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 呃逆辨證要點,治法方要

2023-12-20養生

【辨治備要】

(一)辨證要點

1. 辨生理或病理性呃逆 呃逆應首先分清是生理現象還是疾病狀態。普通人因情緒影響或快速吞咽食物,或吸入冷涼空氣,可發生一時性氣逆而作呃,經飲水,或閉氣,或分散註意力而消失,無持續或反復發作者,為生理現象。若呃逆時常反復發作,或持續且難以自制,同時伴有其他癥狀者,為病理表現。

2. 辨虛實、寒熱 呃逆有虛實之分。實證多為寒凝、火郁、氣滯、痰阻等致胃失和降而產生,其呃聲響亮有力,連續發作;虛證每由胃陰耗損,或脾腎虧虛等使正虛氣逆引起,其呃聲時斷時續,氣怯乏力。寒證因寒邪內舍,胃失和降,上逆動膈,呃聲沈緩有力,遇寒涼更甚;熱證屬燥熱傷胃,陽明腑氣不順,胃氣上逆,呃聲高響且短,氣湧而出。

(二)治法方藥

1. 呃逆總由胃氣上逆動膈而成,所以理氣和胃、降逆止呃為基本治法。輕者可以不治而愈,但呃逆屢犯,或病深及脾腎者,務要究其所由,正確施治。

2. 凡呃逆聲強氣盛而脈見滑實者,多宜清降。若聲小息微,脈見微弱者,宜多溫補。若屬寒呃可溫可散,寒去氣自舒;熱呃可清可降,火靜而氣自平。氣滯痰阻而呃,應化痰順氣。陽明腑實腸腑不通者可下, 陽氣虛弱宜溫補脾腎,胃陰不足宜養胃生津。總之,依據病邪之所在, 而和之、清之、利之。

3. 各證均可適當選加柿蒂、丁香、制半夏、竹茹、旋覆花、刀豆子等理氣和胃、降逆平呃之品以治其標,提高療效。宣肅肺氣亦有助於胃氣和降,遣方時可加入枇杷葉、杏仁等。

4. 呃逆亦可據其病機不同,選用其他方劑治之。如膈肌痙攣,胃氣上逆者,可用芍藥甘草湯;胃火上逆證時需要通腑泄熱,用承氣湯類; 有痰濕火者,用溫膽湯、礞石滾痰丸等。還可結合穴位按壓、取嚏、針灸、熏蒸等,如配合針灸足三裏、中脘、膈俞、內關等穴,或拔罐、局部外用藥物敷貼,也可用雄黃、黃蠟等加熱煙熏口鼻。穴位按壓、眼眶按壓、牽舌、取嚏等對於輕癥患者亦能取效。對頑固性呃逆要註重理氣活血。還可套用藥物封閉膈神經阻滯療法、體外膈肌起搏器治療等。在重病中出現的呃逆,為元氣衰敗之證,當大補元氣,急救胃氣,或用益氣養陰溫陽等法,以顧其本。

【臨證要點】

1. 呃逆的發病是以氣逆動膈為要點。胃居膈下,以降為順,「動 膈」即是指膈間氣機不利,又為胃氣之逆所觸動。故而本病重要病變部位在胃和膈。二者又與肺、脾、肝、腎相關致病。如肺處膈上,主肅

降,手太陰肺之經脈還循胃口,上膈屬肺,肺之宣肅影響胃氣和降,膈居肺胃之間,肺胃受影響時,膈間氣機不利,氣逆上沖於喉間;胃之和降有賴於脾氣健運和肝之條達,若脾失健運或肝失條達,則胃失和降, 氣逆動膈,遂成呃逆;肺之肅降與胃之和降,亦有賴腎之攝納,若腎氣不足,腎失攝納,肺胃之氣,失於和降,濁氣上沖,夾胃氣上逆動膈, 亦可形成呃逆之病。故在臨證之時必須辨清共病臟腑,協同治療方能取得佳效。

2. 診斷呃逆,先要詳細詢問發作史,了解誘因,以辨別是否為一過性氣逆而作,亦或因外感、內傷及臟腑功能失調而致。若屬一時性氣逆而呃,無持續或反復發作,且無明顯兼證,可采用一些簡便措施處理, 無須藥物治療。若呃逆持續或反復發作,兼證明顯,或出現在其他急、慢性病證過程中,應給服藥物或他法治之。

3. 對於久病、重病、大病或年老正虛患者發生呃逆,表現出斷續不繼,呃聲低微,飲食難進且脈沈細伏者,俗稱「敗呃」,是胃氣衰敗之危篤證候,提示病情嚴重,預後不良。正如嚴用和在【濟生方·咳逆論

治】雲:「大抵老人、虛人、久病人及婦人產後,有此癥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務須悉心觀察病情變化,慎重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