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龚新文:中国古代书法由实用走向审美之滥觞——秦代书法漫谈

2023-12-24国风

中国古代书法由实用走向审美之滥觞

——秦代书法漫谈

龚新文

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秦朝却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车同轨、书同文等。所谓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与书写系统:秦朝制定了统一的文字标准,即小篆。通过推广小篆,实现了文字的统一和标准化,从此为中国古文字圈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春秋战国 时期,诸侯 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形成了 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文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齐系、晋系、燕系、楚系、秦系五系文字。

秦灭六国后,强力推广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规范文字的改革,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乃至书法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为后世书体规范与法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小篆又叫秦篆,相传为李斯所作。

李斯(?—前208年)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与韩非子同为荀况的学生,早年曾为郡小吏,前247年西入于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得以游说秦王嬴政,后来深受秦王嬴政的赏识,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遂被任为长史。秦王嬴政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旋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嬴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嬴政采纳,不久官拜廷尉。秦统一天下后,建议实行郡县制,并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不久官至丞相。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记载,「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圆匀,字呈竖势,终结了古文字时代。

经李斯整理、创制出的小篆,字体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的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小篆虽然是秦朝唯一全国通用的官方文字,但其他书体并未完全绝迹。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基本上概括了秦代字体的状况。不过,许慎所说的「秦书八体」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书体概念:「刻符」是铸刻或书写在符节上的文字,是标准的小篆;「摹印」是将小篆加以变化调节,适用于印章,随印赋形;「署书」用于门榜、封简题字;「殳书」是刻在古礼仪兵器上的铭文。这些实际上都是小篆在不同场合、情况下的应用。「虫书」是以虫、鸟、云纹等花纹在笔画上进行美化装饰的篆书;「大篆」是战国时代秦篆中的遗存,在秦代已不再是主要的通行书体;「隶书」是民间俗体,秦代已十分通行。它虽不是官样书体,却代表了书体发展的趋势。

传说,隶书为程邈所作。程邈,字元岑,生卒年不详,秦下杜(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东汉蔡邕称其「删古立隶文」。唐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吏人佐书,故名曰‘隶’。」意思是说,相传程邈在秦朝时,曾当过县狱吏,负责文书一类的差事。

因他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云阳监狱。在狱中,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小篆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在狱中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记载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意思是说,秦始皇每次批阅的文书,是以石(120斤)为单位,不批完一石重文书,便不休息。当时纸尚未发明,公文都刻于竹简上,120斤的竹简码起来大约有一人高,而且自我要求,不批阅完,即使已到深夜也不能休息。就在这当儿,程邈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章,呈献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非常高兴,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做了御史。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同时,「隶人」也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也被叫做「佐书」。

隶书的出现,是我国文字是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并逐渐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书体。从此,我国文字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始了隶楷文字阶段,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标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再造字原则上则从表形、表意到形声,字体结构也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不过,秦朝初创的隶书,结体和用笔都带有篆书的意味,长扁不一,波磔也不明显。这种字体被称为秦隶,又称古隶。到了东汉,隶书才有了大的变化,结构向扁平发展,笔画出现了雄健的波磔,更趋于工整精巧,从而形成了汉朝隶书的独特字体。这种字体被称为汉隶,又称今隶。从书法角度看,秦隶除了具有先秦时期以实用的特性外,已隐约透露出书法审美的信息;汉隶的书法审美意味已较明显。

因此,从字体演变角度说,秦朝是文字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终结了古文字阶段,开启了隶楷文字阶段;从书法角度说,秦朝又是中国古代书法由实用走向审美之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