛與耐心呵護孩子,才能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
5. 媽媽總是嘮叨孩子
很多媽媽為了孩子操碎了心,生怕他學習跟不上、生活不獨立,於是變成了「嘮叨老媽」,動不動就數落孩子,語重心長地教育一番。
嘮叨是把雙刃劍,多了只會適得其反。孩子被念叨多了,不是產生逆反心理,就是漸漸麻木,充耳不聞。到頭來,不僅親子關系變差,孩子的主動性、自律性也會降低。
還是那句話,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有時候,一個安靜的傾聽、一個溫暖的擁抱,遠比說教更能打動孩子的心。不妨學著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想法,給他更多鼓勵與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說教。
我覺得,媽媽跟孩子相處,不在於說了多少話,而在於說了有沒有用心。嘮叨多了,只會讓孩子厭煩。傾聽多了,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6. 父母大包大攬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直升機父母」,什麽事都要替孩子包辦,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苦。這樣的父母,其實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試想,孩子從小被父母慣著,什麽事都不用自己動手,長大後怎麽可能獨立?你越包辦,他就越依賴,最後只會養出一個「巨嬰」。
我就見過一些所謂的「望子成龍」的父母,從孩子起床穿衣到學習玩耍,事無巨細都要插手。到頭來,孩子不僅生活不能自理、學習沒有主動性,就連遇到一點挫折,都承受不了,只會躲在父母的羽翼下。
過度保護只會害了孩子。父母的責任,不是包辦一切,而是給他一雙能飛的翅膀,讓他自己去飛翔、去闖蕩。路上的坎坷與磨礪,都是他成長的養分。
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面對困難,在挫折中學會反思,在克服中收獲成長。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7. 父母經常吼孩子
生氣了大聲吼叫、動輒打罵,這是很多「虎媽」「獅爸」的通病。每次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就忍不住拔高嗓門:「再吵我就揍你!」
可是,你想過沒有,孩子被你這樣吼多了,心裏會有多自卑、多怯懦?他本該在溫暖的家庭中健康成長,你卻讓恐懼的陰影籠罩了他。
我有個鄰居就是這樣,夫妻倆動不動就對兒子吼叫、責罵,甚至還會打他。時間長了,兒子變得越來越自卑敏感,不敢跟人交流,在學校也常常被欺負。
這就是吼叫教育的惡果。它不僅傷害了孩子脆弱的心靈,還會讓他養成敏感、膽小的性格。更可怕的是,孩子長此以往,也會學著用吼叫來發泄情緒、解決問題。
做父母的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學會用平糊的語氣跟孩子說話。當孩子犯錯時,要耐心教導,讓他知道錯在哪裏,而不是一味地責罵、吼叫。
只有父母學會控制情緒,孩子才能在溫暖的家庭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8. 父母愛拿孩子跟別人作比較
「你看人家小明多懂事,你怎麽就不聽話?」「隔壁家的孩子年年拿獎學金,你怎麽學習那麽差?」諸如此類的話,可謂是家長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可是,你想過沒有,孩子聽到這樣的比較,心裏該有多難受?在他眼裏,自己永遠比不上別人,做什麽都不如人家。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心就被你一點點打敗了。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媽媽為了激勵女兒學習,總是拿她跟別的孩子比較。「人家都上重點高中了,你還在玩」「別人都在補習,就你在家打遊戲」。時間長了,女兒的自尊心徹底被傷害,變得自卑、敏感,跟媽媽的關系也越來越僵。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你不能拿他跟別人比,而應該多發現他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肯定。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被認可、被欣賞,他才能樹立自信,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別再把孩子放在天平上稱量,而是學著用發現的眼光看他,多表揚他的優點,哪怕是一點小進步。
我堅信,只要父母多一份耐心,給孩子更多的愛與支持,他一定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綻放最美的光彩。
9. 媽媽總是讓孩子「等一會兒」
「等媽媽忙完再陪你」「一會兒再跟你講,媽媽接個電話」「改天再說,趕緊去寫作業」……這些話,是不是常常掛在媽媽的嘴邊?
你有沒有想過,當孩子興沖沖地跑來找你分享心事,你卻敷衍地說「等會兒再說」,他該有多失望和沮喪?
可能你覺得這沒什麽,大人的事情總比孩子的重要。但在孩子眼裏,你就是在無情地拒絕他,不願意傾聽他的心聲。久而久之,他也會學著敷衍了事,遇事愛拖延,學習、生活都提不起勁。
我就深有體會。以前,每次孩子放學回家跟我訴說學校的趣事,我總是心不在焉地應付兩句,讓他「先去寫作業」「一會兒再跟他講」。漸漸地,兒子變得沈默寡言,遇到問題也不願意跟我溝通了。我才意識到,是自己忽視了他的感受,讓他感到了疏離。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放下手頭的事情,靜下心來傾聽孩子,哪怕只是陪他說幾句話,給他一個擁抱。慢慢地,親子關系變得更親密了,兒子也願意主動跟我分享心事了。
再忙也要給孩子一個傾訴的出口,讓他感受到被重視、被愛。用心傾聽,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耐心陪伴,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10. 父母自己不註重言行
我想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如果連大人都不註重自己的言談舉止,又怎能指望孩子學好?
就拿說臟話來說,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信口開河,什麽「傻X」「王八蛋」脫口而出。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學會了爆粗口。等到老師打電話來投訴,父母又氣急敗壞地數落孩子,殊不知罪魁禍首正是自己。
還有的父母為人處事不誠信,跟孩子承諾了的事情說話不算話。久而久之,孩子也學會了滿嘴跑火車,言而無信。更有甚者,父母在外人面前誇大其詞,編造謊言,美其名曰「圓謊不丟人」。試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如何學會誠實守信?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做父母的,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註重自身修養,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唯有言行合一,孩子才能耳濡目染,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
家庭教育就像播種,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那一顆顆種子,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想要收獲一個陽光、自信、富有愛心的孩子,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用愛澆灌,讓陽光灑滿孩子的心田。這,就是教育的真諦。
聲明:本文中資訊來源於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