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西湖十景之柳浪聞鶯、南屏晚鐘、三潭印月、曲院風荷的真實含義

2024-02-19旅遊

題記: 柳浪聞鶯,南屏晚鐘,三潭印月、曲院風荷,是杭州西湖的十景之一、二、三、四。那年我去杭州,這些景色也都略略的看過,很美,但是從未細細的琢磨過其含義。

前日,偶翻老父親留下的手稿【遊西湖】,竟然看到了柳浪聞鶯等景色含義的真解,興奮不已。趕快錄下,以饗讀者。

遊西湖

我們住到湖濱的一家旅館,一覺醒來,天已大亮,趕緊出去吃早點,好遊西湖,這是多少年來的夙願,好不容易盼到了。

船不大,有個小白布篷遮涼,中間一張小桌,一把磁壺,兩個小磁杯。船頭坐著一位姑娘,船尾是位老大爺在搖槳。

船行得很悠閑,姑娘開言了:「 前面是西湖十景的頭一景: 柳浪聞鶯 。柳樹遇風,就會形成波浪,秋天、夏天、春天都可以看到。但是在柳浪裏要聽叫鶯啼,只有在冬天才能聽到。冬天下雪了,雪粘在柳條上,太陽出來了,雪化了,被風一吹又凍在柳枝上,變成冰條條。這時這裏一片柳浪,那裏一片柳浪,時而柳浪上下飛翻,就夾雜著鶯啼的聲音。這就是西湖的十景之一:‘柳浪聞鶯’。 可好聽了!」我們很奇怪,冬天?鶯怎麽會在冬天飛來呢?

姑娘接著說:「 柳條凍成冰條了,風一吹,柳條相互摩擦就出聲了吧,那聲音就和鶯啼的聲音一模一樣,所以才叫柳浪聞鶯呀! 」我們這才如夢初醒,原來柳浪聞鶯卻是這樣美妙呀!

這時船已來到凈慈寺前,船家姑娘又接著說起來:「這裏就是‘南屏晚鐘’了。你們來一趟不容易,到了黃昏吃晚飯的時候,千萬到這裏來聽聽南屏晚鐘啊!」

我笑了,「唉!你太小瞧我們了,我們在北京(父親那時在北京大學上學,後來留校任教),大廟小廟的鐘聲不知聽過多少次,南屏晚鐘還要聽麽?」

姑娘說:「柳浪聞鶯你們沒聽著,連我們都不是那麽容易聽到的,可是來杭州一趟,要不聽聽南屏晚鐘那不是白來了嗎?」

我們說:「那我們冬天再來一回,不就聽到柳浪聞鶯了嗎?」這是我們說的氣話。可是姑娘卻說:「 杭州冬天不是常下雪呀!即使下雪,太陽一出來就化了,哪裏會下了雪又化了,又凍成冰條,那是很不容易趕上的。三年五年也遇不上一次呀!機會難得呀! 可是鐘是天天要撞的,在別處是聽不到這裏的鐘聲的美妙的聲音呀!」

我們說:「姑娘你真會說話,那就請你講講那美妙動人的鐘聲吧!」

「這裏的凈慈寺有口大鐘,還是明朝朱洪武那時鑄造的。這口鐘一撞,它那洪大的聲音借著水波傳到對岸的北山上,又從北山上撞回來,那嗡嗡的韻味就不一樣了,它又撞到南山上,再從南山撞回去,再傳到北山,等再從北山傳回來時,在水上那蕩蕩悠悠悠悠蕩蕩的聲音越來越細巍,越細巍就越神奇,也就越有韻味兒了,這是在別的地方根本聽不到的,這不是西湖上的一絕嗎?」

那天,晚飯後,我們真的來到這裏,聽著廟裏的鐘聲傳到對岸,等到由對岸傳回來時,韻味兒迴然不同,因為那是在水波之上顫顫巍巍顫顫巍巍傳過來的,真可以說是水上絕響了。回到旅館,再回味著船家姑娘的描述,真有余音繞梁之感。

我們是北方人,常常想念著乾隆下江南的故事,這回真的下江南了,眼睛看著如花似玉的美景,耳朵聽著似醉如癡的仙樂,幾如來到了人間天上。

真是應了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啊。

船慢悠悠地滑到湖心,靠近三潭了,越來越近了。老大爺終於攀住潭柱,也就是塔身。他穩住船,讓我們站起來,依次看看潭裏的水。姑娘解釋著: 「潭是實心的,有三個池塘,也就是三個潭,中間沒有孔,但每個潭中都有一汪水,等到晚上月亮升起時,三個潭中都有月亮,所以叫三潭印月。」 這在當時,的確是很稀奇的事,老大爺的眼神在告訴著我們。

船到了花港,在 花港觀魚 也別有情致。花港的鯉魚,多是金色的,更多的還是紅色。為什麽呢?沒顧得問。凈看魚搶食了。魚搶食,那個快,就不用說了,一下子就叼沒影了,再想說,你還說什麽呢?已經沒有了,你還說什麽?於是只能看一群魚搶一塊餅的樣子了,這可不是亂糟糟地搶啊!一下子圍攏來約有十來尾,輻射如太陽,其妙無比。你看吧,這裏一個太陽,那裏又是一個太陽。最後剩一小塊,一尾魚得到了,‘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小石潭記】,真是妙趣橫生。

到了曲院,則是一池荷花。且不說花的美麗,出汙泥而不染。姑娘告訴我們:這裏是 曲院風荷 。在雨過天晴的時候,荷葉上還有雨珠,也可以早點來,荷葉上也還有露珠。在有風時,荷葉上下飛翻。水珠跟著荷葉飛翻而捲動,真的像‘珍珠走玉盤’一樣,再加上陽光的照射,閃爍如電光石火,那美麗,確實難以形容……我們聽著,聽著,都不知不覺地要手舞足蹈起來。

曲院風荷也是西湖一景。為什麽叫風荷,而不叫荷風呢?當時並沒有留心,現在想起來,古人命名,大有深意。如說荷風,風是名詞,沒有動感,而且荷葉也不會生風;而稱風荷,風是動詞有動感,還得有雨,而且是雨過天晴,還得要有風,才能看到它美。一個風字竟有這許多情節,這是我們初料之所不及的。

接下來,我們下了船,走到靈隱寺,一進廟,就有一個小和尚來給我們講解他從老和尚那裏聽來的故事。他拿著一縷小細繩,繩頭拴著一個小蠟碟,碟上有個小蠟頭。走到大殿旁,殿旁有一口井,用火柴把小蠟頭點著,順井口把小蠟頭順下去。快順到井底時,就看見一根大木頭不上不下,卡在井底的水面上。

他說:「從前修廟時,還缺幾十根大柱子,沒柱子,廟也建不起來呀!這可把老和尚急壞了,就在這時濟公來了,他跳呀,樂呀,問老和尚:‘你為什麽愁成這個樣子?’老和尚說:‘廟都蓋起一半兒了,可是柱子還有一大半沒運到,現在這不停工了,能不著急麽?’濟公說:‘這不打緊,我給你們運來!’說著就來到井邊,往裏一指就喊道:‘快點把大柱子運來!’與此同時,井裏就往上竄大木頭了,幾丈長的大柱子就從井裏一根一根地竄了出來。這工夫,建廟的師父跑過來,有的人就向他報告,從井中運來多少根大柱子,師傅說夠了。濟公聽說夠了,就對井口大喊‘夠了’,而井裏的木頭正好不上不下,卡在井底的水面上。這一下就給定住了,一直到如今。故事講完了,我們也樂得哈哈大笑。老和尚為了吃飯,就編造了這麽一套故事來吸引香客,真有趣。

這是我念書時遊西湖時聽到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可是一晃也是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了,竟過得如此之快。寄語少年朋友,切莫浪費大好時光,時乎時,不再來!

1997 年9月

後記:我遍查百度也沒查到對 柳浪聞鶯和三潭印月 的明白的解釋!父親那時遊歷西湖,姑娘講解的應該是 柳浪聞鶯和三潭印月 真實的含義吧?!

現代人有的甚至是曲解了 西湖十景之柳浪聞鶯和三潭印月 當時真實的含義,該為其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