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遍地都是南韓人,張家界有被「孝」到

2024-02-06旅遊

起猛了,張家界也成南韓的了?


如果你在今年的大小長假去過湖南張家界,估計印象最深的除了張家界的山,應該就是張家界山上長滿的南韓人了。


國內旅遊業停擺的3年,憋壞的可不止中國遊客,還有做夢都想來張家界, 並將其視為素未謀面但已足夠魂牽夢繞之故鄉的南韓人。


隨著入境遊的回暖,張家界迅速地重新被南韓旅行團占領。根據張家界旅遊局的官方統計數據,今年前8個月,張家界全市共接待入境遊客28.97萬人次,南韓遊客貢獻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自開啟國際航線以來,張家界境外旅遊人數逐漸攀升,南韓遊客占近三分之一。(圖/圖蟲創意)

南韓人對張家界的熱愛可不是近幾年才有的事。


對張家界的山,南韓人很可能比你還能如數家珍。在他們眼裏,張家界市在中國城市中的地位,和北京、上海不相上下。

甚至在本世紀初,當跨境旅遊對於大部份普通人來說還是一項奢侈消費時,深藏中國內陸的張家界就已經和南韓人實作了雙向奔赴。


張家界的山,饞死南韓人

作為一個半島國家,南韓的地形崎嶇不平,山巒疊嶂,山地和丘陵承包了國土面積的70%。大部份南北走向的山,都分布在半島的中部和北部。


幾條平行的山脈如同巨浪一般起伏伸展至黃海,形成了一片連綿的低山丘陵地帶。 其中,太白山脈、慶尚山脈和小白山脈是最為著名的三大山脈。


今天的南韓人仍然保留著對於山嶽的原始崇拜。 都市文明祛除了山野令人生畏的一面,自然崇拜也得以用更為親和與現代的方式表達——登山、徒步。


被合稱為「三神山」的金剛山、漢拿山、智異山,都是南韓人鐘愛的登山地點。


△南韓「三神山」之一的漢拿山冬景。(圖/unsplash)

崇尚精致的南韓,向來是潮人恐懼癥患者的噩夢,不過在登山這件事上,南韓人倒是 非常樸實無華 ——既不像歐美登山文化那麽硬核,也不如隔壁日本講究什麽「山系穿搭」的花花腸子。


南韓人爬山,更類似於扶老攜幼的家庭出遊,是每個人都能愛上的日常休閑娛樂。


據統計,三分之二的南韓人至少擁有一雙登山靴,每年至少登一次山;近三分之一的忠實登山愛好者則每月去一次。2018 年, 南韓人在登山裝備上的花費為23億美元,甚至超過了為電影票或化妝品花的錢。


△南韓人爬山不太講究穿搭,但一雙精致、舒服的登山靴是必備的。(圖/unsplash)

盡管南韓人仍然熱衷於將這種愛好追溯到古老的民族神話,並自稱山神的後裔,但更可信的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南韓的山密集地分布在城市周圍,或者可以說,南韓的城市就在山脈之中。除此之外, 南韓的山都不太高,最高峰漢拿山只有不到2000米,不至於爬上好幾天。 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的南韓,周末和節假日去登山,成了既解壓又現實的考慮。


南韓人喜歡山,而眾所周知, 張家界最不缺的,就是山。 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峰構成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張家界地貌。其中高度超過200米的有1000多座,從形態上又可以分為方山、台地、峰墻、峰叢、峰林、石門、天生橋及峽谷、嶂谷等。


1982年,張家界被認定為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1992年,張家界又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被大大小小的山「包圍」的張家界成功引起了南韓人的註意。(圖/圖蟲創意)

國內外的關註使得籍籍無名多年的張家界得以很快擁有完善的旅遊配套設施。 尤其是天門洞氣勢恢宏的999道天梯, 在脆皮大學生眼裏那是「冥府之路」, 在南韓人看來那可比冰美式還提神。


當然了,考慮到中國名山大川的豪華陣容,作為20世紀末才漸露崢嶸的後起之秀,無論是比起南韓人家門口的長白山,還是歷史更為悠久的五嶽,乃至成名更早的桂林山水,張家界最初都很難躋身南韓人入境遊的首選。


△南韓綜藝【團結才能火】在張家界天門山錄制。(圖/影片截圖)

在1998年,張家界只接待了116名南韓遊客,僅占當時全部外國入境遊客比例的2.31%。


張家界能在本世紀初迅速成為南韓人心中的不二選擇, 除了其本身的宣傳工作,還得歸功於南韓人口少且老齡化嚴重。


南韓大孝子,

爹媽都在張家界

在今天,即便是從沒出過國的人,在網上做做攻略,再下個轉譯軟件,也敢說走就走,勇闖天涯。但是在上個世紀,一個外國人想要來中國自由行,他就得做好上演 「人在囧途」 的心理準備。


入境遊市場有需求,國內幾個旅遊城市也及時地抓住了這一發展機會。


比如東北韓族聚居的延邊,利用語言上得天獨厚的優勢,推出針對南韓遊客的導遊和地陪服務, 主打一個無障礙交流。 比如桂林,自身山水本就「甲天下」,因此吸引來了大量東北來的旅遊從業者。但延邊和桂林這兩個地方,市場再大,耕耘個十來年也飽和了。

△張家界天門山內有韓文指示標誌。(圖/小紅書截圖@卡薩布蘭卡)

所以在2000年左右, 一個全新的、完全契合南韓遊客喜好的城市被發現了 ——張家界山有了,基礎設施有了,導遊有了,飯館有了,旅行社有了,還得等一個有緣人。


2001年, 時任南韓旅遊觀光公社社長的趙洪奎 在參加了武陵源內寶峰湖風景區舉行的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後,DNA狠狠地動了。回國以後,他積極向南韓旅遊行業從業者安利張家界。 第二年起,張家界迎來了南韓遊客的指數級增長。


面對蜂擁而至的南韓遊客,張家界官方更加大了傳播力度。2006年3月31日,張家界市和南韓河東郡締結友好關系;2013年,張家界在中、韓投放了萬余份韓文版【旅遊服務指南】。


△張家界武陵源寶峰湖風光。(圖/圖蟲創意)

就在今年9月,剛一恢復入境遊,張家界就把算盤珠子打到了首爾,趕去舉辦了張家界文化旅遊推介會,官宣張家界重新開張。


除了數十年如一日的宣傳,張家界在南韓的流行還在於它的 「精準打擊」。


東亞國家之間,本身社會文化背景就存在相似性,年輕人都忙著卷,最有錢有閑的一代往往是今天的中老年群體。而東亞大爺大媽的共同點,是他們又不像年輕人那般花錢大手大腳,掌管家庭小金庫的叔叔阿姨不會輕易被幾頁旅遊廣告說服。


△組團來張家界成為南韓潮流。(圖/圖蟲創意)


於是張家界另辟蹊徑, 將自己和南韓孝道文化結合起來, 意思是頂級大孝子就得把父母送 到張家界來 。


可以說,一個沒有去過張家界的南韓中老年人,就像是一個沒有小天才手表的中國小學生,直接就社交圈死亡了。先孝帶動後孝,子孫實在不孝的話自掏腰包也要假孝一下, 張家界就此成為南韓中老年人必備的時尚單品。


據2009年來張家界旅遊的南韓遊客調查數據,45歲以上的中老年遊客占了八成,其中,65歲以上的遊客占比最大,約為42%。


△組團來張家界旅遊的南韓中老年人。(圖/wiki)

南韓人甚至開始流傳一句做舊痕跡明顯的「中國古話」—— 「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


在張家界,

你甚至可以用韓幣

張家界目前在國內遊客的心理定位,其實和南韓差不多,皆屬「中老年旅遊勝地」。


對於國內遊客來說,張家界的旅遊體驗似乎停留在了十幾年前。


2009年電影【阿凡達】中取景於張家界著名景點乾坤柱的視覺奇觀「懸浮山」, 既顯著提升了張家界的國際影響力,但也很大程度成為張家界加速商業化的催化劑。


△張家界的【阿凡達】懸浮山(乾坤柱)。(圖/unsplash)

千篇一律的小商品、坑人的農家樂牌餐飲、突兀的人造景觀、不倫不類的阿凡達元素,不僅多次在國內引發公眾輿論批評,還兩度招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摘去「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資格的黃牌警告。


△景區內突兀的阿凡達元素。(圖/unsplash)

只有南韓遊客的體驗與上述差評大相徑庭, 絡繹不絕的南韓人在張家界感受到了什麽是真正的賓至如歸。


首先從交通上來看,小小的張家界機場卻有 包括首爾、釜山、仁川、濟州、清州在內的多條直飛航線, 滿足南韓各大城市圈的需求。單程時長均為3小時左右,算起來比一些南韓國內的旅遊路線還方便,完全足夠來一趟周末隨心飛,連請假都省了。

落地之後, 張家界的各大景區都有相應的韓語指示牌, 遊客中心備有韓語手冊,酒店、餐廳也大多提供韓語服務,連景區擺攤的小販都會一些基本的韓語。


△張家界景區內有韓文標誌。(圖/小紅書截圖@肆月雨露)

最離譜的是, 在張家界甚至可以直接使用韓幣, 自從2005年張家界成為國內第一個因為旅遊業而允許外匯流通的城市後,南韓遊客來張家界連貨幣都不用換了。


張家界地處湖南省西北部,重口味的本地湘菜連國內的遊客也不一定吃得慣。但是不要緊,韓餐會出手。 在張家界開啟大眾點評,韓餐的密度絕對不亞於延邊 ,而且其中不乏高分餐廳,屬於南韓人吃了都得說一句地道。


△張家界有很多韓餐料理店。(圖/小紅書截圖@啾咪)

得益於這些服務舉措,張家界的南韓回頭客很多。2008年一項針對張家界南韓遊客的調查顯示, 二次及二次以上遊玩張家界的遊客占到了近一半。


客觀上看,南韓遊客的到來,的確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外匯收入,改善了相關從業人員的生活。


只是正如20多年前南韓遊客看厭了桂林山水一樣,有限的客源深度必然意味著有限的行業周期。


當南韓遊客奔向下一站的時候, 張家界的旅遊經濟又該何去何從?


編輯:道喵嘰,校對:黃思韻,排版:亂步



你去過張家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