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八閩大地行之五十三 寧德篇之十八 福安市(三) 天馬山 (1)

2024-06-28旅遊

2017年5月31日,早上6點我打的士來到到福安市區的著名景區天馬山。

天馬山位於福安城南約2公裏多,海拔80米,占地232公頃。清光緒十年版【福安縣誌】中有記載:「天馬山在南郊形如馬勢,頗外向,元主薄胡璉辟路象轡之」。因其山形呈「天馬行空」狀,而得名天馬山。

從山下望去天馬山山上松樹、杉樹、綠竹等樹木覆蓋,一片綠海,郁郁蔥蔥,風景格外秀美。

天馬山大門牌坊,四根石柱,中間寬闊,左右門稍窄,三層飛檐錯落有致。中門上眉寫著「天馬山公園」四個藍字。下面雕刻著天馬行空的形象及雲紋。

沿著右側永隆路拾階而上,是一道山門,上寫「馬牧雲畊」金色四字,下有楹聯:「客上天堂天上客,心安福地福安心」。後有牌樓寫「三福地」。三福地指的是三種福業,為往生極樂之行因,即世福、戒福、行福。世福是孝養父母、奉侍師長、修十善業;戒福是持三歸五戒乃至具足戒;行福是發菩提心而行佛道。

鐘樓樓不是建在兩旁,而是建大殿上。是連體的豎塔式建築。

鐘樓鼓樓右側場地排列著五座佛塔。前面是大雄寶殿,是雙檐歇山式,規模並不宏偉,寫著「人天共仰」,殿內供奉著玉佛像,上有「威德自在」四字。

過前殿後面有一個廟門,門上寫著「眾善奉行」,是書法大師啟功敬書。轉過去又有穹形廟門上寫「天堂禪寺」四個大藍字。此時才知道該寺廟號「天堂」。門口左右兩旁立有駿馬騰飛的塑像。

門後有影壁墻,墻前一潭池水中央有一座小沙彌雕像,盤腿端座,眉開眼笑,雙手合掌,這個「天堂寺」,把我搞迷糊了,不知小沙彌是迎信眾,還是送信眾?

在我疑惑不解之中,正好有個方丈,他向我介紹了天堂寺。天堂寺始建於元至大年間(1308一1312年),時立有匾額曰「天堂辟」。早在宋景定二年(1261年)農歷2月邑東門林氏家族建書館於該地。明代其後裔改書館為寺院。被官府譽為「扆山名勝」。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復修。呈前後兩進。「文革」寺廟毀。1987年重修寺宇,歷經20余載,聚集眾力,廣辟福田,寺廟重修。2007年11月21日天堂寺舉行落成典禮,形成現在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