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馬斯克預言數億人將使用腦機介面,中國學者:技術路徑不能對標馬斯克

2024-08-14推薦

美國當地時間8月4日,科技富豪馬斯克稱其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已成功為第二名患者植入了器材,癱瘓患者可以透過意念來操控數碼器材。此前,該器材已經讓首位脊柱損傷患者能夠用意念玩電子遊戲、瀏覽互聯網、在社交媒體上發帖並在筆記電腦上移動光標。

馬斯克表示,作為臨床的一部份,Neuralink今年還將為8位元患者實施植入手術,加上已經植入的兩位患者,今年該公司臨床植入患者數量將達到10例。

在周末的一場播客訪談中,馬斯克在回答未來幾十年內全球是否會有數億人擁有Neuralink腦機介面器材時稱,這是肯定的。但目前腦機介面的人類受試者缺口依然很大。馬斯克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監管部門批準的速度。「現在是十個,以後會變成數億個。」他說道。

當今的腦機介面領域的技術路徑主要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區別在於是否將電極透過手術植入到大腦皮層以下。采用哪種植入技術路徑,從根本上取決於腦機介面的用途。

在8月3日舉行的復旦大學神經調控與腦機介面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守巖研究員表示:「Neuralink目前仍處於腦機介面技術1.0‘讀腦’階段,即對腦電訊號的采集和解碼,它是一條商業化路線,並不代表國際上最前沿的科技。腦機介面的科技發展路徑不能對標馬斯克。」

他認為,「讀腦」面臨套用落地路徑少的困境,通常作為康復輔助技術,相比之下,腦機介面技術2.0「寫腦」以神經調控為核心,在臨床中更能獲得廣泛套用。這些套用包括腦深部電刺激手術,中國每年植入人數超過一萬人;人工耳蝸以及經顱磁刺激治療服務,中國每年治療抑郁癥患者人次保守估計超過1000萬。

腦機介面的核心科學問題是腦資訊與外界器材及環境的互動。近年來,國際上逐漸將「讀腦」和「寫腦」相融合,在抑郁、疼痛、癲癇等領域取得了初步的突破性進展。

據復旦大學方面介紹,當前腦機介面最可落地的研究和套用場景是嚴肅醫療。成立之初,復旦大學神經調控與腦機介面研究中心就確立三大方向:神經調控機制及理論研究、腦機互動神經調控技術研發、神經調控臨床轉化研究,將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和轉化套用三大環節充分融合。

王守巖說道,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腦與智能的融合、人與智能環境的融合將是下一個關鍵節點,其技術突破點在於認知神經科學和類腦智能的發展,這絕不是依靠Neuralink的「讀腦」商業發展路線就能實作的。

他還將未來腦機介面的發展路徑描述為3.0「互動階段」,即人腦和機器進行互動,即時監測腦訊號的同時能精準地對腦功能進行調控;以及4.0「腦智融合」階段,在超過腦訊號的層面,實作決策、情感、意識等更高級腦認知功能與機器和環境的智能互動。

上個月,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就【腦機介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公示征求公眾意見,以推動腦機介面技術發展。此舉說明中國腦機介面技術標準的制定有望提速。

王守巖表示,今年腦機介面進入全面快速發展時期,建立研究中心是大勢所趨。「此舉集聚了復旦大學醫理工交叉學科力量,是構建腦機介面理論與技術發展的創新動力源,旨在打造腦機介面領域產學研合作無縫創新鏈。」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