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成都車展上,如果說整個展會都平平無奇,那麽上汽乘用車高管俞經民的各種語錄,的確可以成為大家茶余飯後的談資,尤其是當著眾多媒體的面兒,直接抨擊小米汽車抄襲,讓一旁的上汽乘用車設計總監邵景峰始料未及……
如果只看俞經民無所畏懼的表態,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上汽可能正處在一個巔峰狀態,在行業內擁有「指點江山」的話語權……
8月29日,上汽集團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和財務數據,今年1—6月份,上汽集團新車批發銷量為182.7萬輛,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1.8%;上半年營收2846.9億元,下滑12.8%;凈利潤為66.3億元,同比下滑6.5%。
如果只看凈利潤和下滑振幅,感覺上汽集團上半年的經營狀況還是非常「健康」的,畢竟強如比亞迪,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也「只有」136.31億元。
但是有一個細節是,上汽集團上半年的66.3億元的凈利潤裏,有51.3億元是出售MG印度公司的股權得來的,財務口將這種利潤稱作非經常性損益。簡單來說,這種利潤形式屬於「偶然所得」,因為一家上市公司,不可能每個月、每個季度、每年都透過出售股權、固定資產來獲得利潤。
那麽刨除51.3億元的非經常性損益之後,上汽集團一季度的凈利潤為21.3億元,二季度則為10.2億元,換而言之,上汽集團第二季度經常性利潤是虧損,虧損金額為11億元。
實際上,當我們看慣了造車新勢力動不動一個季度幾十億、上百億的虧損之後,可能覺得上汽集團一個季度僅僅虧了11個億,簡直就是毛毛雨。但事實是,上汽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汽車集團之一,多年以來都是持續盈利的狀態,在二季度遭遇虧損,可能讓很多人有些始料未及。
當然了,其實從上汽集團旗下幾個核心品牌的銷量數據,也是能看出端倪的,正如上半年業績數據所示,上半年上汽集團新車批發量為182.7億元,同比下滑11.8%。如果說相比於去年,這些新車的批發價格沒有變化,那就意味著銷量減少11.8%,利潤層面也會有正相關的降低,這是一定的。
但情況是,隨著今年國內汽車市場陷入價格戰,上汽集團的產品批發價格,未必保持得了去年的同期水平,因為旗下很多品牌和車型都宣布了官降和補貼,包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的很多產品,在廠家層面都呈現了降價態勢,這就意味著在利潤層面繼續攤薄。
而且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以前和上汽大眾共稱為上汽集團兩大「利潤奶牛」之一的上汽通用,在上半年也來了一次「倒栽蔥」式的表演。上半年,上汽通用累計銷量為22.56萬輛,同比下滑49.98%,銷量基本上就屬於腰斬狀態,而在營收利潤方面,上汽通用上半年營收為329.63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22.75億元,上汽通用的由盈轉虧,應該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了,整個上汽集團銷量的持續降低,必然也會引起其他層面的成本增長,這一點很好理解,整個行業相當低迷,上汽集團銷量下滑,那麽上汽集團旗下各品牌,可能就要透過增加宣發投入,提升終端銷售返點等方式,來提振銷量,而這些情況,也在進一步攤薄利潤。
事實上,上汽集團在第二季度出現了實際意義上的虧損,究其本質,可能還是競爭力下滑所致。原因很簡單,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塊,沒有特別強勢的品牌和車型,很多新能源車型雖然銷量還可以,但主要還是以大振幅降價換來的,比如大眾ID.3。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塊起不來,競爭力就會大打折扣,畢竟現在的燃油車,面對新能源汽車,劣勢太明顯了。
新能源汽車的大潮已經到來,上汽集團代表的「老牌」車企,正面臨「大象轉身」般的陣痛,而且能不能「轉身」成功,還是個問題!二季度虧損11億,只是一個小小的標誌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