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德州脈管炎醫院王大夫
一、中醫胃痛的癥狀表現可以因病因、個體差異和病情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一些癥狀:
1. 胃脘疼痛:可以是隱痛、鈍痛、刺痛或脹痛,可以伴有胃脘脹滿、痞悶、噯氣、惡心、嘔吐等癥狀。
2. 食欲不振:胃痛可以影響食欲,患者可能不想進食,或者進食後感到胃脘不適或疼痛。
3. 惡心嘔吐:胃痛可以導致惡心和嘔吐,嘔吐物可以是食物、膽汁或酸水。
4. 便溏: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瀉、便溏等癥狀,大便可能呈水樣或不成形。
5. 畏寒: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怕冷、四肢不溫等癥狀,尤其是在胃痛發作時更為明顯。
6. 舌脈異常:舌質淡紅或黯紅,苔薄白或黃厚,脈弦或滑等。
二、中醫治療胃痛講究辨證施治,根據不同病因和癥狀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和用藥方劑。以下是常見的中醫胃痛治療方法和用藥方劑:
1. 寒邪客胃:癥狀包括胃脘冷痛、惡寒喜暖、得溫則減、遇寒則痛增、口不渴、喜熱飲等。治療原則為散寒止痛,溫中散寒。方劑可以選擇良附丸合香蘇散加減,常用中藥有高良姜、吳茱萸、香附、烏藥、陳皮等。
2. 飲食傷胃:癥狀包括胃脘脹滿疼痛、噯腐吞酸、吐後痛緩、苔厚膩等。治療原則為消食導滯,和胃止痛。方劑可以選擇保和丸加減,常用中藥有神麴、山楂、萊菔子、茯苓、制半夏、陳皮等。
3. 肝氣犯胃:癥狀包括胃脘脹滿疼痛、脅肋脹痛、噯氣頻作、情誌不舒等。治療原則為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方劑可以選擇柴胡疏肝散加減,常用中藥有柴胡、芍藥、川芎、郁金、香附、陳皮、枳殼等。
4. 濕熱中阻:癥狀包括胃脘疼痛脹滿、口苦口幹、渴而不欲飲、納呆惡心等。治療原則為清熱化濕,理氣和胃。方劑可以選擇清中湯加減,常用中藥有黃連、梔子、半夏、茯苓等。
5. 瘀血停胃:癥狀包括胃脘刺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等。治療原則為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劑可以選擇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常用中藥有蒲黃、五靈脂、丹參、砂仁等。
6. 胃陰虧耗:癥狀包括胃脘隱痛灼熱、口幹咽燥、大便幹結等。治療原則為養陰益胃,和中止痛。方劑可以選擇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常用中藥有沙參、麥冬、生地、枸杞等。
除了內服中藥方劑外,中醫還有一些外治法可以緩解胃痛癥狀,如艾灸療法、穴位貼敷法等。例如,可以用艾條灸足三裏穴(位於小腿前外側,膝眼下三寸處),距離皮膚約3cm,以局部皮膚溫熱紅暈而不感到灼痛為度。也可以用香附子粉敷肚臍,用艾葉油調和後貼於肚臍上,可緩解胃痛。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請咨詢專業醫生並結合具體情況選擇需要治療的藥物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