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鄉愁麗江】三川荷田

2024-08-16旅遊

三川荷田

李夢遊(永勝縣)

每年6月、7月,三川壩的萬畝荷田裏,一朵朵荷花競相綻放。它們舒展優美的身姿,在夏日的風中輕輕舞蹈。

聞著荷花獨有的清香,緩慢地走進荷田深處,可以盡情釋放心靈深處對美的摯愛。

三川壩種蓮藕有悠久歷史,這可以從古代文人的詩詞中看出來,尤以明朝羅俊明的【龍潭蓮錦】為最:九龍潭水靜無波,堤畔人家總種荷。霞映一灣朝日淺,花香十裏幹風多。沙明藻綠青蒲間,鷗宿魚遊白鷺過。一幅吳宮新制錦,數聲越女采蓮歌。

三川壩的龍潭由9股較大的水和無數細流匯集而成,故稱「九龍潭」, 龍潭水流入中泥河。中泥河兩邊是濕地,其間長滿蒲草、蘆葦、野蒿等,水草間有鷗、鷺、麻鴨、翠鳥等嬉戲覓食,水下有黃鱔、泥鰍、鯉魚、鯽魚等遊來遊去。龍潭濕地是動物和植物的天堂。

人們在濕地的較高處修建房屋,伴水而居,多數以捕魚為業,也在家旁種蓮藕、菱角等。經過幾代人經營,逐漸形成一個又一個村落,直到現在村村相連。

經過無數人的奮鬥拼搏、辛苦耕耘,才有三川壩今天的富庶和美麗。

明正德六年(1511年),永勝縣的永北、三川一帶發生強烈地震。【乾隆永北府誌】記載:「正德六年五月初六日,地震,城傾西北,民房倒塌千五百余間;近屯西山下,田陷成湖者百余頃。」【永勝縣誌】 記載: 「明正德六年農歷五月六日,即公歷1511年6月11日,永勝境內發生一次危害嚴重的強烈地震。 據有關部門考察,震級為8級,震央烈度10度…… 西關山與芮官山間的鞍部山嶺撕裂,形成一個巨大天坑和深約500米、長達9公裏的大裂谷 …… 三川盆地中部從東到西地裂泉湧,瀾滄衛軍民屯田大片沈陷,形成翠湖龍潭和西湖草海。 」

三川壩原是一塊濕地,經過這次地震的沖擊,濕地面積又一次擴大,人們不得不面對地震和洪水的侵害,但他們沒有在災難面前畏縮,不斷重建家園。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三川壩成為麗江及周邊地區有名的「魚米之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三川壩以種稻谷為主,近40年來,種蓮藕的人家逐漸增多,荷田面積不斷增加。以中泥河流域為主,除了翠湖,還有東河、中洲、三友、西湖、普棚、金官、楊伍、清河、翁彭、軍和、章斐、睦科等村委會都有人種蓮藕,形成上萬畝的規模。

荷花綻放,紅色的、粉色的、白色的花朵脫穎而出、競相爭艷。跟荷花的高調相反,蓮蓬大多挺著漲鼓鼓的身子藏在寬大的荷葉後面,似乎在避頑皮小孩的采摘。

6月、7月,天高雲淡,陽光燦爛,荷花盡情開放,荷香飄蕩在翠湖及中泥河上空,三川壩的荷田呈現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麗。

看三川壩荷田的最佳地點是東邊山上的觀景台。觀景台在353國道邊,從這裏鳥瞰三川壩全景,碧玉般的翠湖在腳下蕩漾,翠湖的堤壩下是村莊,村莊西邊是無垠的荷田,荷田西邊是村莊,再往西又是荷田,如此迴圈,直到西山腳下。中泥河自東往西從壩子中間穿過,像一條玉帶為三川壩增添了許多靈性。

從觀景台往下走步行棧道,幾分鐘就能到翠湖邊。翠湖以前叫龍潭,1954年修建了一條兩公裏多的堤壩,把龍潭建成水庫。水庫儲水後,水面波光粼粼,倒映著藍天、白雲、青山。據說, 翠湖 的水 如果不外放,一個月時間 就會裝滿整個翠湖 後 從堤壩上 溢位 。 翠湖修有南、北兩道閘,流水灌溉著水庫兩邊的土地。


翠湖的水大部份歸入中泥河,中泥河因此常年不斷有流水。以前,中泥河的河堤上長著高大的柳樹,一路有許多彎道,這裏是魚、蝦的天堂,引來許多水鳥捕食,如,翠鳥 、 鷺鷥、野鴨、湖雞、秧雞、悶葫蘆 。 後來,中泥河經過幾次治理,河道變直,河水直流而下。

荷田裏修有一些木棧道,與中泥河相連。沿著棧道往裏行,荷葉就在身邊,伸手可觸。 往裏走有一個亭子,在亭子裏稍坐,荷風拂面,涼意頓生,身心瞬間得到放松,與美麗的景色融在一起。

夕陽西下,人聲漸漸遠去,荷田慢慢恢復了寧靜,荷葉和荷花靜靜佇立著,猶如處子。荷香則升騰、彌漫到荷田外,甚至更遠的村莊。

遇到這樣的美景,總想跟荷花多待一會,讓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這是心底的願望,也是心靈的需求。

荷花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白 浩

校對:錢 磊

二審:和繼賢

終審:郭俊燕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