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1971年林帥墜機蒙古國,中方大使處理後事遭遇刁難,結局令人動容

2024-10-09推薦

1971年9月13日,林彪與夫人葉群、長子林立果等一行共9人從山海關機場強行起飛,不料在蒙古國的溫度爾汗墜毀。

此訊息傳回國內,立刻引發強烈地震。一度被視為接班人的林彪元帥,突然之間殞命異國他鄉,引發了國內外無盡的猜想。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事發地點,還引發了另外一場別開生面的轟動場面,時任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抵達事發地點,想要處理善後事宜。

萬萬沒想到,居然遭到了蒙古國方面的斷然拒絕,他們不僅阻止我外交人員運送遇難者遺體回國,甚至不允許帶走任何飛機殘骸。這背後有怎樣的緣由,此事最終又是如何得以解決?

九一三事件發生的國際背景,屬於非常微妙的時期,當時,中美關系開始呈現出改善的態勢,與之對應的是中蘇關系,開始出現更多的不確定性。

盡管蘇聯方面為了遏制中美關系走向和解,開始對中國進行獻媚拉攏,但是,由於雙方彼此矛盾分歧依舊強烈,因此關系改善的可能性極低。

另一方面,外蒙古作為蘇聯的附庸之一,對外政策嚴格按照蘇聯的意願行事,雖然有意緩和與中國的關系,但是,在蘇聯以及歷史因素的影響之下,九一三事件發生時,雙方的關系依舊是非常敏感。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一任駐蒙古國大使許文益大使正式履新,於1971年8月24日正式向蒙古國方面遞交國書,開始了自己在蒙古國的外交工作。

結果次月的十四日,蒙古國外交副部長額爾敦比列格突然提出要緊急約見許文益大使。如此舉動立刻引起了我外交部極大的緊張。

原因十分簡單,兩國關系處於敏感時期,高規格的約見,至少應該提前兩天,出現這樣的狀況,大多數只有一種可能,雙方發生武裝沖突,或者是出現了緊急事件。

果不其然,等到許大使趕到蒙古外交部的一刻,隨即被通知,解放軍某部一架飛機在昨日墜毀於蒙古國境內,機上乘員九人,包括一位婦女,已經是全部遇難。

由於事發時間是在夜間時分,因此還要繼續了解情況,與此同時,蒙古外交部向中國發出口頭抗議,要求中國做出正式解釋。

面對如此突發狀況,許文益大使當即提出,首先對此事件表示遺憾,同時希望蒙古國基於人道主義方面考慮,向中國方面提供必要的幫助,調查這一事故原因。對於蒙古國的抗議訴求,在事情沒有最終查清之前,暫時不予接受。

結束會面之後的許文益大使,立刻意識到事態嚴重,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國內通報這一情況,同時要求內部做好保密工作。另外,在地圖上找出了事發地點貝爾赫區礦區的位置,各部門開始分頭行動。

然而,蒙古方面制造的第一個障礙很快出現,根據蒙古方面給出的資訊顯示,對於中方要發送電報的訴求,蒙古方面只要求中方在當地郵電局辦理,不但效率極低,而且完全處於不保密狀態。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文益大使想到使館內部有一部直通北京的專線電話,是在中蒙蘇三國關系熱切時期用於高層聯絡搭建,雖然是被停用多年,如果可以重新開機,一定能解決燃眉之急。

經過長達半個小時的修復,終於是成功聯系到北京有關部門,等到資訊傳遞完成,已經是中午12點20分,這條震驚國內的訊息,至此才得以傳回國內。

當天下午6時許,我駐蒙古大使館接到北京方面指示,要求使館方面派出專人赴現場檢視,同時處理相關善後事宜。

而許文益大使也根據指示,給予了蒙古方面第一次正式答復,我方軍機之所以進入蒙古境內,很大概率是由於迷失方向所致。

緊接著蒙古方面立刻追問,這一回復是否為「最終答復」,這種咄咄逼人的態度,立刻引起許文益大使的極大警覺,當即回復稱,這是我方得知資訊之後的第一次正式回復,不是最終答復。

一場外交戰線的暗戰就此已經展開,很快雙方圍繞遇難者遺體的處理問題,又一次產生了爭議,許文益大使希望能夠將遺體運回國內,至少也應該將骨灰運送回國。

結果蒙古方面的答復為:蒙古境內沒有火化的習慣,而且由於天氣太熱,因此希望能夠盡快就地處理相關善後事宜。根據國內的相關指示,如果無法將遺體運輸回國,至少應該在當地妥善掩埋,做好相關標記,待日後將遺骸轉運回國。

9月15日下午二時,許文益大使等人在蒙方相關部門人員的陪同下,首次趕到墜機現場,根據雙方協商的結果,中方人員攜帶照相機對現場遇難者遺物以及墜機殘骸拍照取證。當時,蒙古方面承諾,等到審查完畢之後,統一向中方移交,我方大使當時也表示同意。

據目前已經公布的一些細節資料顯示,整個勘察過程,從事故發生地區的北部開始,著陸點以南約三十米處存在機腹擦碰的明顯痕跡,而且不遠處出現了深度二十厘米的機翼劃痕,隨後飛機發生爆炸,機艙門保持相對完好的態勢,還能看到旅客止步的塑膠牌照,應當為駕駛室位置,東南三十米為發動機殘骸,四百米處發現三聯裝座椅,機翼內展部份可以看到民航二字,機尾殘骸存在五星紅旗以及256編號字樣,可以確認為中國空軍256號飛機。

遇難者遺體散布在機頭位置五十米範圍內,許文益大使趕到時,遇難者遺物已經被蒙方初步整理,堆放在附近的一個方形食品櫃上,遺體大多呈現出四肢叉開的狀態,頭部幾乎全部燒焦,面目難以辨認。

與大多數飛機失事遺骸的特征不同,幾乎所有遺體的軀幹保持完整,部份人員死因為燒傷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所有遺體手腕沒有手表,腳部位置沒有鞋子。以此推斷事故發生前,機上人員為了避免撞擊挫傷,其實是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隨著事故考察工作在當晚結束,蒙方向中國提出建議,首先再度強調蒙古方面沒有火化的傳統,其次遇難者遺體連續暴露三天,令人很是不忍,因此需要盡快完成土葬,而且不宜就地掩埋,而是需要選擇更加適當的區域。

根據蒙古的習俗,應該選擇附近的高處,從早到晚都可以看到太陽,以此象征吉祥。考慮到兩國關系,以及蒙古方面具體經辦人員的善意,中國最終還是同意,在適當地區為遇難者選擇安葬之地。

得到中方同意之後,蒙古軍方桑加上校立刻調集一隊士兵,連夜開挖墓穴,許文益大使特意拿出國內帶來的白酒接待出工士兵,因為蒙古當地白酒口感不佳,蒙古國士兵又普遍好酒,看到優質中國白酒立刻便士氣高昂,連夜動工,並且在第二天便完成了相關工作。

當晚,許文益大使等人在蒙方人員的陪同下,隨即返回溫度爾汗市區招待所,為了拉近彼此關系,特意拿出國產汾酒外加一聽罐裝中華煙以及果肉罐頭,簡單設宴招待蒙方人員。

利用這一機會,許文益大使開始打聽事故發生時的具體原因,根據當時目擊者看到的景象,飛機在落地前並未著火,整個迫降過程十分緊張,從高空俯沖而下,疑似機械故障,落地後立刻火光沖天。至於飛機殘骸以及相關黑匣子等主要證物,中方雖然多次索要,最終未能被交還。

在遇難者善後事宜的處理方面,雙方盡可能互商互諒,蒙古方面提供九具白茬棺木,將飛機殘骸的一部份,放置於墓區之內,作為標誌性物件,也帶有一定的紀念意義。

同時,還為遇難者立碑,書寫「 中國民航1971年9月13日遇難九同誌之墓 」,落款為中國駐蒙古大使館。最終使館人員以許文益大使為首,懷著難言的心情,對墓地三鞠躬,以示致哀。

站在中國的角度,這九一三事件以如此方式收場,用周總理的話說叫做「 或許是不幸中最好的結果 」,關於九一三事件的影響,時至今日都存在諸多爭議,某喜劇電影中的隱喻細節,或許能夠給予後來人更多的啟示。

事件發生後,國內對於林彪元帥昔日手下「四大金剛」以及相關追隨者,給予了全方位的審查懲處,對於林彪元帥後續的紀念問題,也更是無從談起。

2011年,溫度爾汗墓地周圍出現了七名黑衣中年人,這些人有林彪元帥的小女婿張清林,還有黃永勝之子黃春光等四大金剛的後人。據悉,當時墓碑被更換一新,雕刻也是由高手匠人打造,看得出非常上心。

這一切的謎團,或許只有多年後才能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