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曹德旺為何說:「車企賣房,是實體經濟的悲哀」?

2024-09-27推薦

曹德旺作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和董事長。近年來,性格耿直的他因為對於中國經濟敢說敢做、敢講實話,時常活躍在公眾面前,被不少人貼上「網紅」企業家的標簽。

據悉,曹德旺在今年疫情期間就捐了1.4億,截止去年,他的個人資產中用於慈善事業的部份就超過了110億元。

很多人在支持的同時不禁會思考,曹德旺這麽有錢,為什麽卻不做房地產呢?然而曹德旺在多次采訪中就正面回應了這個問題:他堅決不做房地產。

曹德旺不止一次公開譴責房地產市場:實體經濟艱難的根源就在於房地產,中國想要在世界舞台上保持自己的優勢必須發展制造業,而一味地蓋房,炒房是沒有未來的。在得到不少老百姓支持的同時,也有不少經濟學家持反對意見。

而如今,市場上湧現出不少打著造車噱頭,在房地產行業致富的例子。很多人重新審視後不禁感嘆,正如曹德旺所言:傳統制造業賣房,到底是行業的悲哀啊。

企隆冬,賣房自保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大量資金流向了房地產市場,作為第二大經濟產業支柱的汽車行業就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從2018年開始,汽車行業的銷量一直在下滑。而同時汽車市場競爭已經由幾年前的「共享做大蛋糕」進入「爭食存量蛋糕」為主的階段。

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飽和,鈴木,菲亞特等合資品牌結束中國,優勝劣汰是這一新階段最為明顯的特征。

而這場「淘汰賽」的主角則是中國至少五十家的自主品牌,其中海馬,力帆,眾泰,等國產品牌已經節節敗退,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來脫離困境,那麽,在這「絕地求生」的背後,車企紛紛亮出了什麽底牌呢?

最早因為賣房而登上新聞熱搜的,便是總部位於海口市的海馬汽車。2017年,海馬汽車的銷量就從去年的20萬輛的銷售成績斷崖式下跌到不足5萬台。

直到去年,海馬想保持月銷量上千都是問題。在「寒冬」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海馬汽車已經累計虧損26.31億元,已經沒有任何「回暖」的可能。

然而,得益於中國樓市,房地產成為了車企的救命稻草——海馬將海口市的共計401套房子擺上了貨架,計劃為公司增加凈利潤1.7億元,勉強將賬面扭虧為盈,緩解了資金鏈危機。

海馬拋售房產自救,甚至被形容為被造車耽誤的房地產公司。然而此時,江淮汽車的一則訊息更是把「賣車還是賣房」的討論送到了風口浪尖。早在2002年,江淮汽車為了員工居住購置了兩棟公寓樓,價格十分便宜。而如今該公寓樓面臨拆遷,隨之而來的卻是2.11億元的拆遷款。對於當下銷量暴跌的江淮汽車來說,不得不說真是天上掉下了餡餅。

海馬和江淮只是恰好踩中在房地產的紅利上,而數據卻讓不少人得到造車不如炒房的結論。

根據2107年公布數據,海馬汽車想要獲利十萬元需要出售300台海馬汽車,也就是一塊地皮帶來的利潤,需要海馬售出6萬台車才能持平。

當時這個「騷操作」卻被很多經營不善的車企效仿,比如,自從轉型汽車行業就步步受挫的力帆汽車,也在企業危難之際將其乘用車生產基地轉讓給了重慶兩江新區的土地儲備整治中心,售出收回33.15億元……

房地產行業的野蠻生長

企業需要穩定的人才,包吃包住就成為了很多企業留住人才的一種手段。江淮汽車2002年的一個無心之舉,卻如今在危難之際為企業帶來轉機。這故事的背後也不難看出,這些年房地產產業的暴增。

然而,地產巨頭恒大集團早就看到了背後的商機,將汽車與地產業務結合,采取了「以地養車」的商業戰略來謀利。

然而,一直作為人們生活必須品的房子,卻讓越來越多的人住不起了。上漲的房價給開發商和炒房客帶來可觀的利潤,而住在城市裏的人,沒有人不需要房子。

剛需者不得不努力掙錢,買了房的人心生歡喜,沒有房子的人甚至將買房作為人生的一大目標。據數據統計,中國的住房早已能滿足16億人的需求,房地產已經是一種過剩的產業,供大於求,但本該降價的房子,價格卻越來越高。過高的房價,對人們的生活,企業的經營以及經濟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

曹德旺認為,房子本身沒有錯,有錯的是那些不良的房地產、開發商。一味的炒房,蓋房,只會讓大家一輩子賺的錢都被一套房子給吞了。

開發商知道不管房價有多高,總有人買,所以他們也總會賺錢。如果房地產的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銀行資金,勞薪金源都會流向那不應該的、虛假的投資。

當制造業企業再去融資的時候,卻得不到銀行的貸款,那我們將無法打造制造業強國。然而,如今沒有什麽能約束房地產行業的「野蠻生長」,房地產行業也無法對經濟負責。

房地產市場存在很大的泡沫,其實每個人有一套房就夠了,國家應當大力發展制造業,發展實體經濟。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下降,會引起國家競爭力的下降。這些來自曹德旺的發自內心的呼聲,都是他在美國辦廠,看到其制造業衰落背後的教訓。

任正非說:房價的上漲和土地價錢的增長會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對一個企業來說,資金很是有限,房價的上漲,從久遠來看,自然會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對於年輕人來說,不要局限於買房問題,有比買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董明珠也直言:房地產的錢太好賺了,賺得太快而讓人害怕。過高的房價,對於企業和員工來說都是不利的。如果員工天天為了還房貸而發愁,又如何讓他們為企業一心一意地創造價值呢?

所以不論是曹德旺,還是任正非,與董明珠,他們都讓企業專註在自己領域內。他們絕不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動搖,一直堅守做實業這條生命線,一直為了制造業、為了實業,窮盡一切力量,創造一切條件,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制造業發展之路。

企業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截至到去年,在A股3700多家的上市公司當中,共有超過1800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禁不住誘惑,想在房地產行業分一杯羹的企業比比皆是,短期的利潤得到了,但一定會導致主業越做越差,正如這些賣房的車企。

就在今年的8月11號,曹德旺再一次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大部份新能源車企的問題。在第十二屆汽車藍皮書論壇上,74歲的曹德旺認真地講道:「作為企業家,經營一個產品或企業,完全靠國家補貼,那就是等死。」

雖然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大國,但是如果仔細調查,會發現這不過是企業逐利一手打造的數據——每年38萬輛的產量,居然分布在3412款推薦車型裏面,每款車型不過百余輛。這數據的背後不過是企業,為了騙取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大量補貼的手段。

小結:

如果單看海馬車企就能發現很大的問題,車友們對於這個品牌時常發問:「海馬現在還有什麽拿得出手的產品?」。近日海馬上市的一款SUV海馬8s,不僅外觀上有深深的抄襲的嫌疑,品控更是讓人一言難盡,海馬汽車依舊停留在多年前的「面子工程」造車理念。

人們看到了新能源車企的寒冬,看到了賣車不如炒房這種僥幸心理,卻沒有看見車企落到實處的努力。真正的車企應該深入搞研發,努力造車,經營好口碑,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