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帶兵人不要輕易下結論,分清情況再「對癥下藥」

2024-07-03推薦

「心病」還須「心藥」醫

■第72集團軍某旅機關幹事 盧田甲元

「盧幹事,我不忍心看一名優秀戰士就這樣‘浪費’了。」

一天,我作為心理咨詢師,跟隨集團軍心理服務小分隊,到某旅開展「心理服務下基層」活動。一名連隊指導員主動找到我,尋求幫助。

該連上等兵小張訓練成績出色,基礎體能、專業技能樣樣名列前茅,連隊把他當作骨幹苗子培養。然而,去年瀕海訓練時,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小張不敢遊泳。

「在我們單位,瀕海訓練是必修課。」指導員告訴我,遊泳訓練難度不大,但小張每次都極度恐懼,原本在岸上練得很熟的動作,一下水就嚴重變形,甚至無法換氣呼吸。

為了幫助小張,班長骨幹一遍遍講授遊泳技巧,然而努力了許久,情況仍不見起色。最終,小張沒能參加考核,連隊多年來百分之百參訓參考達標的紀錄也沒保持住。

「我們實在沒辦法了,怎麽做小張的思想工作都沒用。」指導員言辭誠懇地拜托我,希望透過專業的心理治療,解決這個「難題」。否則,服役期滿,小張如無法透過考核,將不得不退伍。

這名上等兵怕水的真正原因是什麽?談話中,我發現,小張不斷重復「在水裏無法呼吸」「我給連隊拖了後腿」「無論怎麽樣我都做不到」這樣的話。我意識到,小張的問題出在心理上,而非在思想認識上。

「心病」還須「心藥」醫。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我從小張記憶深處發掘出一段往事:他幼時曾遭遇溺水,獲救後對水產生了恐懼。這一心理創傷使他今後再遇到水時,身體就會不受控制地出現應激反應。找到病因後,我綜合運用心理治療方法進行幹預,幫他突破心理障礙。

「我突然有一種想去遊泳的沖動。」治療結束後,小張說,感覺壓在心頭的石頭消失了,提到遊泳、瀕海訓練,他不再反感、排斥。

回到連隊後,小張主動找到班長,請他傳授遊泳技能。小張的態度變化如此明顯,戰友們都很驚訝。後來,大家來到泳池,在戰友們註視下,小張深吸一口氣,跳進了水中。

今年4月,小張打來電話,說他成功克服了「恐水」障礙,已經順利留隊、選取軍士。他還告訴我,今年的瀕海訓練即將開始,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征服大海,把去年的遺憾彌補回來。

我聽後很是欣慰,但在欣喜之余,心裏仍有一絲擔憂。

當初治療結束時,我和小張的指導員進行了交流。「我們一開始沒意識到這是心理問題。」指導員坦言,很多戰友指責小張太過嬌氣,對自己不夠狠,缺乏軍人血性。

其實,這樣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如果戰士在訓練中表現出「抗拒」「畏懼」等情緒時,帶兵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他吃不了苦」,但從我多年的心理服務工作經驗來看,其中不乏有人心理出了問題。比如,曾找我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戰士小劉。

因為抗拒夜訓,小劉飽受「負面評價」的煎熬——連隊幹部骨幹認為他借口逃避訓練,戰友則說他膽小怕事。長期處於這樣的氛圍裏,小劉的日常生活訓練受到了不小影響。

小劉真的膽小嗎?不是的。一次休假,他遇到歹徒行兇,毅然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那小劉為什麽害怕夜訓呢?經過深入交流,我發現他小時候曾在夜裏迷路,因此找不到家,餓了3天。正是這段經歷,讓他的身體到了晚上就會「自動開啟保護模式」。後來,經過心理治療,小劉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現在已經可以正常參加夜訓了。

小張和小劉的遭遇,都與帶兵人的誤解有關。當戰士出現問題時,他們往往習慣於從思想上找原因,殊不知有些問題是心理造成的。所以,站在心理服務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帶兵人不要輕易下結論,一定要先分清到底是思想問題還是心理問題,然後再對癥下藥采取措施。

帶兵是一門學問,涉及很多方面,我希望一線帶兵人能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這樣做好一人一事工作才會更加有的放矢、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