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華為砸300億研發新能源,為何卻不自己造車?去年只回收了47億

2024-03-31推薦

這邊小米如火如荼,27分鐘就賣出了5萬台。可是這邊華為卻顯得就有些落寂了。雖然問界如今是大賣,可是華為卻是在給他人做嫁衣,賽申斯市值暴漲,也跟華為沒有關系。

剛好在小米汽車上線的時候,華為也是公布了自己的2023年的財報,總計營收再次回到了7000億的水平。相比於華為的通訊器材、手機業務,如今更多人都在關註汽車業務。因為任正非很早就確定了一個思路,那就是華為不造車,華為就是給車企賦能。

這次財報,華為還公布了兩個重要的數據,那就是華為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研發已經砸下了300億,不過去年車UB事業部的營收只有47億。也就是說華為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塊並還遠遠沒有實作扭虧為盈。

換一個思路說,問界1月份全系銷售3萬多台,如果問界是華為自己的名牌,那等於說光是1月份就有幾十億的營收了。按照目前的局勢,問界大概率會成為2024年的年度新勢力冠軍。華為沒有自己造車,或者是沒有控股賽力斯,真的是太可惜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今賽力斯生產問界,不僅僅用的全部都是華為的技術,而且連生產標準、流程都是用了華為的標準。

換句話說,華為如果要自己造車,那完成是分分鐘的事情。他們如果要自己造一個新能源品牌,幾乎是毫無挑戰。

可是華為為何不這麽幹呢?事實上目前華為這種合作模式,讓許多車企都是望而卻步。比如說賽力斯跟華為就是最深度的合作,可以說賽力斯雖然擁有品牌,但是他們除了負責生產,其他的核心技術都沒有。

因此很多廠家都擔心,如果跟華為合作,最後會被釜底抽薪。不過華為的布局並不是這麽簡單。華為自己不造車,他們的定位就是供應商,而且這個供應商的全方面、立體式的供應,從零配件到車機,到智駕系統,全部都是華為提供。未來甚至連電池、電機都可能是華為提供。

如今新能源市場中,最賺錢的其實不是造車的公司,而是負責電池供應的寧德時代。很多造車的廠家卻都在虧錢。如今的汽車公司已經淪為跟手機廠家一個等級的了。

過去每一個汽車廠家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者是發動機、或者是底盤、或者是變速箱。可是如今電動化時代,人人都是采用第三方的電池跟電機,剩下就是堆配件。這肯定會形成不斷的內卷。

要想賺大錢,那就必須等到行業洗牌之後。理想之前做得不錯,可是MEGA的思路走錯,可能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今年的財報。

任正非這個思路是絕對沒錯的。現在問界獲得成功,已經有好幾個品牌都準備跟華為合作了。雖然一線的品牌都很難跟華為合作,可是二線的品牌就不一樣了,他們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必定會有越來越多公司跟華為合作。

在手機行業裏面,最成功的公司就是做系統的谷歌,全球90%的手機都用谷歌系統。他們一個手機都沒造,卻成為了產業鏈裏面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華為現在給自己的定位就是電車中的谷歌。

隨著電動車產業化的發展,未來品牌化就是越來越模組化。到時候系統也會一統天下。這就好像如今的谷歌跟蘋果一樣。比亞迪的銷量大,他們或許會有自己的體系,這就好像蘋果還有。

其他的品牌慢慢都會習慣使用華為的系統。汽車的系統又跟手機不一樣,需要搭配上各種硬件才可以使用,因此華為做得更加深入,連硬件也一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