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應該怎麽治療?使用發熱止痛貼是否可行?

2023-12-13養生

骨性關節炎屬祖國醫學骨痹範疇,痹首見於【內經】。【素問·痹論】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以冬遇此者為骨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金匿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之「歷節」,即在本病範圍之內。

氣血執行不暢,則筋脈失養,拙急而痛久病體虛久病傷於中,又傷津耗血,形成痰癖相結不散,經絡痹阻,筋骨失榮,經絡失養,疼痛不己而成瘤疾近年來 ,大量的基礎、臨床和實驗研究證明了中醫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具有較好效果。

單味中藥的現代藥理研究川芍【本經】中記載本品「主中風入腦、寒痹、筋攣緩急」。所含主要有效成分為川芍嗦和阿魏酸、丁一基苯酞等苯酞衍生物 。川芍嗦能有效抑制動脈去內皮後的內膜增生,改善外周血液迴圈。

川芍嗦在體外對誘導劑、膠原、凝血酶誘導所致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強烈抑制作用,對己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發現川芍嗦對鹽酸腎上腺素或氯化鉀引起的血管收縮均有抑制作用。

不同劑量川芍嗦能明顯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數目的增長,並可增加。 當歸【景嶽全書·本草正】記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 。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聖藥也。」

成分主要是莫本內醋、當歸酮、阿魏酸等。體外實驗顯示川」,當歸水煎液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鈉均能抑制由、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其作用機理可能與其抑制血小板釋放反應,升高血小板內比值。

以及抑制血小板膜磷脂酞肌醇磷酸化過程等多個環節有關當歸對變態反應性炎癥有一定影響,作用機理可能包括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合成 ,以及抑制某些致炎物如一釋放等作用環節並對腹腔註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有明顯抑制作用。

肉桂辛熱散寒以止痛,主要成分為桂皮醛。劉亞林研究發現肉桂水煎劑能明顯抑制醋酸致痛的小鼠扭體次數 。同時能延長小鼠熱刺激反應潛伏期仁川。乾薑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姜酚等。實驗研究表明仁川乾薑醇提物能競爭性拮抗乙酞膽堿、組織胺起到鎮痛作用。

同時還能延長小鼠熱刺激反應潛伏期,乾薑醚提物及水提物均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殼腫脹乾薑揮發油及乾薑酚酸性部位皆顯著降低腎上腺中維生素的含量 ,說明乾薑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透過腎上腺皮質的功能而發揮。

赤芍【神農本草經】記載本品「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止痛……」主要成分為芍藥貳、牡丹酚 。赤芍水煎醇沈液於體外能顯著延長家兔血漿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凝血酶時間,於濃度即有顯著作用,並隨濃度增加而作用增強。

同時芍藥試具有顯著的鎮靜、抗驚、鎮痛及解熱作用。草烏【本草綱目】記載,烏頭「主大風頑痹」,烏頭既可散在表的風邪,又能逐在裏的寒濕,為治療痹癥的常用藥 。主要化學成分為川烏頭總堿、烏頭堿、次烏頭堿、中烏頭堿等。

川烏頭總堿、烏頭堿、中烏頭堿、次烏頭總堿及一乙酞烏頭堿一均有較強的抗炎活性烏頭類生物堿有明顯的鎮痛效應, 其鎮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樞神經系統,與腦內單胺類遞質水平有關網

中醫內治法從血虛寒凝論治陳炳坤認為系血虛寒凝經脈,筋骨失養所致,以當歸四逆湯為基本方加減 ,參考的療效評定標準進行療效評定,觀察例膝患者,總有效率,優良率,該作者的主要治則即養血通脈、溫經散寒,兼顧了補陽或除濕。

從血虛寒凝論治,采用活血止痛丸施治,總有效率,無效僅例。從血癖寒凝論治河南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四認為系急慢性損傷或七情失調致全身或局部氣滯血癖,營衛不和 ,湊理空疏復感寒邪入侵而致,系血癖寒凝證,以經驗方筋骨痛消丸治之。

自訂療效判定標準癥狀積分判定,臨床治愈,顯效,總顯效率血液流變學檢查,該藥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及改善甲璧微迴圈 。筋骨痛消丸的作用功效系活血行氣、溫經通絡、消腫止痛。

抑增丸功效是補肝腎、通經活絡、理氣止痛、軟堅散疲。血癖痰濕論治陳廣禎認為該病系由於血脈疲阻、痰濕內停所致,治療當活血化疲、燥濕化痰為主 。按自訂療效標準,總有效率,優良率。

從肝腎虧虛和風濕痹阻論治,本病系肝腎虧損、精血不足、筋骨失養、加風濕阻絡所致,治當補肝腎、養精血、壯筋骨為主,佐以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李氏用自制的益腎消疼丸為基本方加減施治,觀察例早期膝關節,總有效率,優良率。

從肝腎虧虛及疲血痹阻論治吳濤認為,發病肝腎虧虛是關鍵,腎氣虛,血運無力而致疲血痹阻,導致疼痛 。治療的根本在於補腎益氣並活血。例臨床觀察,按【中醫病癥診療標準】臨床治愈者,顯效,總有效率,平均治療天數天。

從肝’腎陰虛論治肝腎陰虛是發病之根本,治當補肝益腎為要則根據陰陽偏差而施, 以虎潛丸加減,按自訂標準全部有效。劉玉蘭以六味地黃湯加減治陰虛型,癥狀均有改善

中藥外治法中醫外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理論依據本病因年老腎氣虧虛、骨節失養,膝關節局部勞損疲阻 ,復加風寒濕侵襲,經絡不暢、氣血痹阻而發病。

其病理過程為各種原因造成膝關節局部寒凝、痰阻、癖滯,不通則痛 。局部癥狀較全身癥狀突出。

即指出外治與內治在病因、病機、辨證用藥上是相同的,只是給藥方法,吸收途徑不同而己

中藥外治法藥物治療采用中藥煎煮湯液外洗、熏蒸、熱熨、藥透及藥膏外敷等方法,使藥物透過皮膚吸收發揮作用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敷貼法即將藥物制成膏劑或散劑,直接敷貼於患處的方法。 用草烏、川烏、肉桂、威靈仙、地龍、穿山甲、木瓜、川芍、桃仁、三棱、羲術、牡蝠、透骨草、冰片、康香等做成膏藥,每天更換膏藥次,連用天為療程

治療例,痊愈率, 用五靈脂、制南星、川芍、白芒、冰片、松香、麻油、蜂蠟,總有一效率為制傷藥號膏由獨活、生草烏、皂角刺、膽南星、姜黃、大黃、續斷組成,有效率為

自擬二鳥南星散酒炒外敷治療膝骨關節炎, 藥用桃仁、當歸、紅花、松香、生姜、生大黃、生南星、生半夏,布包敷患處,早晚各敷次,敷藥後立即進行患膝功能鍛煉。治療例,優良率

熏洗法用藥物煎湯熏洗膝關節,或加用白酒、米醋等,加強活血通絡作用 。以荊芥、防風、蒲公英、地丁、苦參、艾葉、紅花、海桐皮、五加皮、透骨草、細辛、牛膝、甘草等煎湯熏洗,治療例,總有效率。

以杜仲、牛膝、蒼朮、黃柏、威靈仙、細辛、木瓜、紅花、白芷、乳香、沒藥、透骨草、海桐皮、雞血藤、全蠍,煎湯熏洗,治療例 ,總有效率劉訪文以大黃、兩面針、草烏、海桐皮、獨活、威靈仙、續斷、牛膝、雞血藤、防風,先熏後洗,每日治療。

熱熨法將藥物研碎後裝入籠熏蒸,熱後取出熨敷膝關節 。叼用羌活、獨活、伸筋草、雞血藤、鹿銜草、附片、乾薑、千年健、姜黃、白芍、延胡索、牛膝、乳香、沒藥、透骨草、麻黃、防風、當歸、土鱉蟲、全蠍,熱熨患處,每日次,天為療程。

總有效率。 蠟療法綜合了石蠟的溫熱、機械等特性,及加用中草藥,集熱熨、滲透於一體,共奏祛風散寒除濕、通經活絡止痛之功

以藥蠟外敷法, 關節疼痛明顯者用二活鎮痛散羌活、獨活、制乳沒、細辛、土元、紅花、膽南星、雷公藤、桂枝、白花蛇、及維持較長時間,加速水腫吸收,使炎癥消退

以透骨草、蒼朮、乳香、沒藥、伸筋草、細辛、馬錢子,加水煎煮,濾取藥液,以直流電匯入治療膝骨關節炎例,治愈例,好轉例,未愈例,總有效率 。以辣椒為主藥,配以細辛、羌活、獨活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藥以離子匯入治療例。,總有效率分別為。

透過前期動物試驗證明在小鼠熱板法致痛試驗、小鼠醋酸扭休試驗中發熱止痛貼對小鼠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在二甲苯致小鼠耳部腫脹試驗、 蛋清致炎大鼠足趾腫脹試驗、大鼠腹部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試驗中發熱止痛貼對致炎物引起的腫脹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並能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促進腫脹的吸收在急性毒性試驗和長期毒性試驗中未見有中毒及不適反應,無過敏癥狀 。透過對給藥前後雷洛氏病患者末梢微迴圈觀察,發熱止痛貼可明顯改善局部微迴圈障礙,提高末梢血流量見附圖。

經皮給藥系統又稱為經皮治療系統,它是指藥物以一定的速率透過皮膚經毛細血管吸收進入體迴圈而產生藥效的一類制劑 。經皮給藥制劑歷史悠久,套用廣泛並融合了現代制藥技術,它根據中醫基礎理論。

年出土的【居延漢簡】記錄了漢代軍醫 以膏藥為主治療各種損傷的方藥【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比較系統全面地介紹了敷貼方藥【集救廣生集】與【理論驕文】是中國歷史上論述外治法的兩部專著

尤其是吳尚先所著【理論驕文】總結了中國清末以來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提出了貼、塗、熨、洗、點等百余種外治法

方劑多達余首,並提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從而奠定外治法的理論基礎 。由於臨床常用的口服與註射制劑入藥途徑會對肝臟與胃腸產生毒副作用。

而經皮給藥制劑具有可克服首過效應,減輕毒副作用和可隨時去掉等優點, 因此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課題退行性骨關節病其病因病機復雜且存在爭議 ,目前,現代醫學認為滑膜炎癥在骨關節病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發熱止痛貼一改傳統外用中藥制劑,結合現代透皮吸收理論,其中部份藥物經目超微粉碎,直徑在以下而藥物成分未被破壞,能較易地透過皮膚動脈通道 ,被皮膚乳頭層中的毛細血管網吸收提取液中透過現代中藥提取技術,反復提純,使藥物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提取。

透過紅外熱像觀察,發熱止痛貼透過微粉及提取液的即時反應,明顯促進局部皮下毛細血管血運迴圈,改善局部微迴圈的障礙,使局部皮膚溫度略升高 ,同時也加速了藥物成分吸收過程,有利於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

發熱止痛貼克服了以往外用制劑如硬膏、軟膏、油膏制作過程中有效成分被破壞、吸收較差達不到理想的療效等弊端 ,同時充分發揮了外用藥長效緩釋、使用方便的優點。

發熱止痛貼既保留了中藥治標治本的優勢, 又發揮現代給藥方式的優勢,根據局部給藥的學術思想,藥物透過皮膚動脈通道及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膚附屬器吸收進入關節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