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易经】与现在的地理学有什么关系?中国古代地理学起源于何时?

2023-12-19国风

地理是一门很接地气的学科,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易经中的八卦符号分别对应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等自然地理事物,与八个方位对应起来,是最早的地理方位坐标。

学易经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看法,伏羲排了先天八卦,周文王排了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

中国古代绘方位图是南上北下,和现代北上南下的习惯不同。

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

宫殿和庙宇都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

依据【说卦传】,先天八卦是 北为坤,南为乾,东为离,西为坎 ;后天八卦则是 北为坎,南为离,东为震,西为兑。

西方近现代地理学传入我国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

在此之前长达数千年间,中国自有一套地理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学术系统,以此作为观察研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选择不同的人应当居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布置和创建自己的生活空间,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这一套地理学的思维行之有效地指导中国人认识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清同治年间刻版的【地理辨证疏】说:「 易日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为地理,开后世地理一门。夫易广大悉备,地理实易之一端,故离乎易以言地理者,咸非诣也。

得出了「 地理不外易理 」的结论。

因此,中国古代历数千年传承、积累、演化的中国传统(本土)地理学,又可以称为「易经地理学」,称 传统地理学为易经地理学是实至名归的。

到了现代,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在钱学森先生的倡导下,由吴传钧先生根据多年的地理学理论和实践总结而出。

作为中国地理学的核心, 人地关系 研究经历了从西方借鉴的环境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景观论、行为论、空间论、文化论到可持续发展论,或融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到近代的人地关系协调思想升华到现代的「 可持续发展」 理论,占据着近几十年来中国地理学研究的主流。

东方以中国为渊源,发展出的古代地理学的理论基础认为: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阴、阳的结合,阴、阳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它是深层次的关于物质世界结构的最终原理,先秦时代的【老子】一书提出: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万物负阴而抱阳」。

与【易经】的起源时间相近,中国古代的地理学起源是很早的。

远在仰韶文化时期,约当距今6400多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是仰韶文化早期遗址。

墓主人为壮年男性,身长1.84米,仰身直肢葬,头南足北,埋于墓室正中。

左右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龙、虎图案。

蚌壳龙图案摆于人骨架的右侧,头朝北,背朝西,身长1.78米,高0.67米。

龙昂酋,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登,状似腾飞。

虎图案位于人骨架的左侧,头朝北,背朝东,身长1.39米,高0.63米。

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13露齿,虎尾下垂,四肢交递,如行走状,形似下山之猛虎。

另外,在虎图案的西部和北部,还分别有两处蚌壳。

这个图像代表青龙、白虎,天圆地方的中国古代特有的地理学观念远在6400多年前已建立了。

青龙在地理上代表东方,颜色为青;季节为春天;在人心性德中代表「仁」;五行当中代表「木」;在天文上代表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

白虎在西代表西方,颜色为白;季节为秋天;在人的心性德得代表「义」;在五行当中代表「金」;在天文学上代表西方七宿。

天圆代表天为阳;地方代表地为阴,天圆地方代表天地相交,阴阳相交衍生万物。

中国古代的这一地理学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北京天坛建筑群仍然是这一地理学思想的体现。

在6000多年前,先民已能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选择环境、规划布局居住区,在利用地形、水系、注意安全方面已很合理,现已在湖南常德澧县城头山上发现了古城遗址。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

至4000多年前,先哲根据鸟、火、虚、昴四星宿的观察,确定一年的天数和四季。

人们用气候引起生物活动的规律来确定自然的历法,用生物生长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气候季节,并进而安排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历法制定都受此影响,【夏小正】一书可能是对当时物候知识的总结。

此后,【山海经】、【禹贡】、司马迁的【货殖列传】、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及记述中国地域形势、城镇关隘、山川险易,以及古今战守、攻取、得失之事的【读史方舆纪要】,都是中国古代地理研究的杰作。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地形图是2100多年前绘制的有比例、有与现代等高线相似的山形闭合线,既准确又有立体投影的独特地图。

公元724年,僧一行等人主持了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子午线长度测量。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在【易经】学的指导下,在世界上有着极其光辉的成就。

我们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历史名村和著名历史建筑群研究和保护,都离不开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研究, 例如今天北京城的前身元大都的规划布局,就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杰作。

宋代的邵雍把一部【周易】绘制成了一幅图;元代的刘秉忠、虞集把这幅【周易】的图规划布局建成了元代的国都。

例如,健德门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健为德的乾卦;顺承门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坤卦;丽正门是离卦。

东边有崇仁门,西边有和义门,体现【周易】中的东仁西义。

东北的光熙门,代表春天,为震卦;西北的肃清门意为秋风萧杀而肃清,代表秋天,为兑卦。北面坎卦为封闭不开城门。

元大都50坊代表大衍之数50;加上皇宫内五组建筑,共计55单元,代表天地之数55,也即1、2、3、4、5、6、7、8、9、10之和。

为什么元大都共11座城门?引起中外学者的许多猜测。

其实这是阳数1、3、5、7、9和阴数2、4、6、8、10的中位数,也即5+6的和。

代表天地相交,阴阳相交之和。

如果不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学,不了解易经的卦象,保护古都只能是有名无实的空话。

作为中国地理学研究核心的人地关系,应仍是中国地理学坚持发展的方向,这一理论也应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希望中国地理学的发展,立足于自己原有的学科基础上,对于外来的科学「敬其所异,爱其所同」,因而能博采众长,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