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北京中軸線測繪工作讓消失近90年的天橋原址「重見天日」,是如何發現並找到的?

2024-09-25推薦

北京中軸線,這條承載著數百年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的軸線,見證了無數時代的更叠與變遷。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中軸線上的一些古建築遺址逐漸消失。確定這些遺址的位置並進行考古發掘,讓這些消失的古建築「重見天日」,不僅可以助力中軸線的申遺工作,而且還可以積累一批寶貴的歷史財富。

其中,北京天橋遺址的精準定位與重現,便是這一系列努力中的璀璨篇章。透過高精度的測繪技術與不懈的考古探索,科學家們如同穿越時空的偵探,抽絲剝繭,層層揭開歷史的面紗。終於讓這座消失近九十載的天橋原址在世人面前「重見天日」。

消失近90年的天橋原址是如何重新發現並找到的?

A

首先天橋是位於中軸線之上,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其中有一個典籍提到有一條龍須溝穿過天橋,天橋正好是為了跨越龍須溝的障礙,把它連線起來。所以說我們透過這個點,就發現需要去找龍須溝到底在哪。

由於建設的發展,地面上已經看不見了,為了在地底下更精準地找到它,我們就找了原來的地下管線的普查,還有歷史的影像圖,比如50年代、70年代相關的一些資料,然後把資料疊加,做一些空間和實際上的分析。透過它的材質、建設年代,結合已有的資料來判斷,找到了龍須溝它當時所在的那條管線。

同時也結合了周邊的一些文物的一些挖掘,比如周邊當時記載的鎮水獸,還有其他的一些飛石之類的資料,把這些跟現在的測繪手段結合起來,發現了我們要找的點位。

我們透過這些手段,盡可能地精確到比如說幾平米或者幾十平米這麽一個範圍,先挖一層看看,然後根據相應的一些資料去對比,再逐步精確定位,進行測量、測繪,透過驗證和分析來佐證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

挖掘出來以後,我們也把相關的一些遺跡進行了扇面的建模,建模的成果又反過來能夠指導或者用於將來我們的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形成一個閉環。比如我們用探地雷達去探地,分析天橋遺址的材質、聲波的反饋,建模完以後的成果,也是將來用於文物復原保護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