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河南博物院,歷史從這裏開始

2024-07-20旅遊

在咱們國內,目前已備案過的博物館共有6833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僅有327家,山東省,北京市,江蘇省的一級博物館擁有量位列前三。

在國內博物館中,一級算是最高等級了,但少有人知道,一級之外還有個title叫 「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這個陣營最初有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8家,以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 等3個候選物件。

最近國家文物局又在名單上增加了 河北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 等4家博物館,至此共建博物館的數量已達15家。

我打算挨個嘮嘮這15家博物館,聊聊它們的前世今生,聊聊它們用來壓箱底的鎮館之寶。

天地玄黃,寰宇茫茫,就從 河南博物院 開始吧,民國十六年(1927年),河南博物院誕生在開封法院西街前一間法政學校校舍中。

之後由於河南省會變更,於是1961年河博便由開封搬遷到了鄭州,如今這應該算是鄭州旅行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了。

截至2022年1月,河南博物院館藏文物17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與二級文物5000多件,在這批浩若煙海的寶貝中,館方選出了九件鎮館之寶。

分別是 賈湖骨笛,杜嶺方鼎,婦好鸮尊,玉柄鐵劍,蓮鶴方壺,雲紋銅禁,四神雲氣圖壁畫,武則天金簡,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個個都是讓國博流口水的逆天文物。[泣不成聲]

九件鎮館之寶

1️⃣賈湖骨笛(1樓1展廳)——新石器時代

【如果國寶會說話】中這樣描述它:

「九千年前一只仙鶴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裏。人們捧著它,耳邊響起鶴群哀悼的聲音。把仙鶴翅骨鑿成樂器,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一支樸素的骨笛由此誕生」。

從1984年開始, 河南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 中陸續發現了30多支用丹頂鶴尺骨做成的骨笛,一下子覆寫了中國音樂史,乃至於世界音樂史。

賈湖遺址是是華夏族先民聚居的史前聚落遺址,是淮河流域迄今年代最早的新時期文化遺存,C14顯示其距今約9000—7500年。

這些骨笛大多管開七孔,有的甚至管開八孔,不僅能吹奏七聲音階,而且還出現的變化音。

1987年也就是骨笛被發現後的第三年,一群音樂界專家用一支完好的骨笛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來自九千年前的絕響,相當的逆天。

2️⃣杜嶺方鼎(1樓2展廳)——商代早期

原名叫「商乳丁紋青銅方鼎」,1974年出土於河南鄭州杜嶺鄭州商城。

當時發現了兩件方鼎,其中較大的「杜嶺一號」 藏於國家博物館) ,剩下略小的「杜嶺二號」 則藏於河南博物院。

「鼎」是炊具,是禮器,古人它來象征國家政權。

夏禹鑄九鼎象征九州,九鼎從夏代傳到商代,又從商代傳到周代,楚莊王曾向周定王的使者王孫滿詢問九鼎的輕重,所謂「問鼎」,意在覬覦周天子王位。

杜嶺二號

杜嶺方鼎是商代文明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之一,比安陽殷墟出土的後母戊鼎還要早幾百年 。

前面說過,鼎的象征國家王權,所以杜嶺方鼎的出現一下子把鄭州拉入了中國「八大古都」的陣列。[思考]

3️⃣婦好鸮尊(1樓2展廳)——商代晚期

我之前寫過安陽的殷墟,在其宮殿宗廟區域,1976年考古人員發現了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婦好墓。

這件 「婦好鸮(xiao)尊」 就來自於那裏。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 ,在安陽殷墟出土了1萬余片甲骨,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她為武丁東征西討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

「尊」是酒器,這個沒得說,而「鸮」是貓頭鷹,因為晝伏夜出的天性,一擊必殺的本領,貓頭鷹在古代被視為戰爭之神。

「婦好鸮尊」是婦好墓裏468件青銅器中的最精品。

整體是只一站立的貓頭鷹,兩翼前端各盤曲一條長蛇,身飾菱形紋,頸部兩側飾夔龍紋,雙翅並攏,兩爪粗壯,可見3000多年前婦好的審美還是很線上。[機智]

器蓋與器身兩部份組成,器身銘文「婦好」,器蓋就放在鸮首後部。

和杜嶺方鼎一樣,鸮尊出土了兩只,老規矩,一只放在河南博物院,一支「借給」了國家博物館。[呆無辜]

國家博物館

4️⃣玉柄鐵劍(1樓3展廳)——西周晚期

比起紋路復雜,造型精美的青銅器,這件寶貝的「賣相」確實有點糟糕。

除了玉制的劍柄以外,剩下的就是銅制的柄芯,銹跡斑斑的鐵制劍身,看上去就是「破銅爛鐵」。[捂臉]

珍貴在什麽地方? 一句話,這是一塊鐵,一塊距今2800年的鐵。

短短20厘米長的鐵劍身,打破了秦國銅柄鐵劍2600年的中國最古老冶煉鐵器記錄,把中國鐵器冶煉又向前推進了200年,妥妥的「中華第一劍」。

這把玉柄鐵劍的出土地,河南三門峽市虢國墓 ,也很有意思。

虢(guo)國是西周的姬姓諸侯國,因為和周天子是一家人,所以虢國可以稱得上是周天子的職業打手,起著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

虢國墓於1956年發現於河南三門峽市,250多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與青銅器。

其中虢季,虢仲兩座國君墓中更是發現了珍貴的一級文物,比如「玉柄銅芯鐵劍」,再比如虢仲的七璜聯珠組玉佩。

這個虢國墓遺址可講的有太多,這裏就不再贅述。

倘若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到三門峽,如今在那遺址上蓋了一座 虢國博物館 ,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值得細細品味。[機智]

5️⃣蓮鶴方壺(1樓4展廳)——春秋中期

這件寶貝來自2000多年前的鄭國,那是周厲王兒子姬友的諸侯國。

鄭國最早在周朝首都鎬京(西安) 附近,公元前774年,鄭桓公遷國於河南,建都於鄭(今河南省新鄭市), 主要版圖位於今河南鄭州一帶。

1923年8月25日,河南新鄭的一位老鄉在澆菜園子時意外發現了鄭國國君的陵寢,即所謂「鄭公大墓」。

墓中出土了100多件青銅器,其中就包括兩件蓮鶴方壺,1927年河博建館這兩件蓮鶴方壺也就成了最早的鎮館之寶。[呲牙]

作為鄭國王室的祭祀重器,如今的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一,蓮鶴方壺的價值不言而喻。

河博所藏的這件(另外一件在故宮博物院) 高126.5厘米,重64.28公斤, 扁方體的壺身裝飾著蟠龍紋,足下則有鱗紋卷尾獸托舉,蓮花狀的壺蓋中央站著一只昂首振翅的仙鶴 ,整體給人以無名之壓迫。[跪了]

它誕生時正值春秋初年,剛從商周半神話時代走來。

想起郭沫若對它的評價,「此鶴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正躊躇滿誌,睥睨一切,踐踏傳統於其腳下,而欲作更高更遠的飛翔」,這種自在昂揚的升騰之意,倒也貼切。

6️⃣雲紋銅禁(4樓13展廳)——春秋中期

與蓮鶴方壺同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文物之一,更是國博求而不得的寶貝。

【儀禮·士冠禮】註:「名之為禁者,因為酒戒也,所謂「禁」就是周人在祭祀時放酒器的桌子。

周人吸取了商朝「酒亡其國」的教訓推行了禁酒令。

一般只有祭祀與敬神才可以喝酒,而且不能喝醉。不過到了周平王東遷洛陽,禮樂崩壞的時候,這禁酒令也沒執行了。

天津博物館鎮館之寶—西周夔紋禁

銅禁的存世量極為稀少,個位之數而已,而河博的這件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機智]

1978年出土於 河南淅川境內丹江水庫 中的千年楚墓中,墓主人是楚國的王子午(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的兒子)。

當時出土時損壞很嚴重,後來經過青銅器修復聖手王長青的三年精心修復,才有了今天的雲紋銅禁。

整體用失蠟法鑄就,工藝精湛復雜, 長方形的禁身都裝飾有透雕的多層雲紋 ,上下部份別錯落有致的拱衛著幾十條龍形怪獸,看起來神秘且霸氣十足。

這個「失蠟法」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三大鑄造方法之一,其利用蠟的可熔性,用於鑄造結構復雜且不易分離的部件。

書上說最早的失蠟法工藝在唐初,可雲紋銅禁的出現,直接將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100年,相當的誇張了。

7️⃣四神雲氣圖壁畫(2樓5展廳)——西漢時期

提起壁畫,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可能是許多人的第一印象。

然而在河南永城芒碭山裏有一副「敦煌之前的敦煌」,即柿園漢墓裏的四神雲氣圖。

所謂「四神」,是因為壁畫上用白,綠,黑等色彩繪有青龍,白虎,朱雀等神獸圖案。

其中以占據整幅畫面中央的青龍最為醒目,身子呈「S」形彎曲,覆滿鱗紋的的龍身背生雙翼,爪踏雲紋與長枝花朵,破空而來,相當的有氣勢。

壁畫的底色是朱砂紅,在博物院裏燈光的下顯的有點暗淡。

但村民剛發現時顏色如新,開啟墓葬時混入的空氣可能使壁畫顏料迅速氧化,也是很可惜了。[我想靜靜]

柿園漢墓的墓主人是西漢梁國第二代王—— 梁共王劉買 ,他爸就是著名的梁孝王劉武。

劉武是漢文帝劉恒次子,漢景帝劉啟的親弟弟,是與漢武帝劉徹爭奪帝王的大佬 ,他的梁國是西漢初期最強的藩國之一,「七國之亂」的平定至少有他的一大半功勞。

8️⃣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3樓10展廳)-北宋晚期

北宋時期,歷任皇帝都酷愛瓷器,當時的瓷器燒制業空前繁榮。

全國各地都有瓷窯遍布,其中又有五位代表選手—「汝、官、哥、鈞、定」。

在這五大名窯裏,被北宋皇室壟斷的汝窯是當之無愧的大哥大。

「玉非玉而勝似玉,「雨過天青雲破處」,不論是燒制難度還是顏值都是一頂一的高。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台北故宮博物院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慢慢的隨之消亡,如今存世的汝瓷不過67件半, 其中天藍釉五件,而「刻花」者獨此一份 ,妥妥的宇宙級孤品。[強]

也正因為此,它擠掉了諸多瓷器類好手成功進入了「九大鎮院之寶」的行列。[吃瓜群眾]

說幾個被pass掉選手,你且咂摸一下含金量: 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的仰韶彩陶雙連壺,鄭州商代遺址出土的原始瓷尊,南陽方城出土的鈞窯玫瑰紫葵花盤,明代藩王周惠王墓出土的元代青花雲龍紋玉壺春瓶 。

鈞窯玫瑰紫葵花盤

元代青花雲龍紋玉壺春瓶

9️⃣武則天金簡(2樓7展廳)-唐代早期

簡最早是古人書寫的材料,所謂竹簡和木簡嘛,但是隨著紙張的發明,「簡」的功能就變了。

比如唐五代時期,帝王就喜歡用簡來祈福穰災,材質嘛也從竹子木頭變成了金,銀,銅,鐵,玉等,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錢镠等幾代君王都向杭州西湖中投過銀簡。

公元913年,吳越錢镠62歲時投的銀簡

武則天金簡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通金簡。

公元700年,77歲的武則天來到嵩山祈福,在祈福活動中,她讓道士胡超向諸神投遞金簡,以求除罪消災。

公元1982年,登封唐莊一農民,在嵩山太室山峻極峰發現一個金質的長條片。

上面刻著幾行字:「大周國主武曌 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 ,投金簡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 稽首再拜謹奏」。

陜西鹹陽的乾陵是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合葬墓,在關中十八唐帝陵中,它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唯一沒被盜的一個。

所以這塊從嵩山石頭縫裏撿到的金簡,也就成了武則天的唯一一件可移動文物。[機智]

關於河南博物院,幾十年前就有個說法,「統中國博物館所藏物品,除故宮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館堪居第二之位置」,別問是誰給的底氣,問就是河南。

河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區。

歷史上有2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興業,春秋時期的宋國、陳國、衛國、管國、鄭國、許國、應國、蔡國、魏國、南韓等諸侯國都城在河南境內,所謂泱泱華夏,擇中建都,歷史從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