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人走向衰老,身體常有這4個表現,是時候多留意一下了

2024-10-19養生

老張今年55歲,事業有成,家庭和睦,日子過得風風火火。然而,最近幾個月,他總覺得身體出了問題,開始時只是偶爾的疲憊,漸漸地,他發現上樓時腿腳酸軟,走兩步路就喘,晚上也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腰也開始疼,甚至連去菜市場買個菜,拎點東西回家都會覺得腰酸背痛。老張以為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再加上年紀漸長,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小毛病」,忍忍就過去了。

但隨著癥狀的加重,妻子和孩子都勸他去醫院做個檢查。他不情願地答應了。到了醫院,老張一口氣做了全面體檢。結果出來後,醫生告訴他:「你的身體已經進入衰老期了。很多你忽略的癥狀,實際上是身體在向你發出訊號。」

老張楞住了。身體衰老,這個詞聽起來不那麽陌生,但對於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似乎還遠得很。然而,隨著醫生的細心解釋,老張意識到,原來身體的衰老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只是他一直沒有留意。

衰老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自然過程,但我們常常忽視那些身體逐漸衰老的訊號。如果我們能及時捕捉這些訊號,早些采取措施,也許能有效延緩衰老的行程,甚至避免很多健康問題的發生。老張的故事,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多一份關註,尤其是在50歲以後。

那麽,身體衰老時,常見的訊號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人走向衰老時,身體常有的4個表現。

第一部份:肌肉流失——身體「變弱」的訊號

衰老最早的訊號之一,就是肌肉的流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研究,人在40歲以後,肌肉質素每年會減少1%到2%,這種現象被稱為「肌少癥」(Sarcopenia)。許多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就容易覺得累、跑步喘得快,其實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與肌肉的逐漸流失有關。

美國【老年醫學期刊】曾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肌肉減少不僅會導致力量和耐力的下降,還與老年人跌倒、骨折等嚴重問題密切相關。更有甚者,肌肉流失還會導致代謝減慢,進一步加速體重增加和脂肪堆積。

肌肉與衰老的關系

肌肉不僅是我們行動的「動力源」,更是幫助我們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屏障。肌肉能量消耗高,幫助維持基礎代謝。如果肌肉流失,我們的基礎代謝率就會下降,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年紀大了,吃得並不多,但體重卻不斷增加的原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流失會逐漸加重。我們可以把肌肉比作一塊緊實的「海綿」,年輕時富有彈性、充滿活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海綿」會逐漸幹癟,力量和彈性逐漸減退。缺乏鍛煉或營養不足的人,肌肉流失的速度更快。

如何應對肌肉流失?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如何預防和延緩肌肉流失,是一項需要關註的重點。

  1. 力量訓練 :雖然大家可能覺得力量訓練是年輕人專屬,但實際上,適當的力量訓練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非常有幫助。簡單的深蹲、啞鈴訓練、負重行走等動作,都有助於維持肌肉質素。
  2. 蛋白質攝入 :蛋白質是肌肉的重要組成部份。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對蛋白質的需求反而會增加。牛奶、雞蛋、魚類、豆制品等優質蛋白是不錯的選擇,日常飲食中要適當增加這些食物。
  3. 保持活動 :避免久坐,保持日常的活動量也非常重要。即便是輕松的散步,也可以幫助肌肉保持一定的活力。

缺乏鍛煉的「後果」

張阿姨,65歲,一直以來都不喜歡運動,覺得年紀大了應該「靜養」。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自己的行動越來越不靈便,稍微走快點就喘,連家裏的台階也爬不動。醫生檢查後發現,張阿姨的肌肉流失已經非常嚴重,幾乎到了「肌少癥」的邊緣。在醫生的建議下,張阿姨開始了簡單的力量訓練,同時調整了飲食,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她的肌肉質素逐漸恢復,行動能力也大大改善。

張阿姨的經歷告訴我們,肌肉的流失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早發現、早幹預。

第二部份:骨質疏松——身體的「脆弱期」

專家與數據的解讀

另一個隨著年齡增長顯現的典型問題,就是骨質疏松。據【柳葉刀】的一項全球研究數據顯示,50歲以上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男性中有五分之一會受到骨質疏松的影響。而且,骨質疏松的嚴重程度往往被很多人忽視,直到發生骨折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骨科專家建議,50歲以上的人,特別是女性,每年都應該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因為激素水平的下降(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後),骨骼中的鈣質流失會顯著加快。

骨質疏松的形成原因與常見表現

骨質疏松可以形象地理解為「骨頭變脆了」。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骨骼處於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中——舊的骨組織會被吸收,新的骨組織會形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新陳代謝」會變得不平衡,骨質流失速度快於新骨形成速度,骨頭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脆。

常見的早期表現包括:身高變矮、背部疼痛、輕微的磕碰就導致骨折等。如果你發現自己比年輕時矮了一兩厘米,或者背痛頻繁,那很有可能就是骨質疏松在悄悄作祟。

如何預防和應對骨質疏松?

  1. 增加鈣質和維生素D攝入 :鈣質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補充足夠的鈣對預防骨質疏松至關重要。牛奶、酸奶、芝士等乳制品是豐富的鈣源。維生素D則有助於促進鈣的吸收,可以透過曬太陽和適當補充維生素D制劑來獲取。
  2. 負重運動 :與肌肉流失相似,骨骼也需要適度的壓力來保持健康。日常的快走、上下樓梯、跳舞等負重運動,有助於增強骨骼密度,減緩骨質疏松的進展。
  3. 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 :煙草和過量的酒精會加速鈣質的流失,使骨骼更易脆弱。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骨質疏松的「警示」

李奶奶,70歲,由於年輕時不太註意飲食,也不愛運動,加上更年期後缺乏鈣質的補充,逐漸出現骨質疏松的問題。一次輕微的摔倒,讓她的髖骨骨折了,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醫生建議她立即開始補鈣,同時做一些簡單的負重運動,如快走和擡腿。透過一段時間的調理,李奶奶的骨質情況有所改善,但她也深刻體會到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性。

李奶奶的經歷,提醒所有50歲以上的人,一定要註意骨骼健康,防患於未然。

第三部份:代謝減緩——發胖的「元兇」

研究與數據支持

很多人在年過50後發現,體重似乎越來越難控制,明明吃得不多,體重卻蹭蹭上漲。這其實與代謝減緩有關。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下降。這意味著即使你飲食和活動量沒有變化,身體所消耗的熱量也會減少。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40歲以後,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每10年會下降約2%到4%。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在中年後容易出現體重增加的問題。

更糟糕的是,代謝減緩還會引發一系列其他健康問題。隨著代謝速度的降低,脂肪更容易堆積,特別是腹部的內臟脂肪,而這些脂肪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代謝減緩的表現和原因

代謝減緩的最直接表現就是體重增加,即使你飲食習慣沒有明顯變化。很多人可能還會覺得精力不如以前旺盛,總覺得疲倦,體力和耐力都大不如前。除此之外,代謝減緩還會導致膽固醇和血糖的調控能力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導致代謝減緩的主要原因包括:

  1. 肌肉流失 :肌肉組織是代謝的重要引擎,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質素的下降會直接導致代謝率的減緩。
  2. 激素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的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尤其是性激素(如睪酮和雌激素)減少,影響了脂肪和肌肉的代謝。
  3. 活動量減少 :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日常活動量明顯減少,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加速了代謝的減緩。

如何改善代謝功能?

  1. 增加肌肉鍛煉 :前面提到的肌肉流失問題不僅影響力量,還會降低代謝率。因此,透過力量訓練維持或增加肌肉量,是提升代謝的關鍵。舉重、阻力訓練、核心鍛煉等,都能有效幫助增加肌肉量,進而提高基礎代謝率。
  2. 飲食調整 :隨著代謝減緩,我們在飲食上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攝入,增加優質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脂肪堆積。同時,多吃富含纖維的蔬菜和全谷物,既有助於消化,也能提供長期的能量。
  3. 保持活躍 :每天的活動量直接影響代謝速度。哪怕只是每天散步30分鐘,也比久坐不動強得多。尤其是在工作或家務忙碌時,盡量減少長時間坐著不動的習慣,適當起身活動,保持活力。
  4. 充足睡眠 :睡眠對代謝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研究表明,長期缺乏睡眠會導致激素失衡,進而影響代謝,導致體重增加和健康問題。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是維持健康代謝的基礎。

代謝減緩帶來的挑戰

吳先生,50歲出頭,原本身體健康,但最近幾年突然發現體重飆升,特別是肚子上的「遊泳圈」越來越明顯。他覺得奇怪,自己的飲食並沒有明顯變化,為什麽體重會增加?到醫院一查,醫生告訴他,這與他的代謝減緩有很大關系。

醫生建議他進行力量訓練,增加肌肉量,同時調整飲食,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經過幾個月的堅持,吳先生的體重慢慢開始下降,血糖和膽固醇也趨於正常。吳先生的故事提醒我們,代謝減緩是衰老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但透過科學的生活方式調整,我們可以有效應對這一挑戰。

第四部份:認知功能下降——腦子「變慢」的訊號

專家觀點與科學研究

衰老不僅僅表現在肌肉和骨骼上,腦部功能也會隨之逐漸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會發現記憶力不如從前,思維速度變慢,註意力難以集中。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認知功能下降」。

根據【自然】雜誌的研究,人腦中的神經元連線速度在50歲以後開始明顯減緩,而神經元的退化則是導致認知功能下降的直接原因。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是衰老中常見的表現,全球約有20%的60歲以上人群會出現這種情況。

雖然認知功能下降是衰老過程中的自然現象,但並不等同於老年癡呆(如阿爾茨海默病)。只是,如果不加以重視,輕度的認知功能下降有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認知障礙。因此,提早采取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認知功能下降的表現與原因

認知功能下降的常見表現包括:

  • 記憶力減退,容易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
  • 工作效率下降,處理問題時思維變慢。
  • 做事變得猶豫不決,難以集中註意力。
  • 認知功能下降的原因多種多樣,除了年齡增長導致的神經元功能退化,以下幾個因素也會加重認知功能的下降:

    1. 大腦活動減少 :不常動腦、不參與社交活動的人,腦部功能下降得更快。
    2. 壓力和情緒問題 :長期的壓力和焦慮情緒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元連線,導致認知能力的減退。
    3. 身體健康狀況不佳 :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都會影響腦部的血液供應,進而加速認知功能的退化。

    如何預防和延緩認知功能下降?

    1. 保持大腦活躍 :大腦和肌肉一樣,越用越靈活。透過閱讀、學習新技能、解謎遊戲等方式,可以保持腦部活力,延緩認知功能的衰退。
    2. 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保持與家人、朋友的聯系,參加社交活動,有助於激發大腦的多方面功能,避免孤立和認知退化。
    3. 健康飲食 :富含抗氧化劑的飲食(如綠葉蔬菜、藍莓、堅果等)有助於保護大腦免受自由基的損害。此外,Omega-3脂肪酸(如魚類和亞麻籽油)對大腦功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4. 定期體檢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影響大腦健康,因此定期體檢,監控血壓、血糖等指標,對保護認知功能至關重要。

    認知功能下降的早期幹預

    林女士,58歲,是一位退休教師。她最近發現自己記憶力大不如前,甚至忘記了鄰居的名字。她的女兒擔心這是老年癡呆的前兆,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她患有輕度認知障礙,但尚未達到老年癡呆的程度。經過醫生的建議,林女士開始每天堅持讀書、做智力遊戲,並定期和朋友們打牌聊天。幾個月後,她感覺記憶力有所提升,生活質素也得到了改善。

    林女士的經歷告訴我們,認知功能下降不等於老年癡呆,早期的幹預和生活方式調整,可以有效延緩大腦功能的衰退。

    總結與提升:衰老是自然過程,但可以透過科學手段積極應對

    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自然過程,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坐等身體一步步退化。透過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調整,我們完全可以延緩衰老,保持身體和大腦的健康。

    衰老帶來的肌肉流失、骨質疏松、代謝減緩和認知功能下降,雖然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但我們可以透過適當的鍛煉、健康的飲食和積極的心態,減緩這些變化的行程。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幹預,也可以避免小問題發展為大麻煩。

    未來的醫學研究不斷進步,抗衰老的手段也在不斷完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學習最新的健康知識,積極應對身體的變化,過上健康而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文/幕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