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一刷就停不下來!不知不覺被「收割」,微短劇背後套路多

2024-03-31推薦

「看上癮了!」

「淩晨4點都不睡!」

「根本停不下來!」

……

要說最近備受觀眾喜愛的影片產品,短劇絕對是「斷層第一」。相比較以往的影片產品,短劇大多在各種小程式、短劇App和其他社交媒體影片平台播放,單集時長1到2分鐘,劇情節奏快,還夾雜著大量反轉,讓不少網友直呼欲罷不能。不過,隨著短劇的風靡,其付費模式也飽受爭議。

通常來講,前幾集觀眾可免費觀看,在某個劇情轉折點則需付費觀看,付費充值采取的是虛擬幣交易,觀眾需先充值購買鉆石、K幣等虛擬幣,再解鎖相關劇集,每集花費從幾十幣到幾百幣不等。

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乍看上去每集價格不高,但由於短劇集數較多,不知不覺中花費便超百元。近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更是接到市民反映,稱在觀看短劇時,遭遇了諸如「自動續費不提醒」「虛假宣傳」「退款難」等消費套路。

自動付費缺少提醒?

「明明沒看,為什麽要我買單?」

不久前,許先生開啟手機支付寶賬單,發現自己賬戶中莫名其妙多出了兩筆自動扣款的89.7元訂單,一筆產生於3月2日,另一筆則在1月31日。他對此一頭霧水,完全不記得自己曾經購買過什麽產品,而扣款界面的商品說明也沒有任何提示,只標註著「如需幫助請聯系QQ」。許先生繼續往前翻,發現同樣備註的,還有一筆三分錢的訂單,這才想起來自己曾經購買了某小程式的短劇會員。

本文圖均為 上觀新聞微信公眾號 圖

共有三筆訂單,第一次為0.03元,後兩次均為89.7元。

原來,1月底,許先生在短影片平台刷影片時,點進一小程式觀看短劇,當時,頁面曾跳轉出「三分錢嘗鮮會員」的選項,「當時想著就三分錢,就隨手點了觀看。」可他記得,相關界面並未提示過後續還要繼續扣費,「要是知道後續扣這麽多,我肯定不會付的,況且我後面也沒有再看過。」他隨即透過QQ號聯系了客服,要求退費,客服卻稱許先生在短劇支付過一筆0.03元的會員試用費,開通時有提示過自動續費服務。

後來,在許先生的強烈要求下,對方退還了1個月的會員費,但他對此並不滿意,「明明沒有享受過服務,為什麽要我買單?」

客服稱「3分錢」的會員試用在開通時有提示過自動續費服務。

王女士對於短劇會員扣款這件事也是「後知後覺」,她之前開透過某影片平台和微信的小額免密支付,在首頁刷影片的時候看到了短劇,就連續看了幾集,卻沒想到在付費時直接「免密」解鎖了付費劇集,幾小時後才發現微信內出現扣費提醒。

「要是幾塊錢也就算了,可有的短劇直接扣了我幾十元」,她向記者展示了當時的一筆訂單,詳情顯示這筆49.9元的支出為某短劇平台3天會員。王女士稱她曾嘗試退款,但對方卻表示已經有觀看記錄,無法退款。

免密支付了三天會員。

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記者留意到,不少小程式在付費頁面自動勾選了「預設開啟自動解鎖下一集」的選項,有的短劇小程式聲稱自己可以「幾分錢可以試用會員」,但卻在沒幾天後悄悄再次扣款。有網友與客服理論,客服卻表示,會員試用時已經勾選了自動續費服務,預設消費者知曉並選擇自動續費。

有的自動續費甚至是按周續費,陳女士回家後就發現自己父親的支付寶每隔一周都會被扣掉近百元的短劇會員費用。

誘導充值套路多

商家「打一槍換個地方」

除了自動續費的老套路外,由於短劇具有多渠道投流、先充值後觀看、依靠第三方小程式等特性,還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消費陷阱。

蔣女士日常生活中很喜歡看「甜劇」。去年底她偶然刷到了一部短劇,名為【哎呀!皇後娘娘來打工】,點選觀看後就跳轉到了一個名為「鬥金劇場」的小程式,在小程式內進行選集觀看。「女主演技很自然,劇情也是穿越的,看了很上頭,當時短劇小程式顯示這部劇有245集。想著慢慢看,我一沖動就充值了三個月的會員付了99.9元。」結果當蔣女士看到80集時,卻發現這部劇已經完結了。她轉而去觀看平台上的其他短劇,卻發現質素「完全不線上」。

頁面顯示這部短劇有245集,但蔣女士看到80集就發現已經完結。

頁面顯示這部短劇有245集,但蔣女士看到80集就發現已經完結。

在年輕人瘋狂上頭的同時,不熟悉手機的老年人也正在成為被短劇收割的主體。同一部短劇會在不同的短劇小程式進行上架,再透過社交媒體和短影片平台進行展示和引流。有些老年人是在社交媒體推薦中刷到這些影片,再點選進入短劇小程式中觀看後續劇集。不同平台程式之間的切換,對於不擅長手機操作的老年人來講,可能會出現為同一部劇集在多個短劇小程式中重復付費的情況。

張先生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他購買了某個短劇小程式的七日會員,當天觀看了自己心儀的短劇後就隨手關閉了小程式,第二天卻找不到入口,重復此前的過程「刷」到同一部短劇點進去時,卻發現需要再次付費充值。後來才發現由於雖然是同一部劇,但不在同一個小程式上,會員並不通用。

而就算購買了同一個小程式的劇集,也會遇到一段時間後原有的小程式入口就消失的情況。商家「打一槍換個地方」,消費者要麽搜尋不到,要麽點選小程式就顯示服務異常、正在升級中、稍後再試。陳女士在發現父親被連續扣了多筆費用後,曾嘗試透過小程式尋找客服溝通,可相關小程式已經下架,最後還是在支付寶客服的介入下,才得以成功退款。

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難

亂象亟需加大整治力度

此外,在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難也成為短劇的投訴焦點。記者留意到,這些短劇的付款頁面往往穿插著各種福利充值廣告,有些小程式充值頁面的詳情內容只有兩三句話,如「虛擬商品不可退換」「未成年人需監護人同意」等,既沒有告知充值規則,也沒有具體的服務協定且這些觀劇頁面、付款頁面均不可截圖,不禁讓人心生顧慮: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能保證嗎?

充值界面介紹簡單,且不允許截圖。

從占據下沈市場到出海金塊,短劇是越來越火。為了規範行業發展,從2022年開始,廣電總局就持續開展網絡微短劇治理工作,組織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小程式」類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工作;2023年11月,廣電總局宣布將多措並舉持續開展網絡微短劇治理工作,其中重點包括加快制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與內容稽核細則】,研究推動網絡微短劇APP和「小程式」納入日常機構管理等。針對快速發展的微短劇,目前的治理主要還是集中在內容等方面。

監管規則的缺失和投訴機制的不完善,依然使得亂收費的現象層出不窮。如果不加以監管,這種割韭菜式的紅火又能持續多久呢?對此,平台方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第三方使用者資質審查和付費機制稽核的力度,不能因為交易發生在第三方小程式就推脫平台自身的責任,應建立起快速反應的投訴渠道和懲戒機制,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