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未空不成佛,具有大孝与大愿的得业,救度众生,被尊称为地藏菩萨。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在佛教的众多神祇中,地藏菩萨以其大孝大愿的德业广为人知。他的道场九华山,常年香烟缭绕,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地藏菩萨的故事充满了慈悲与坚毅,展现了一种无私奉献、救度众生的伟大精神。
地藏菩萨因其安然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谋犹如私藏,所以得名佛。这句话说明地藏菩萨的心如大地般安稳忍辱,不动不摇,能承受一切众生的苦难;其智慧如秘藏般深邃缜密,能洞察一切众生的根性,给予最恰当的救度。
地藏菩萨有「大愿地藏王菩萨」的美称。地藏菩萨梵文为 Kṣitigarbha。音译为「乞叉底檗婆」。以其大愿与文殊菩萨的大智、普贤菩萨的大行、观音菩萨的大悲一样,在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共同引领着众生走向解脱之路。
地藏菩萨的形象:
通常为光头或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一手持锡杖,一手持宝珠。
锡杖代表着地藏菩萨能够震开地狱之门,解救受苦众生;宝珠则象征着他能满足众生的愿望,赐予光明和希望。其面容慈悲祥和,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怜悯与坚定的救度众生之决心。
地藏菩萨多为男身男相,一方面是因为传说中被认为与新罗王子金乔觉有关,金乔觉为男性,他在九华山修行的事迹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另一方面,也与地藏菩萨救度地狱众生的刚猛、坚毅的特质相契合,展现出其能在苦难深重的地方无畏地行使救度之责。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称地藏菩萨的话为:「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地藏菩萨在教化六道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重任。他以无尽的慈悲和坚定的愿力深入六道,尤其是在地狱等恶道中救度那些罪苦众生。即使众生刚强难化,地藏菩萨也绝不放弃,不断地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众生走向解脱之路。
地藏菩萨的大愿:
即「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一伟大愿力充分展现了地藏菩萨的无私奉献和对众生的深切关怀。他不顾自身成佛的进程,一心致力于救度所有受苦众生,哪怕是在最为黑暗、痛苦的地狱之中。这种大愿使得地藏菩萨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以代理佛的身份,在弥勒佛出世之前,承担起度化娑婆世界众生的重任。他的权势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权力,而是源于他的慈悲和愿力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地藏菩萨凭借其坚定的信念和无尽的慈悲,能够感化众生,让他们远离恶道,走向解脱,其意义在于给予众生希望和勇气,让他们在苦难中看到光明,激励着众生不断努力修行,追求解脱和菩提。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称地藏菩萨的话为:「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地藏菩萨的坐骑:
谛听。谛听的形象通常为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其身体颜色通常为白色或金色,周身散发着祥瑞之气。谛听的独角象征着其能洞察一切真相,犬耳能听闻世间万物之声,龙身代表着威严和神秘,狮尾彰显着力量和威严,麒麟足则寓意着祥瑞和吉祥。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鳞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这段描述突出了谛听的神奇能力,它能够分辨世间万物的善恶贤愚,具有超凡的洞察力。
传说地藏菩萨来历:
传说前生是光目女。光目女的母亲同样因不信因果,造下诸多恶业,死后堕入地狱。光目女为救度母亲,供养佛像,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地藏菩萨本愿经】)
光目女的孝心和愿力感动了佛,佛告诉她母亲将转生为她家中的婢女之子,并嘱咐她要继续修行,度化众生。光目女依照佛的教诲,努力修行,最终成就了地藏菩萨的果位。
新罗王子—地藏
新罗王子金乔觉生于唐代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 年),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 年),享年 99 岁。
金乔觉是新罗国(今韩国)王族,据说他是新罗国王金兴光的儿子。自幼聪颖好学,心怀慈悲。然而,他对王室的荣华富贵并不留恋,一心向佛。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毅然决然地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为僧。
出家过程:
- 金乔觉早年曾来唐朝留学,期间汉学修养日益深厚,对佛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认为「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于是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在唐开元七年(公元 719 年),24 岁的他带着神犬谛听,西渡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几经辗转前往中国九华山学习佛法。
九华山当时尚处在原始状态,荆棘遍布,虎豹凶兽出没无常。他在山中生活极为艰苦,曾有一位老乡人诸葛节见金乔觉孤坐石室,以白土为米而食,大为动容,于是和村民们一起为金乔觉建造了一座寺刹。金乔觉日坐南台,诵四部经,修道参禅,时而下农田,时而种茶,一心向佛,不为外界的困苦所动。
金乔觉的行为和精神感化了许多人,不仅有更多清官廉吏和周边百姓皈依佛门,有关他的消息甚至远传到新罗,于是有许多新罗僧前来皈依。他的两个叔父听闻后,不远万里赶到九华山试图劝其回归新罗,结果被他坚固的意志和苦行所感动,不仅没有回新罗,还成为了备受当地百姓敬重的山中僧侣,二人看守山门,圆寂后老百姓为纪念他们修建了二僧殿,当地还形成了叫「二僧会」的民俗节日,颇为盛行,延续至今。
- 开辟道场:
金乔觉在九华山苦心修行 75 载,在此期间,他向九华山山主闵让和讨要一块立足之地便于供奉佛像和修行,金乔觉袈裟一展,闵公便予以他袈裟所覆盖之地(整座山),闵公还让自己年幼的公子随其出家,后来他自己也出家为僧。至今伴随九华山地藏菩萨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儿子道明和山主闵让和。从此九华山逐渐成为地藏信仰的神圣道场,声名远扬。
地理位置与面积:
-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北俯长江,南望黄山,绵亘一百余公里,面积 120 平方公里。
海拔
- 境内九十九座山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 1344 米。
- 建筑特色:月身殿原名金地藏塔,又称肉身殿,位于九华山神光岭。殿宇宏伟壮观,顶覆铁瓦,四周回廊石柱环卫。殿内有七级木质宝塔,高约 17 米,每层有佛龛八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塔内供奉着金地藏的肉身,地藏的肉身安葬在塔内的缸中,形成「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独特形制。
- 宗教意义:这里是供奉地藏王菩萨肉身的地方,是九华山佛教的核心圣地之一,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在九华山流传着「不到月身殿不见菩萨面」的说法,可见其在佛教徒心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