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北京一老人在家打掃衛生,突然一塊墻皮掉下,沒想到墻皮裏,還有一層,上面全是字

2024-07-14推薦

在這座風景如畫的北京香山腳下,坐北朝南的四間舊式瓦房安靜地佇立,仿佛歲月在這裏停滯,歷史的微風輕輕吹拂。這座房子有一個頗具歷史韻味的名字——正白旗39號,仿佛在訴說著它過去的故事。

這裏是舒姓人家世代的居住地,他們是滿族正白旗的後裔,舒家人的生活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這片土地,家族的歷史與榮耀、苦難與堅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交織,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

1971年,一個看似平凡的午後,陽光透過古老的窗欞灑在屋內,照亮了陳舊的家具和泛黃的墻壁。陳燕秀正在忙碌地打掃這座老宅子,她在挪動靠墻的木床時,不慎將墻上的白灰刮下了一塊,墻體破裂後,撒落了一地的灰塵。 然而,在這層土墻裏面竟然還有一層灰墻,墻皮上似乎還有斑斑墨跡。

已經在這間屋子生活了幾十年的陳燕秀,若不是今天意外磕到了墻面,估計這輩子也發現不了這墻裏的秘密。彼時,陳燕秀還以為自己老眼昏花了,這墻皮裏面怎麽還會有字?

懷著好奇,她小心翼翼地將墻皮一點點揭下來。沒想到越往下揭,字跡越多,一會兒的功夫,這一面墻上的字幾乎完全呈現了出來。

陳燕秀驚呼了出來。原來在脫落的墻壁之下,竟然隱藏著用毛筆書寫的字跡! 這些字跡密密麻麻,看起來像是寫在一本厚厚的書上面。雖然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但是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陳燕秀仔細辨認著這些字跡,發現它們是用繁體字書寫而成,內容似乎是一篇日記或者書信。她越來越好奇,這些字跡到底是誰留下的?它們隱藏在這堵墻裏面已經多久了?

陳燕秀雖然沒上過學,認不出這些文字,但直覺告訴她墻上的字不簡單。她決定暫時不觸動這些文字,而是悄悄在家裏等著老伴兒舒成勛回來。

當丈夫舒成勛回到家中,陳燕秀立刻拉著他走進老屋,指著墻上的字跡問道:「你看這上面寫的都是什麽呀?」

舒成勛是一名退休教師,對古文頗有了解。他仔細地觀察了墻上的字跡,立刻認出這些文字其實是一些詩詞和對聯。他仔細辨認了一番,墻壁上的一副菱形對聯上赫然寫著:「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少,疏親慢友因財而散世間多。」在其後還寫著3個字:「真不錯。」

舒老先生記得,在1963年的時候,正黃旗的老人張永海曾向紅學專家們講述過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曾在香山附近居住,據說他生前窮困潦倒,親戚們見他窮酸,一個子兒也不肯借給他。後來曹雪芹的摯友鄂比得知此事,便贈他一副對聯,大意就是「親戚不如朋友」。

結合張永海老人的講述,再結合舒老先生家的地理位置,他冒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他的這個宅子會不會就是曹雪芹的故居,而這些文字能否就是曹雪芹的筆跡呢?

舒老先生越想越覺得有可能,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想,舒老先生第二天就請來了知名紅學家來印證自己的猜測。然而讓他失望的是,這些紅學家在看完墻壁上的字跡後都紛紛搖頭,說這不是曹雪芹的筆跡。

聽到這話雖然舒成勛覺得有些失望,但他並沒有放棄。他決定將墻壁上的字跡當做文物好好地保管起來,並繼續尋找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猜想。

轉眼時間來到了1977年。有一個叫張行的人慕名而來,看到墻皮上的字驚呼道:「這是曹雪芹的真跡!」

原來張行的家裏有一對祖傳的書箱, 其中一只箱子的蓋子上有一個落款,就是「拙筆」 ,還寫著乾隆二十五年的字樣。在 另外一個書箱蓋子上,居然發現了贈予「芹溪居士」的幾個小字,芹溪正是曹雪芹的號。

那麽這對書箱就是友人「拙筆」送給曹雪芹的,「拙筆」的名字出現在老墻上,那麽是不是意味著舒成勛家的老宅就是曹雪芹住過的地方呢?

為了進一步鑒定墻上的字跡真偽,舒成勛聯系上了北京的紅學專家。專家們對墻上的字跡進行了仔細檢驗,透過與鄂比現存真跡的比較, 確認墻上的字與書箱上的字筆跡一致,可以基本斷定為鄂比的真跡。

這個發現讓舒成勛更加確信自己的猜想。他意識到他的家可能是曹雪芹的故居,而這些字跡是曹雪芹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他決定進一步保護和研究這些字跡,以傳承曹雪芹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為了保護這些文物和文化遺產,舒成勛夫婦主動選擇搬離了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房子。之後這座房子就被有關部門當成文物而保護了起來,並多次出資進行修繕。 之後,這座老房子正式更名為曹雪芹紀念館。 內部展出的都是與曹雪芹生前相關的物品,以及【紅樓夢】所描述的實物仿制品等。

然而,關於舒成勛家到底是不是曹雪芹故居這件事,始終存在爭議。盡管有專家確認墻上的字跡是鄂比的真跡,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些證據不足以證明舒成勛家就是曹雪芹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