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世界上最负盛名的9幅西方绘画作品

2024-09-27国风

1.达芬奇【蒙娜丽莎】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构图是完美无缺的,人物身后的风景拓展了画面空间,又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极为突出;相反,两侧增加了立柱反倒觉得构图沉闷,视野欠开阔,人物形象也失去了单纯。

微笑是难以描述的,专注中不自觉的微笑,友善的微笑,欣慰的微笑,或是略带嘲讽的微笑,那是每个人不同情绪下的感受,但笑意是毫无疑问的。至于有人感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是因为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画中人由面部五官到双手,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包括衣着穿戴,每一处都那么真实可感,几乎伸手可及,这是凭空想象无法完成的。倘若没有真实人物作参照,达.芬奇纵然有天大的才气也不可能画得如此生动细腻。

有人要问,画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么遥远和不辩深意,那是其人所独有的吗?为什么今人就摹仿不出?

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好解答。每一个了解绘画的人都懂得,肖像画并不等同于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画首先要体现作者与表现对象间的互动;画家将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铸进了画中人物,这样观众从画面上读到的肯定比真实人物要丰富的多。

我们了解了达·芬奇的生平,认识了他在诸多领域的非凡造诣之后,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既如此,那么画中人究竟是谁的妻子、叫什么名字就不重要了,她是达·芬奇全部艺术才情的汇聚,也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她是一个超乎常规限定的完美人性。我们可以理解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的精神肖像,但要说是以他本人为模特就显得太庸俗化了。

作为世界美术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作品,必然会有无尽的问题为后人探讨。对于【蒙娜丽莎】人们过分熟悉,很难再产生新鲜感;然而醉心于此画的人,却是每看必有新得,各中奥妙怕是只可意会了。

2.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画中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

这幅画的成功之处在于拉斐尔将圣母的形象描绘得非常美丽、温柔和充满母性。圣母的面容庄重而平和,眉宇间透露出一丝隐忧,仿佛在为儿子的命运担忧。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怜悯,让人感受到她对人类的关爱和牺牲精神。这种伟大的母爱,在画家的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此外,拉斐尔在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上也非常巧妙。他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使画面更加庄重和稳定。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在色彩方面,拉斐尔运用了柔和的色调,如蓝色和金色,来表现圣母的神圣和高贵。同时,他也运用了一些鲜明的色彩,如红色和绿色,来增强画面的对比度和层次感。

总的来说,【西斯廷圣母】是一幅非常优秀的绘画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拉斐尔高超的绘画技巧,也表达了深刻的宗教情感和人文精神。这幅画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3.扬·弗美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与画龙点睛的珍珠耳环,浮刻在深色背景之中,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

画中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维梅尔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从而取得了相当强的三维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画中的少女侧着身,转头向我们凝望,双唇微微开启,仿佛要诉说什么。她闪烁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万千思绪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朴实无华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领、蓝色的头巾和垂下的柠檬色头巾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维梅尔在画中使用平凡、单纯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调范围,然后用清漆取得层次和阴影的效果。这幅画另一个瞩目之处,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珍珠在维梅尔的画中通常是贞洁的象征,有评论家认为这幅画很可能作于少女成婚前夕。


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尘,她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凝视着我们。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融化在这脉脉的凝望中,物我两忘。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梅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就在于她的神秘,无人知晓这个女子到底为何能散发出如此恬静的微笑,而画家又是在怎样的心情下画下了这样的作品。


此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亦如【蒙娜丽莎】一样,是一个千古遗谜。


画作署名「ivmeer」,但没有日期。于1994年的修复后,画作精密的颜色运用及画中少女对其观察者的亲密目光更被专家所留意。无论如何,这一幅画都不只是普通的肖像画。画家可能在尝试捕捉这个女孩(身份不明,但一般相信是维梅尔的女儿玛丽亚)对刚发现的某人回眸的样子。

4.约翰·埃·密莱【盲女】

画上是一幕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景物比较开阔,色彩舒人心脾。在前景上画了两个相依为命的穷女孩。其中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在观看天上的彩虹,一边在给盲女讲解她所无法领受到的大自然的美丽。

从画面内容来看,画中描绘了两个相依为命的盲女,其中一个稍年长的女孩正在为年幼的妹妹讲述雨过天晴后大自然的美丽。然而,她们自己却无法亲眼目睹这一切。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深感命运的不公和她们的无奈与悲哀。

在艺术手法上,画家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天空中绚烂的彩虹与盲女们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对人物形象和神态的刻画极为精细,生动地展现了盲女们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从主题意义上讲,【盲女】不仅仅是对盲女生活的简单描绘,更是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它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在生活中面临困境的人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对他人的苦难抱有怜悯之心。

总之,【盲女】以其深刻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和富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成为了一幅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画作。

5. .苏里柯夫【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就是一幅充分体现苏里柯夫历史画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空间的是近卫军战士,他们临危不惧,英勇不屈,与前来诀别的家属、围观群众交织在一起,增添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画家选取了兵变失败的近卫军在莫斯科红场临刑前的悲壮时刻。画面中,彼得大帝身穿海蓝色军装骑在高头大马上,亲自监督处决「谋反」的近卫军。他身后是整齐森严的行刑队和一排绞刑架,右边是一群外国使节和他的宠臣。占据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的人群,一些农民装束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在即将临刑的近卫军身旁,悲痛哭泣。

即将被处死的近卫军共有六人,其中四个中心人物各具姿态:第一个是红褐色头发的中年人,手持蜡烛、戴红帽,与彼得大帝怒目对视;第二个人蓄着黑胡、穿红外衣,对周围一切无动于衷,陷入沉思;第三个满头白发的老者正在安慰前来诀别的子女;第四个身体瘦弱的近卫军站在车上,正向周围人鞠躬告别。另外两人背对观众,其中一人正被架着走向绞刑架。

该画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突破了当时学院派历史画以【圣经】和神话为中心的虚构和表面效果,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意义和高度的美学价值。它引起了巨大反响,著名收藏家与美术鉴赏家特列恰科夫重金收购了此画。同时,这幅画也对后来的画家产生了影响,例如列宾受其手稿启发创作了【索菲亚公主】。

总的来说,【近卫军临刑的早晨】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俄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让观者能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沉浮。

6.蒙克【呐喊】

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画中那张惊惧变形的面孔和强烈冲撞的色彩,一直被看作是现代人苦闷精神的象征,成为了20世纪的经典「表情」。

画面主体是一个捂着面颊在尖叫的人,背景十分抽象,没有明显的轮廓,画家运用厚度不同的线条描绘出了火红的天空、深蓝的峡湾以及棕色的路。

色彩虽然与自然颜色有一定关联,但极度夸张。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不祥的预感,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而同样的紫色也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其手和头部则留在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线条大胆扭曲,轻重有致、缓急有序、长短粗细有别,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表现方式增强了画面的动荡感和节奏感,仿佛所有形式要素都在传达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

常被认为是蒙克第一幅具有表现主义特色的画作,也是他书写「灵魂」这一概念最原本的体现。它超越了感官,表达了最深层次的情感,将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将画面上的情感表现推向极致。

1892年,蒙克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的画展,其作品引发了苦涩的争论,并形成了具有他自己风格的综合派原始画风。蒙克的绘画多源于他孤独和恐惧的生活经历,他通过作品表达自身的体验以及对生活痛苦与磨难的感受。

7.马奈代表作【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这幅画是马奈最后一次刻画了他所熟悉和喜欢的巴黎喧嚣和豪华的生活。画家特意利用了大块的玻璃镜作为背景,以琳琅满目的酒瓶、玻璃杯作为背景,使画面变化丰富而生动,好似观者自己正站在台前。

这幅画体现了马奈的现代艺术风格。从形式上看,它是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马奈在创作时倾向于消除明显的故事痕迹并使所画空间平面化,这是现代主义的显著特征。

色彩明亮且生动,调子比实际更鲜艳。画家运用简略而大胆的笔触,使画面具有独特的风格。

画中充满了许多当时女神游乐厅的具体细节,如吧台女招待、各种物品、镜子中反射出的人物和场景等。

女招待的形象具有典型性。她似乎站在热闹的室内景象前,但实际是挤在吧台与镜子之间的狭窄空间里。她的面容显示出超脱、忧郁和精力分散,其身体略微前倾,摆出活跃与忙碌的样子,但眼神却透露出疏远孤立之感。镜子中的影像则呈现出欢快、喜庆的现代生活场景,与女招待的真实状态形成对比。有人认为接近她的男子与她有某种秘密交易,这也解释了镜像中女招待身体那不合理的变形,同时也反映出现代生活中无名、随机的偶遇以及城市的疏离。也有人认为她不介入身后的热闹,以一种冷静的第三者姿态审视着来往酒吧的宾客。

马奈巧妙地借助镜子来扩展画面空间,将女招待本人、她眼中的景象以及她与顾客交流的场景同时呈现出来。他对空间进行了压缩,使右边与女招待交谈的男子和其他物体在画框中合理出现。

这幅作品捕捉到了现代社会中浮泛浅薄的流光掠影,揭示了当时巴黎夜生活背后的虚荣和堕落,同时也展现了物质主义对现代生活的浸透以及人们在其中的空虚与悲伤,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思考。

通过女招待的视角以及画面的安排,引导观者思考面对繁华和堕落时的选择,让观众陷入深深的沉思。

总的来说,【福利·贝热尔的吧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画面内容和深刻的主题表达,成为了马奈的代表作之一,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 19 世纪巴黎的社会生活场景,也反映了马奈对现代生活的观察和理解,给观者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思考空间。

8.梵高【星空】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

夜空中星云旋转、躁动、卷曲,脱离现实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疯狂的幻觉世界。

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般的柏树直上云端,将天地连接为一体,其线条流畅而别具一格。下部的房舍托起了无边的宇宙,在构图上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它不仅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量的象征,更代表着一种觉醒的精神力量。

梵高通过这幅画作传达出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而非用宇宙反衬人类的渺小。天空中飞卷的星云、直上云端的柏树,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命运的抗争。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反映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幅画是梵高看到的幻象,它超出了传统对于基督教神秘的表现尝试,不受理性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是画家超自然或超感觉的幻想体验的大胆表达,预示了他用幻想表达主观世界的探索。

【星空】是梵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启迪。它的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使其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吸引着无数人欣赏和研究。不同的人面对这幅画会有不同的理解,但都能感受到梵高在其中倾注的强烈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这幅画以其强烈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激情的世界,感受到梵高内心的澎湃和对生命的热爱与挣扎。它不仅展示了梵高卓越的艺术才华,也成为了后印象派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9.梵高【十五朵向日葵】

这幅画描绘了一些简单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它们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金黄色的向日葵浓重跳跃,似乎带着燃烧的激情。

向日葵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也反映了梵高内心翻腾的感情。他把热情奔放的向日葵用独特的笔触手法表现出来,表达自己饱受生活打击后仍心怀的希望与激情。画中的向日葵仿佛就要突破画框,涌到观者眼前,隐藏着画家难以克制的自我表达欲望。

这幅油画或许也反映了画家悲剧而又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的心理状态,在表现希望和阳光的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与阳光溜走的无情。

梵高通过这幅【十五朵向日葵】,展示出了他对自然、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强烈情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使其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打破陈规,强烈的对比颜色和厚重的色块结合得天衣无缝,更创造出新的对比色系,对往后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家有没有更喜欢的油画呢,可以发出来大家一起欣赏评价一下。

以上介绍的油画你最喜欢哪一幅呢?欢迎评论

点赞:[谢谢][谢谢][谢谢]

关注:[谢谢][谢谢][谢谢]

转发:[谢谢][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