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水浒传:浅析大名府兵马都监李成、闻达的实力水平

2024-06-13国风

关于北京大名府的章节,【水浒传】中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智取生辰纲」前杨志被发配至此,一次是卢俊义遭到陷害,梁山群雄最终破城救人。而多数朋友的目光都集中在「青面兽」杨志、「急先锋」索超、「玉麒麟」卢俊义,乃至燕青、李固身上,这是因刻画笔墨重点所致,实际上尽管大名府最终城破,但此处地位最高的武官「天王」李成和「大刀」闻达也是值得关注的,尽管他们缺少实质性的斗将战绩,但是在我看来,二将绝非泛泛之辈,是有真才实学的一流武将,实力怕是隐隐还在杨志、索超之上。

李天王与闻大刀在大名府的地位

李成和闻达是大名府的兵马都监,除此二人,这一职务在【水浒传】中还出现过几次,由于几位都监武艺水平参差不齐(如孟州的张都监,几乎和「勇武」二字没什么关系,数人一起还被武松轻松击杀。反观东平府的董平和东昌府的张清则技艺无双、武艺超群)。所以由官职来判断李成和闻达的武艺水平,怕是有失公允。

不过,北京大名府比较特殊。自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起,华夏大地北方便无险可守,故而常遭北方侵扰,若非大宋与大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年年纳贡花钱保得平安,怕是很难得到百年太平。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所谓盟约有时并不那么靠谱,所以大宋也不敢完全寄希望于大辽遵守承诺。那么在占不到地利的情况下,边军就显得颇为重要,所以大名府作为北方重镇或者说兵马调动枢纽,朝廷没道理在此处安置一些烂番薯、臭鸟蛋,毕竟谁也不敢说辽国会不会在某一天突然翻脸。

另外还有一点,大名府的首席官员梁中书是权臣蔡京的女婿,蔡京这样的老奸巨猾之辈将女婿安置在此处肯定是让他捞功而不是送死的,所以哪怕朝廷昏庸到连大名府都不重视,蔡京也会通过私人运作将大名府武装起来,毕竟他就是再如何奸、如何坏也不希望女儿守寡。

其实从仅仅是正牌军的索超以及其徒弟周瑾的本事就看得出,大名府的军事力量是很强的。或许有人会说索超何等英雄,却屈居一个小小正牌军,这恰恰说明了大宋王庭昏庸、不识英才,所以索超的存在属于偶然事件。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能说绝对正确。首先来讲,武艺高、本事大很可能受到上司的垂青,但未必就能升职,毕竟功劳才是升迁的根本,武艺再强却无尺寸之功也没法升官,否则如何服众?宋、辽和平,大名府常年没有战事,索超就是再怎么有本事怕是也没有多少升职的机会。当然了有一点说得没错,就是索超这个级别的武将是比较稀少的,大名府底层军官能出这么一个人物算是捡到宝了。

当然了,索超升迁慢除了没有战功,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闻达、李成的武艺还要强过索超,所以大名府对索超的需求不是很迫切,不过这只是猜测,没什么理论依据。

另外,在索超与杨志比武前有一个细节,就是李成将马借给索超——「我有一匹惯曾上阵的战马,并一副披挂,都借与你,小心在意,休教折了锐气。」这句话透露出两层意思,一个李成和闻达明显维护或者说站队索超,毕竟杨志是个外来户。另一个「惯曾上阵的马」则说明李成经常上阵杀敌,起码曾经如此,换言之他是通过浴血奋战获得军功,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李成和闻达没有斗将上的具体表现,但他们能做到大名府的兵马都监,绝非浪得虚名,无论是战略位置还是蔡京的私心,都不会允许酒囊饭袋镇守北京,而通过李成的话,我们也可以分析出起码他是常上战场的真正武人,故而通过这些细枝末节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大都监是有真本事的。

李成、闻达被轻视的原因

二将之所以受到普遍性轻视,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施耐庵曾提及过李成和闻达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不过书中被如此形容的不少,其中不乏名不副实之辈,使得本就缺少战绩的李成、闻达连带遭到小觑,

其次,索超与杨志开战前,李成借马给索超,并且叮嘱不可战败,以免失了锐气。很多人将其解读成大名府武力全靠索超支撑,借此说明李成和闻达不如索超。这点其实站不住。杨志是外来户,胜了周瑾已经让大名府旧班底颜面无光,尤其是作为武官之首的李成、闻达面上肯定挂不住,因为在绝大多数军士眼中,杨志不过是个「贼配军」,周瑾连他都不如,岂不是李、闻二将御下无道、老眼昏花?所以,这里李成只是单纯的希望索超能找回场子,而非自己不敢出战,说不好听的,以杨志当时的身份根本没资格挑战闻达和李成,所以谈不上二人怯战。

第三,梁山攻打大名府时索超中箭负伤,李成和闻达不敢外出迎敌,似乎也坐实了无能之名,其实这种观点同样说不通。梁山攻打甚急,随时有可能城破,李成和闻达作为大名府的倚仗,首要任务是保住梁中书,其次是保住大名府,最后才是退敌。毕竟梁中书身份特殊,不仅是大名府的最高长官,还是蔡京女婿。敌不退可坚守待援,哪怕城破但只要梁中书无事,二人还可能通过蔡京的门路翻盘。可梁中书若有个马高镫短,迎接李成和闻达的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是对二将最不利的一点,杨志在与索超比武时,众将士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

合理推测,李成和闻达在大名府应该有些时日了,军士们却称没见过索超和杨志这个级别的厮杀,那么是不是从侧面反映出李、闻不如杨、索呢?看似有理,实际不是很经得起推敲。两人是兵马都监,教授军士攻守演练、排兵布阵等等责无旁贷,但不可能动辄给将士们来场单挑取乐。所以尽管士卒们没见过这场面是因为杨志和索超武艺高强,但不能因而否定李成和闻达的实力水平。

二将的武艺水平定位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二将战绩少,尤其是不曾经历斗将,不过细看原著也并非完全没有展现。

索超听了,并不打话,直抢过来,径奔关胜。关胜也拍马舞刀来迎。两个斗无十合,李成正在中军,看见索超斧怯,战关胜不下,自舞双刀出阵,夹攻关胜。这边宣赞、郝思文见了,各持兵器,前来助战, 五骑马搅做一块。

李成知道索超的本事,关胜十余合抢了索超的上风,实力自然不容小觑,于是李成果断拍马助战,甚至在宣赞和郝思文助战的情况下,李成与索超依旧死战不退,做到了短时间内面对三将不落下风,足以证明李成不仅胆大还实力不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高人胆大」。

大名府突围时,李成在城池西门找到梁中书,因呼延灼、黄信等汇聚人马于此,于李成护着梁中书杀到了北门。然而这里又有林冲、花荣带兵攻打,李成只得再杀到东门。东门虽然依旧凶险,领队的却只是穆弘等相对弱些的对手,于是李成趁机杀出吊桥,由于李逵等杀神在身后紧紧追杀,故而李成不敢恋战,保着梁中书出了城门,没想到却被梁山数员大将率军给合围了……

李成当先,杀开条血路, 奔出城来,护着梁中书便走。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关胜,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李成手举双刀,前来迎敌。那时李成无心恋战,拨马便走。左有宣赞,右有郝思文,两肋里撞来。孙立在后,催动 人马,并力杀来。正斗间,背后赶上小李广花荣,拈弓搭箭,射中李成副将,翻身落马。李成见了,飞马奔走,未及半箭之地,只见右手下锣鼓乱鸣,火光夺目,却是霹雳火秦明跃马舞棍,引着燕顺、欧鹏,背后杨志,又杀将来。李成且战且走, 折军大半,护着梁中书,冲路走脱。

力杀三门后突出城去,结果局面更糟,要面对梁山精锐们的围追堵截,如此凶险李成却全然无惧,并且成功护着手无缚鸡之力的梁中书突围,如此表现,虽无斗将愚以为依旧足够反应出李成的骁勇。

闻达虽然不如李成耀眼,但一来二将齐名已久,二来曾被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杨春、陈达、欧鹏、燕顺、韩韬、彭玘、凌振、马麟、邓飞等众多头领率军围攻,虽然大败却也冲出了重围,这也绝非庸碌之辈能够做到的。

综上所述,受限于笔墨少、无斗将等因素,李成和闻达常被书友们忽视,甚至因大名府城破被贴上名不副实的标签。实际从为数不多的描写和战斗中我们可以看出,二将绝非欺世盗名的庸碌之辈,个人甚至觉得李成的武艺比之梁山五虎毫不逊色。闻达虽略逊一筹,起码也和杨志、花荣、徐宁伯仲之间,这二位几乎算得上书中最容易被低估的一流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