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走進「極邊第一城」騰沖

2024-04-11旅遊

走進「極邊第一城」騰沖

我們乘坐的汽車行駛在那曲曲彎彎,蜿蜒起伏的滇緬盤山公路上,映入眼簾的是那山頂上、山腰中和山腳下布滿的大大小小、星星點點的村鎮。汽車忽而穿過了山村,忽而駛入人煙稀少的古樹林,忽而又爬行在高架橋上。經過六個多小時的路程,終於來到了保山市騰沖縣城。

一路上,團友們七嘴八舌議論最多的是來騰沖看什麽,有的說來看火山,有的說來看翡翠,還有的說看和順僑鄉,也有的說要看看國殤墓園。

麗江旅遊汽車分公司的陳長春師傅從我們進入麗江開始,始終與他的愛車陪伴著我們,他不僅車開得非常平穩舒適,而且對雲南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民風,人文景觀,歷史淵源了解頗深,令人敬佩。一位團友贊嘆地說陳師傅講的比導遊還詳細全面。陳師傅講得最多的還是中國遠征軍和騰沖民眾那可歌可泣的抗戰史。從他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了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就是取材於發生在騰沖一帶的抗戰故事,其中部份場景就是在騰沖拍攝的。進入騰沖後,地導小李姑娘向我們介紹說騰沖有三怪:火山、翡翠和段培東。聽了她的介紹,使我對段培東不禁肅然起敬。她還指著路邊的國殤墓園介紹了一些中國遠征軍英勇抗擊日寇的悲壯故事。

騰沖,滇西邊陲,火山之城,一座充滿神奇色彩的古城。歷史上曾經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著名的僑鄉、文化之邦和翡翠集散地。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在抗日戰爭中,這裏的「駝峰航線」「滇緬公路」發生過著名的「松山攻堅戰」「騰沖圍殲戰」和「龍陵大會戰」, 中國軍民在這片熱土上抗擊日寇,首創全殲侵略者的戰例,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中國遠征軍二十集團軍在騰沖收復戰中陣亡的有九千余名將士,他們長眠於現在的國殤墓園,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數千座墓碑向後人昭示著民族精英抵禦外辱的浩然正氣。

在騰沖短短的兩天裏,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騰沖的抗日戰爭,是農民作家段培東艱苦的采訪、創作,是那震撼人心的可歌可泣的保家衛國的英雄的抗戰壯舉。

1949年,年僅15歲的段培東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他是一位只上過五年小學的農民作家,曾經在生活非常艱難的情況下,腳穿草鞋、懷揣飯團,奔走於滇西各地查閱抗戰史、存取抗戰老兵、勘察遺址、搜集戰爭遺物,搜集了大量的抗戰史料,並在一個僅能容身的貓耳洞中先後撰寫了【劍掃風煙】【松山大戰】【怒水紅波】三部反映滇西抗戰的長篇紀實文學。三部書翔實、細膩、生動地再現了上個世紀40年代初騰沖淪陷至光復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展現了騰沖軍民與日寇較量的一幕幕慘烈悲壯的圖景,宣揚了中國人民大義凜然、不可戰勝的英雄氣概,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轟動,許多國外華僑紛紛來函來電,贊譽他是「愛國的農民作家,人民寫歷史的見證人」。被學術界譽為「滇西抗戰的‘活資料’」。1996年,中央電視台在【地方台30分】欄目中播出了專題片【老農段培東】,【東方時空·東方之子】欄目隨後也播出了對他的專訪。2005年10月,香港鳳凰衛視再度以【一個農民作家的故事】為題播報了他的事跡。

有幸拜讀了段培東先生創作的【劍掃風煙】,三十個章節真實地再現了六十多年前騰沖軍民的抗戰史,浸透了當年騰沖民眾和參戰將士的血、淚和汗水,歌頌了偉大的、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我仿佛看到了騰沖的軍民如同火山爆發一樣,同仇敵愾,眾誌成城,男女老幼齊參戰,英勇抗擊慘無人道、瘋狂殘暴、滅絕人性、反人類的日寇。我仿佛看到了年過六旬的中華民國騰沖縣縣長張問德先生臨危受命,領導騰沖抗日政府,積極配合軍事鬥爭,防奸防諜,千方百計動員民眾支援抗戰,為收復騰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張問德先生於1957年病逝於騰沖)。我仿佛看到了遠征軍的官兵揮舞著大刀砍向日寇;身上捆綁著極束手榴彈的士兵跳入日寇群中與敵人同歸於盡;一個被日寇刺刀捅破了肚皮的士兵,在臨死前奮力將手伸進也被他捅破肚皮的還未斷氣的日寇肚子裏,使勁揪出了敵人的心肝;在肉搏戰中,身負重傷的遠征軍士兵抱著日寇跳入山澗;機槍手楊興田和彈藥手周至福在子彈打光後,因寡不敵眾被日寇活捉,面對日寇的引誘,誓死不當漢奸,結果被活活煮死,心被掏出來吃掉了;占領冷水溝的遠征軍五九二團二營的戰士,在寒冷的山上,面對沒有禦寒衣和斷糧的困境,就吃山蔥、樹葉甚至青苔,每天都有士兵被凍餓而死,但活著的勇士們都沒有離開陣地,擊敗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反撲;有一位排長,為了防寒而活動身體,在崖壁上用刺刀刻了「還我河山」四個大字,那個山字的右邊還沒刻完,僅劃了一道白印就被凍死了。我仿佛看到了騰沖的民眾為了支援抗戰,舍生忘死地為前線遠征軍送彈藥和糧食;那些年輕的母親,身後背著孩子,胸前抱著軍糧,遇到暴雨後,她們都彎著腰,把糧食緊緊地摟在胸前;在騰北有三千多婦女加入到為遠征軍送糧的隊伍中,有許多是小腳婦女,在她們的腳下不斷有鮮血湧出,和雨水、汗水溶為一體,染紅了山路,還有的犧牲在支前的路上;名叫趙家厚的老人下肢癱瘓,卻騎著一條老牛艱難地把牛送給遠征軍一一六師三四七團,令官兵們深為感動,進一步激發了官兵們抗日的激情。

在抗日戰爭中,騰沖還湧現出一批像國老李根源先生,紳士楊筱山,醫學博士張德輝,女學生徐秀紅,傈僳族英雄余子然和余子厚,遊擊司令梁正中以及張仁勇、仁二林等民族英雄。在中國遠征軍中也湧現出戴安瀾將軍,杜律明將軍,預二師師長顧葆裕、副師長洪行,團長覃子斌,大刀連連長王奇功、繼任連長蔡省三、戰士歐飛等抗日英雄。還有許許多多沒有留下姓名的中華兒女們,他們都是這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中被世人銘記的民族英靈。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妄圖從東南亞對中國實施戰略包圍,實作與德國法西斯會師中東的狂妄野心。1942年5月,日軍擊敗中英緬軍後進犯滇西邊境,中國抗戰後方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截斷。1944年5月,為了收復滇西失土,使盟國援華物資順利進入中國,中國遠征軍發起了滇西反攻。遠征軍右翼軍第二十集團軍以6個師的兵力強渡怒江,又在盟軍配合下,圍攻騰沖城,與敵人展開殊死巷戰。經過43天的血戰,於1944年9月14日將日寇全部殲滅,收復騰沖。此次戰役共殲滅日軍6000余名,遠征軍官兵陣亡9168名,盟軍官兵陣亡19名。

騰沖光復後,在雲貴監察史李根源先生的倡導下,各方集資在風景秀麗的來鳳山下、氣勢雄偉壯觀的疊水河畔修建了國殤墓園,以安忠魂。門額上鑲嵌著由李根源題寫的「國殤墓園」石刻匾額。工程於1945年1月初動工,同年7月7日落成。全園占地面積80畝,主體建築由大門、忠烈祠、烈士墓、紀念塔、展廳組成,園內蒼松翠柏參天蔽日,環境幽靜,莊嚴肅穆。在陵園大門左側低矮的「倭冢」,裏面葬有侵華日軍148聯隊隊長藏重康美大佐、副隊長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他們面對小團坡,長年行跪拜請罪。

六十一年前,騰沖經歷的那場血雨腥風的全民抗戰,已經成為中國抗戰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的光輝篇章,譜寫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詩篇。

騰沖是一座偉大的英雄城市,不屈不撓的抗日壯舉始終震撼著人們的心胸,蕩滌著人們的心靈。

在騰沖翡翠城,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翡翠,都說翡翠珍貴,有的價值連城,但我要說,騰沖軍民浴血抗戰的精神弘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魂,這是至高無上的無價之寶。

那些英勇犧牲的抗日軍民用鮮血和血肉之軀鑄造了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譜寫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悲壯樂章,在祖國大地久久回蕩、回蕩。

2009年12月11日晚寫於昆明飛往北京的MU5715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