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1200人來華,「最大規模」

2024-07-14推薦

史上最大規模的英國學生來華夏令營:「一生只有一次的獨特經歷」

「這可能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獨特經歷。」來自英國亞歷山卓公園學校的學生奧利維亞12日這樣形容她即將結束的中國之旅。自本月1日起,來自61所英國中學的近1200名學生陸續抵達中國不同城市,參加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和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共同主辦的英國「中文培優」專案來華夏令營。英國文化教育協會中國區主任、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公使湯誌理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英國「中文培優」專案來華夏令營,「體現了在英格蘭學校學習中文與加強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性。」

英國學生體驗制造豆瓣醬。四川師範大學供圖。

據悉,本次夏令營由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大連、沈陽、天津、西安、昆明和杭州10座城市的18所中方承辦院校負責接待。在為期11天的行程中,英國師生們分別到訪不同城市,不僅學習並在實際場景中練習中文,也將體驗多元的中國文化。

在四川成都,英國學生們與當地市民一起在人民公園喝茶聊天,在川菜博物館學習烹飪一道特色菜肴,探索三星堆遺址背後的歷史;在北京,除了遊覽「外國人必去」的長城、故宮,學生們也有機會體驗茶藝,在胡同中穿行,用新學習的中文技巧和王府井的商戶砍價。

英國學生學習舞龍。四川師範大學供圖。

「相比在英國的學校裏學習普通話,這10天我在北京感覺進步飛快」,即將於13日結束北京之旅的傑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與一些不太說英語的北京市民一對一交流,讓他獲得了關於中國的真實生活體驗。另一名學生黛西也表示,「學習中文最重要的是可以和中國人交流。能夠來到北京,透過與當地人的交談了解這裏的文化,真是太棒了。」

據悉,參加此次「中文培優」專案來華夏令營的英國學生們自七年級起學習中文,至今已有3年。「中文培優」專案是英國教育部於2016年斥資開發的中文教育教學專案,由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和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組織實施,並在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支持下開展來華交流活動。專案啟動至今,已助力約1.1萬名英國學生學習中文。

英國學生威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大多數人選擇學習中文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能親身來到這裏。這三年的學習確實不容易,但也很有趣,我們也願意接受挑戰。現在看來,有機會到北京體驗真正的中國,更是一種錦上添花。」另一名學生梅根則表示,在英國,只有少數人能夠有機會學習中文,「學習中文讓我們有了一段與眾不同的經歷,並且開啟了世界新的部份。」

湯誌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夏令營的核心目的是為學生們帶來沈浸式的文化體驗。「他們學習中文3年了,每周學習8個小時。大多數學生此前沒有來過中國,這次夏令營為他們提供了在真實情況下使用中文並體驗中國文化的機會。」湯誌理說,當學生們回到英國後,相信這段經歷將激勵他們繼續學習中文。

英國學生在大連學習扇子舞。遼寧師範大學供圖。

正如中文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這次夏令營也成為約1200名英國學生了解中國的契機,這些所見所聞改變了他們的固有認知。「在這次旅行中,我發現中國和我之前想象的並不完全一樣,中國人的生活有自己的特點,但也比我預期的與西方有更多相似之處。」梅根說,如果在北京住得足夠久,那麽她相信自己可以融入這裏的生活。

夏令營期間,英國學生們也有機會與中國的同齡人交流互動。威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參觀中國的學校時,他發現了很多共同點。「我們和中國學生一起打籃球、踢足球,就像我在英國學校裏一樣,這種相似的情況其實讓我有些驚訝。」包括威廉在內的英國學生都提到,中國學生們不僅非常友善,並且普遍有著很好的英語水平,這讓兩國青少年們得以順暢、深入地交流。

在11天的時間裏,很多英國學生找到了自己對於中國的獨特記憶:站在長城上眺望山林,威廉看到了令他驚嘆的景色;梅根不僅喜歡樹木繁茂的北京街道,也找到了自己最鐘愛的新飲品茉莉花茶;傑克在行李箱中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零食,芥末章魚味的薯片是他在英國從沒見到過的;黛西則買了一些中國風的書簽,希望能不時讓自己回想起這段旅行。

「人文交流是中英兩國關系的核心,兩國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和互信更是至關重要。」湯誌理說,學習中文具有特殊的價值,它不僅有助於交流和表達,並且能讓學生接觸到一個龐大、歷史悠久且文化多元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口占全球的20%,許多重要的事情都發生在這裏。「中文確實是一種很難學的語言,但值得下功夫。」 湯誌理表示。

轉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