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东汉【杨淮表纪】高清修复字帖(附释文)

2024-09-21国风

【杨淮表记】全称【司隶校尉杨淮从事下邳湘弼表记】,刻于东汉熹平二年(173年),为汉著名摩崖刻石之一。原镌刻在陕西褒城石门西壁,后迁入汉中市博物馆,为【石门【杨淮表记】十三品】之一。杨淮、杨弼兄弟是【石门颂】中司隶校尉杨孟文(杨涣)之孙。东汉熹平二年(173年)二月,同郡卞玉过石门,见【石门颂】,有感于杨氏祖孙业绩,因作此表纪,故又称【卞玉过石门颂表纪】。碑文7行,行25、26字不等,共计173字。该碑书法奇逸古雅,与【石门颂】相近。【金石萃编】载:石高八丈三寸,宽二尺二寸,字共七行,每行二十五六字不等。隶法圆劲遒逸。【涵真阁汉碑跋】称:「字体与【石门颂】仿佛而疏荡过之。」

书法风格:

【杨淮表纪】的书法风格独特,融合了篆书和隶书的特点,展现出大气、苍茫和古拙朴厚的美感。这种风格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被誉为在东汉后期创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

笔画特点:

笔画粗细匀称,少有变化,这与【石门颂】的笔画特征相似。起笔和收笔简洁,省略了过多的扭动和波磔,保持了线条的粗细均匀,稳定行进。

结体与章法:

结体疏朗,气势开张,字形奇特且古拙,如「故」字左右分开,中间留有大片空间。第六行「也」字,为此行末字,故形体较大,第七行「过、此、追、述」四字,波笔舒展,极尽开张之势。石壁上部宽而五、六、七行行距远,下部窄而行距密,浑然天成。章法因石势而书,纵成列,横不成行,字态因字立形,疏宕天成。

艺术特色:

【杨淮表纪】是汉隶中的尚意书风代表,非常注重观赏性和抒情性。该碑的笔法非篆非隶,沉着圆劲,纵横挺拔,体现了草情篆意尽在笔端的艺术境界。

艺术价值:

此碑的书法雄古遒劲,笔势开张,用笔沉着扎实,结字参差古拙。

在章法上,因石结字的原因造就了它并不工整的章法,有些错落和歪斜,但整体仍为长方形,保持了作品的完整性。

这些特点使得【杨淮表纪】不仅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1】故司隸校尉楊君,厥諱淮,字伯邳,舉孝廉,尚

【2】書侍郎,上蔡、雒陽令,將軍長史,任城、金城、河東、山陽

【3】太守、禦史中丞,三為尚書、尚書令、司隸校尉、將作大

【4】匠、河南尹。伯邳從弟諱弼,字穎伯,舉孝廉、西鄂長。伯

【5】母憂,去官。複舉孝廉、尚書侍郎,遷左丞、冀州

【6】刺史、太醫令、下邳相。兄弟功德牟盛,當究三事,不

【7】幸早隕。國喪名臣,州裏失覆。二君清廉,約身自守,俱

【8】大司隸孟文之元孫也。黃門同郡卞玉,字子珪,以熹

【9】平二年二月廿二日謁歸過此,追述勒銘,故賦表紀。

附:郑培亮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