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56歲女子從針灸後膝蓋疼痛,到去世僅1天!醫生:2個要點別不重視

2024-04-14推薦

「聽說了嗎?隔壁陳阿姨前幾天走了!」

「真的假的!平時看她精神挺好的,年紀也沒多大,怎麽突然就沒了?」

「好像是紮針出的事,回來沒多久人就不行了,那天晚上救護車來咱們小區,拉走的估計就是她。」

「紮針?去醫院紮針還能出問題?那醫院得負責啊!」

「不是醫院紮針,好像是為了治膝蓋疼,有人給她推薦了個老中醫,讓她試試針灸偏方,之前她還問過我怕針灸治療不靠譜,誰知道這麽快就出事了。」

「看來這偏方不能信啊,現在真正懂中醫的人太少了,更何況是針灸治療,一個紮不好就是生命危險。」

說起針灸,相信這種療法在中國居民心中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中醫作為中國的傳統醫療手段,針灸成為了一大特色。

透過刺激經絡,即可改善身體上的不適,對比西醫的化學藥品和開刀,更受到國民的支持。

可是你能想象嗎?小小一根針,竟然能奪人性命。

這不僅引發了崇尚中醫理念人群內心的擔憂, 同時也讓人們對針灸傳統療法的安全性產生懷疑。

為什麽只是紮個針,命卻沒了呢?針灸真的如此危險?這件事背後或許另有隱情。

據了解,陳阿姨今年56歲,年紀並不算很大。

由於年輕時從事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並來回走動,中年之後左腿膝蓋便常常感覺到疼痛。

她嘗試過多種方法改善,比如貼膏藥、理療燈烤電、塗抹外用藥膏、 口服止痛藥等,但效果都不夠好。

即便疼痛得到改善,也無法根治,故而到處求醫問藥。

有人建議她嘗試中醫治療,從外敷中藥、內服湯藥,陳阿姨逐漸了解到針灸這種改善手段,並透過他人介紹找到一中醫理療館。

在詳細了解理療館資質和醫師口碑後,陳阿姨開始接受針灸治療。

然而在治療過程中, 陳阿姨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比如心悸、頭暈等癥狀。

對於初次接觸針灸的患者,出現不適感很正常,醫師便沒有在意,而是繼續治療。

待治療結束後陳阿姨返回家中,不適感仍得不到緩解,甚至有加重趨勢。

子女察覺到不對勁已是晚飯前後,匆忙送醫。

奈何陳阿姨情況緊急,出現不適的是持續時間也比較長,錯過了治療時機,人就這麽去世了。

從致死率的角度來講,中醫針灸的致死率其實非常低。

因為這種治療方法不像西醫開刀,並不會造成大面積損傷。

只要遵循正確的方式施針,避開一些關鍵部位,比如肺部、腸道區域等,通常沒有致命影響。

但是考慮到陳阿姨選擇的並非正規醫院,而是中醫理療館,即便理療館具備相應的資質,在進行針灸治療之前,也可能存在疏漏。

就陳阿姨去世前的情況可以判斷,心肺功能受到影響, 可能預示著她本身就患有心肺或血管方面的疾病。

而針灸之前沒有對基礎病進行篩查就盲目施針,很可能觸及了極少數人的針灸禁忌。

中醫領域常說「通則不痛」,會痛的主要原因在於氣血不通暢或存在津液淤堵。

也因此,在針灸治療當中,就衍生出了依靠在對應穴位上施針來刺激機體、促進迴圈的概念和實際操作手段。

針灸刺激穴位,讓淤堵的部位變通暢了,疼痛感自然會有所緩解。

但這種做法在陳阿姨身上並不適用,考慮到基礎疾病的問題,陳阿姨在面對針灸治療時可能會表現的更加敏感。

比如心肺功能欠佳,針灸刺激後會加重功能異常,這也是不適感一直持續的原因。

再比如本身有暈針的問題,或者長期存在氣血不足。

針灸過程中, 針頭刺破皮膚帶來的刺激感會給精神和心理上帶來巨大壓力,導致情緒過度緊張、興奮。

這可能間接增加心肺方面的負擔,致使基礎病加重。

也因此,詳細了解針灸的操作流程和註意事項,對於患者來說能更好的規避潛在風險,尤其是以下兩大方面,針灸前一定要知道!

1、體質差異

在中醫領域當中,針灸確實是一種不錯的治療方式,操作簡單、幾乎沒有創口、治療時間也比較短。

但對於不同體質的人來說,針灸的影響卻存在較大差異。

比如凝血功能障礙者,自身傷口愈合難度較高,針灸雖然不會造成較大創面,卻有可能刺破血管造成出血。

而凝血障礙會延緩傷口愈合的時間,針灸治療後容易引發瘀血現象。

同樣的, 免疫能力較差者也不推薦針灸療法。

免疫功能較弱,意味著更容易受到感染,在接觸外來刺激時,身體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會更高。

如果盲目接受針灸治療,穴位刺激帶動氣血流動,則有可能加重現有疾病的病情。

再來是瘢痕體質者,瘢痕體質通常指傷口愈合後容易過度增生的生理特性。

如果接受針灸治療,針刺部位也有可能形成病理性增生,繼而改變皮膚狀態,未來對顏值和健康都會造成不利。

當然也包括暈針暈血人群,暈針暈血通常是心理恐懼的一種外放表現。

恐懼感在針紮瞬間被無限放大,精神集中、壓力增加,人的意識便會開始模糊。

不少暈針暈血的人,除了眩暈感強烈外,還存在心跳加速的問題,情緒波動較大,同樣不適合接受針灸。

為了避免體質不合適的潛在影響,大家在針灸之前可以到醫院了解自己身體的詳細情況,並咨詢可否接受針灸,這樣能有效降低針灸帶來的不利影響。

2、身體反饋

如果自身條件不屬於對針灸療法過度敏感的類別,也不存在各種生理性障礙, 那麽接受針灸治療過程中的身體感受變化,也應該得到重視。

剛才提到過, 針灸主要透過刺激穴位實作對氣血執行規律的調理和糾正,這意味著,針灸存在一定的刺激性。

針紮穴位時,人體的穴位會產生相應的生理反射,有些人對這種生物訊號比較敏感。

而有些人不敏感,故而接受針灸時身體感受的變化也不一樣。

有些人表示,針灸多少都會帶來一些異常感受,尤其是第一次做針灸,完全沒必要大驚小怪。

這裏需要提醒一點,不要以為針灸過程中所有的身體感受變化都屬於正常現象。

如果患者明顯產生了與往常不同的感受,一定要積極告知醫生或暫停治療。

任何異於往常的生理變化,都可能預示著潛在風險。

比如饑餓、飽腹、過度疲勞狀態下,人體氣血執行規律發生輕微變化,即便體質沒問題,若是在此類狀態下接受針灸,同樣會出現異常反應。

還有一個因素在於,不同醫院、理療館的針灸治療專業性存在差異,這可能涉及到能否準確施針、規避可能風險等。

也就是說, 專業性越高的針灸治療,出現異常感受的概率越小。

針灸安全性通常是與操作規範掛鉤的,經驗豐富的醫師,在尋找穴位,施針手法方面都更加成熟。

站在技術角度來講,在此類條件下接受針灸治療,安全性是相當高的。

反觀私人診所、中醫理療館,雖具備相應資質,但面對的患者終究沒有大醫院多,操作經驗不夠。

操作不規範概率提升,安全性也會隨之下降。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有一些民間老中醫,在針灸技能方面比部份大醫院的醫生更優秀,常年行醫經驗也足夠豐富。

但現實生活中,真正能遇上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掛著神醫旗號的江湖騙子,不值得采信。

還有一個問題在於,缺乏經驗的針灸醫師,無法實作「因癥施針」。

對患者的感受反饋沒有明確的認知和判斷,可能進一步降低針灸治療的安全性。

比如一些醫師,面對肥胖人士無法準確的找到穴位,對不同人群的施針禁忌區域也毫不知情。

如此施針,規範操作的可能性降低,潛在風險便會提升。

因此,選擇一個口碑好的醫院以及針灸醫師,能更好的確保針灸治療的有效性,同時保證患者的安全。

再搭配體質判斷與感受反饋,醫師便可以準確施針來改善患者的健康問題。

總結

陳阿姨的悲劇給人們提了個醒,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針灸治療。

針灸作為中醫中頗具特色的治療方式,受到了國民的廣泛認可。可即便如此,也應該視情況而定,不能盲目跟風。

參考個人體質的差異、實際的患病情況,以及施針過程中的身體反饋,

能幫助患者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同時輔助施針醫師進行判斷。

為了避免針灸過程中的風險因素,還請大家選擇靠譜的醫院,或者口碑好的醫師來進行針灸治療。

各位朋友,你嘗試過針灸嗎?你覺得針灸的安全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