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人到中年,看94版三國的體會和小時候都會有哪些不同?

2024-06-16推薦

最大的不同,說難聽點,是多了一種「功利主義」的視角。

小時候看關二爺綠袍紅馬斬潘鳳,酒尊尚溫,偃月卻熱;

「我雖不才,願於萬軍之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

那時總以為熱血難涼。

年歲長了,再看【三國】。才關註到是曹孟德力薦雲長,熱酒迎送。關羽才得以橫刀立馬,飛馳沙場,長刀飲血,得建奇功。

好風憑借力,曹孟德以丞相之姿,贈關羽一功。

華雄一役,是曹丞相為初出茅廬的關羽送別;

敗走麥城,是曹魏王為含笑赴死的關羽告別。

所以為什麽能看出「功利主義」?我答不上來,我只能告訴你們當我意識到我的想法時我的心情。

這心情,詩人寫作「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劍客揮銘「憾歌行」,作家著成「悵惘」,我等俗人呢,一杯渾酒,一支細煙,傍晚下班,車裏呆坐賞老【三國】矣!

若問為什麽老三國能惹人深思,而新三國不能,單看老三國設計曹操這一位角色便能品賞一二。

在老三國中,曹操的飾演者鮑國安對人才,視若走狗、視為知己、視如珍寶。

待許攸、楊修等驕狂放曠之輩,他如兔死狗烹。

老三國能在復現【三國演義】基礎上,以視聽手段使得鏡頭邏輯嚴謹、人物心理嚴密。

原著,曹操得知老友許攸來奔時:

「大喜,不及穿履,跣(赤)足出迎」。

首先,劇中選擇戲劇中常見的手法「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方法一、視聽語言

鏡頭先給魏國安的腳步動作畫面,再給大鮑國安的三聲大笑。

最後給魏國安近景,放在他赤足跌撞前行的身形,以突顯曹操匆忙、急切的姿態。

方法二、演員

鮑國安將前行姿態設計的非常跌撞,能讓觀眾看出幾分矯飾意思,俗稱「戲中戲」。

這極為依賴老三國演員的聲台形表功底。在一系列的設計後,觀眾便得窺一見其幾句話之間的機鋒,感受到曹孟德此人之心計:面子、姿態皆可拋棄,為攬人才,無所不用其極。

順帶一提,曹賊這裏笑的頗為猖狂,簡直像個表情包。

讓人悵惘的,則是曹操面對許攸之死的冷漠態度。

相較於大多數觀眾認為的新三國拍攝許攸之死要比老三國好,我有不同的觀點:

新三國為許攸設計了大量戲份、台詞,突顯他的驕狂和放曠之態,惹得觀眾對此人咬牙切齒,最後才毫無異議地死去。這無疑是聰明的做法。

然而老三國的設計更近似於中國國畫、戲劇,致力於在舞台、台詞設計上留白。

許攸的死發生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老三國把場景設計在了行軍途中,戰場黃沙漫天,許攸招惹許褚,簡單兩句「你等無我,安能進入此城」、「你等無我,何足道哉?」便樹立了其性格,許褚一劍刺死許攸後,許攸倒地一片黃沙之中。曾經被曹孟德倒履相迎的人,其死狀之淒涼,能讓觀眾自然生發出淒淒之意。

反觀曹操,當許褚稟報時,他沒有責罰許褚,只是淡淡說了一句厚葬許攸,亦尤可見其梟雄本色。這裏魏國安的處理也很細膩,他先向下瞥一眼躬身行禮的許諸,再擡眼望向遠方,流露出追憶之色,以體現曹操此人的復雜心態。

但面對郭嘉,曹操卻顯得「雙標」了。

劇中,曹孟德不僅多次提及郭嘉,更有三哭奉孝,頗有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之意味。其中,郭嘉葬禮,曹操二哭。此處劇中做了藝術處理,曹操在此處作下【觀滄海】。不僅如此,鏡頭畫面頗有詩意。

只見鮑老王袍加身,卻寥寥一人。負手踽踽獨行於料峭山崖之巔,於波濤破碎間痛吟【觀滄海】。無須言及奉孝二字,只觀其微微躬下的身形,便可知曹孟德心中之痛。

更值得一提的是,畫面如同明朝八大山人的作畫一般古色古香。朱耷自詡「墨點無多淚點多,」 畫面只留一抹墨影,老三國此處的鏡頭,與此句頗為相配。

如今國產中,敢給遠景、長鏡頭的,已然不多矣。

若只論曹操對麾下人才的態度,曹孟德便只是個「寧教我負天下人」和「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二元對立,矛盾統一的紙人。若加上對無法收歸己用的人才的復雜態度,曹孟德才真正鮮活了起來。他在離別時展現了另一種情緒——梟雄不動聲色的悲哀。

真正的告別,往往在不經意間。

曹操贈關羽一功,關羽便還曹操一恩。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羽放走時,曹操飾演者鮑老設計了諸多細節來表達曹操的心理狀態。

先提過五關的昔日情誼、關羽遵循的春秋大義,曉之以理;

再佯作束手就擒,只為麾下兵士能得一命,做足姿態;

最後擡手拂淚,厲目通紅,一邊淚光爍爍,動之以情,一邊擡眼瞄著關羽神色,思忖下步何解。

此時他的心中,以往與關羽的交集,都成了賭桌上的人情籌碼,只余下人心算計。

道不同,不相為謀。馬蹄聲輕輕,二色旌旗分離,二人擦肩而過。

曹孟德和關雲長,此身仍在華容道,此生卻早已告別了。

回看曹魏主的一生,他無疑是成功的。如何面對生命的告別,似乎穿梭了歷史、越過了時間,跨過了空間,成為橫亙每位成年人心中的藩籬。

在平常之日,他平靜地告別竹馬發小許攸;

在恣意討袁之時,痛失知己郭嘉,此生不願拜別奉孝;

從起山之時,到三國爭鋒,他都敬重的忠義之士關羽,最後卻「無緣」一見,唯有屍首衣冠冢。

少時不知三國意,再見已是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