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真諷刺!水稻畝產千多公斤竟是農企作祟,終於有人說出大實話

2024-02-20推薦

畝產超千公斤的「神田」,真的存在嗎?

「一畝地頂天了800斤」,為何老農民的話語權遭到忽視?

當數據脫離實際、粉飾太平時,誰來保障我們的糧食安全?

最近,一篇揭露農業企業測產造假的報道引發熱議。 報道披露了華北某企業透過移植、計算稭稈增加試驗田產量的手段,使水稻畝產虛報至1200公斤以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位種了幾十年水稻的老農民直言: 「一畝地頂天了800斤」。

老農民的話語透出了水稻生產的真實狀況—— 穩定的產量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突破式增長。

當我們聽到此前某試驗田 「一夜間」 將畝產從1200公斤突破至1300公斤時,背後是否也進行了類似的造假行為,只是手段更為隱蔽?

多年來,不斷出現的各種農業 「豐收神話」 ,是否也是建立在類似造假的基礎上?

如果僅存在於數據報表的 「高產田」 ,對農業發展意義究竟有多少?

我們需要審視的數據是否已經偏離了現實?

一、農企測產造假的手段層出不窮

此次被披露出來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業內人士表示,以追求 「數據好看」 為目的的測產造假行為屢見不鮮。

造假的手段也在不斷變化,既有簡單粗暴的直接移栽高產品種, 也有計算方法不當的技巧性操作。

據了解,正常情況下,水稻的糙米產量約占總重量的50%左右,也就是粗放計算每斤糙米對應2斤總產量。 但某些企業測量時卻采用1斤糙米對應3斤以上總產量的高換算率,這難免讓人產生數據造假的懷疑。

此外,還有企業利用 「精耕細作」 的名義,將測產地的行距擴大數倍種植,最後達到視覺效果極佳的高產目的。 也有的企業抓住氣候等不確定因素,選擇陽光明媚、雨水充沛的年份進行測產。

在各類利好條件疊加下,產量自然能得到一定提升,但離真實平均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

可以說,數據中心少部份企業在測產中 「力爭上遊」 ,往往是數據考慮在先,實際產量之後。 這也導致了業內對某些企業數據的質疑。

但遺憾的是,這種質疑往往只存在於私下討論,很少公開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