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孩子就纏著我玩遊戲。
之前玩遊戲她總是輸不起,一旦發現自己落後或者勝利無望就會耍賴,或是找各種理由重新開始,或者幹脆眼淚汪汪、嚎啕大哭,不肯再玩。
最近玩遊戲我都把自己代入她同齡的角色,絕不讓著或是慣著她,慢慢的她也能接受自己落後的局面,會忍著哭鼻子繼續玩,再後來就可以偶爾坦然面對了。因為她發現她贏的時候還是多,輸的少。
這一次,我一心想要來一次絕對公平的遊戲,讓她知道遊戲規則就是又輸有贏,要有能面對失敗帶來的挫敗感勇氣,並學會接受,重頭再來。
可奈何玩了一晚上,我竟然一局沒贏!憑實力一直輸,這感覺果然不妙,可見在一個社會環境中,要平糊的接受失敗,承認自己不行真的不容易。
在這場與孩子的遊戲中,我思索良多。
一是動動嘴勸誡別人永遠比自己做起來更容易,不親身入局體驗,很難感同身受。
想起多年前一件小事:記得老大在即將入小學的學齡前時,我要求她每天練習一篇寫字,她總會說累,時間長。我對她的說法很是嗤之以鼻,認為她在偷懶找借口,並總是教育和強迫她在規定時間內且高質素的完成。
後來為了提高她的積極性,我約定每天和她一起寫,並互相評判。到我自己寫時,我才發現認為能輕松拿捏的小事卻並不容易。
字帖是非常工整,每一個筆畫要求占格書寫都非常規範的(我一直對孩子的要求是要嚴格對照完成,並會對每個字進行批改),對於長期用電腦,很久沒有一筆一劃專註於寫字的我,發現手握鉛筆要非常用力,才能在田格本上留下較重的墨點,不會讓字看上去飄。而且每一筆劃力道要均勻,占格居中,字型大小要差不多才能看上去整潔美觀。在時間和書寫規範的雙重要求中,要通篇看上去都工整美觀,真的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容易。
直到這時,我才反思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太想當然,完全沒有考慮到一個孩子的力道與能力,為自己還經常和教育她總是寫不好而愧疚。
今天這場自己鐵心想透過遊戲去教育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我切身體會到,失敗後容易激動與挫敗的情緒要求要去被壓抑,不能宣泄的苦楚。我又一次意識到:先疏導孩子正確的宣泄情緒,比讓她不斷接受挫折教育更重要啊!
二是真的要讓孩子在一件事情上不斷接受失敗與挑戰嗎?鼓勵或要求她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嗎?
回想自己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在有意無意的競爭和周圍環境中,發現總有比自己優秀的人,更可惱的運氣還總是眷顧著這些人。逐漸成年的自己,也是從自信且充滿激情逐漸被現實反復磋磨,自己又無力解決的困頓之中,而後不得不接受的心路歷程中度過。
曾經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曾經以為有夢想終將到達,曾經相信人間正道是滄桑。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逐漸認識到,人生並非總是如我們所願。我學會放下對結果的執著,不再盲目追求名利,而是更加註重內心的平糊與純粹。
反觀對孩子的態度,為什麽一定要要求她努力不放棄,不斷完成自我挑戰呢?從一開始就要讓她接受我們的人生經驗,早早地體驗自信心被反復磋磨的過程呢?而不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對事情不再過分執著,用心去感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讓自己身心健康,保持愉悅心情就好。
是因為我們害怕孩子未來會遭受我們成年後同樣的心路歷程嗎?還是因為我們對孩子寄予了不說出人頭地,至少要比自己優秀的期望呢?又或是想要培養她有個堅忍不拔的性格品質,可以有能力面對未來人生風雨呢?
我想我們更需要的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在自由、尊重、平等環境下長大,帶著滿懷的愛意,終將到達彼岸,開出幸福理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