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被美化的欲望,遮不住病態的本質

2024-01-11育兒

這幾天,一名山東寶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三張照片。第一張是她剝好的玉米粒,第二張是她剝下的玉米粒的皮,第三張是她榨玉米汁的圖片。

為了讓孩子喝到細膩口感的玉米汁,她真的太偉大了,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偉大的母親。誰知發出來後不僅沒得到網友的贊美,反倒收獲了很多質疑之聲。因為一開始,大家以為寶媽是在做嬰兒輔食,可是開啟她的主頁,我們卻驚得目瞪口呆。

10歲的孩子其實已經可以自己消化食物了。所以玉米粒到底有沒有必要剝皮呢?網上有很多脫皮玉米粒賣,不僅質素好,價格也很實惠。就算不剝皮,你還可以先把玉米粒榨汁,然後再用濾網過濾一下。這不就和剝皮玉米粒榨汁一樣嗎?所以有些網友覺得這位寶媽只是在自我感動而已。

之前也有一位媽媽釋出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盤切成小方塊的芒果,以及三個被啃得幹幹凈凈的芒果核。 配文是「芒果肉都是孩子的,我只配吃芒果核了」。

哎,現在的這個社會,父母總是一副"無條件為孩子付出"的英雄模樣。特別是老一代的媽媽們,覺得她們就是為了孩子而活的。在這樣氛圍裏長大的孩子,不自覺地背負著媽媽的「期望」。一旦他們沒能達到媽媽期望的「高度」。那不僅要面對看似失敗的人生,還得承受讓媽媽失望的內疚感。對啊,她們為了孩子省吃儉用,可能一輩子都沒走出過縣城,但是供養孩子上大學,掏空積蓄給孩子買房……到頭來還要被孩子指責給了太大的壓力?真的,換做誰都會感到傷心和委屈。但現實就是,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回報成正比。母親對孩子過度犧牲,導致她們對孩子期望過高。所以很容易就脫口而出那句:「我為了你付出了那麽多,你怎麽能這樣對我?」

雖然本人很討厭日本這個國家,但是今天我們不得不說,他們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在日本,父母撫養到孩子18歲,之後父母便不再過多的過問他們的事情。大家有沒有網上看過這樣一張圖片。

日本人看這一張照片,覺得很正常,但是我們有些中國網友,卻把它當成了一件大事情,因為居然沒有人為這麽一位6歲的女孩子拎書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真的挺特別的,他們主張「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去做,孩子的事情也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父母別插手」。這樣從小就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精神,不給別人添麻煩,包括最親近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這種觀念已經成為了日本社會的一種基本行為準則呢。

說到底,比起全方位服務和犧牲,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精神上的引導。只有當孩子在精神層面感到豐富時,他們才會以正確的方式感激父母的付出。而不是在父母過度付出的情況下,因為無法回報而選擇抱怨來麻痹自己的失落感。所以啊,我不反對父母對孩子的付出,但要適度。請記住,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留一份愛給自己。當孩子看到父母有能力愛自己時,他們也會學會這種能力——愛不是犧牲,更不是過度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