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2023西泠秋拍|西域佛光—历代佛教艺术赏析

2023-12-17国风

2023西泠秋拍

明永乐宫廷·木胎漆金药师佛坐像

高:60cm

RMB: 500,000-800,000

说明:北京元代居庸关云台下部劵洞中之顶列五尊佛像,及两侧坡面并排五尊浮雕佛像,大头高髻,肩宽腰壮,气势宏伟,系明代早期永乐官造佛像风格的雏型,多数「大明永乐年施」铜鎏金佛像的原始基型均脱胎于此。

居庸关过街云台佛像

本尊木胎髹金漆药师佛坐像的风格特点亦极为相似,是典型明初永乐官造佛坐像的风格,体型硕大、雕工精美、整体髹金漆,皇家风范具足。

从技法看,明代早期造像以汉式传统雕塑技法普遍兴盛,其面容端庄祥和,身姿灵动自然,雕塑艺术之美无可言表。而将汉式的衣装和审美趣味,融以藏系佛像的准确比例和写实技法,使得明代初、中期的佛教造像呈现繁荣局面,其艺术风格也成为佛教造像艺术中独特的一笔。

此尊药师佛造像即有藏系佛像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有明显的汉地装饰艺术元素。其袈裟裸露右肩,披挂左肩,是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的穿法。区别于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的披通肩穿法。顶螺髻是佛陀宝相一个重要的特征,髻上饰摩尼宝珠,喻佛法与佛德。摩尼宝珠被视为消灾、吉祥的象征,以祈求幸福平安,并解众生于贫苦,与药师佛之愿完全符合。

佛像面容平静祥和,五官端庄,气质自然流露,使观者自心生敬意。身体挺拔端直,手足纤具饱满,尽显贤善之相。手掌向上置膝上,右手食指与拇指捻一枣核形药丸,是明清时期汉传药师佛标准化的造型。

这尊药师如来佛坐像制作材质为木胎,胎体厚重硕大,刻画生动传神。造像表面并髹以金漆,更显庄严辉煌的气势,极具宫廷风格。

200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首度举办「永乐大展」,馆方专家撰文明确指出,元代居庸关云台佛像浮雕,大头高髻,肩宽腰壮,气势宏伟,是明代早期永乐官造佛像风格的雏形。 对比看来,此尊阿弥陀佛像与居庸关佛像的艺术特征确实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宫廷造像与其他地区造像的不同之处在于宫廷木雕造像的装藏处于底部开一圆孔,而非在佛像背后开窗。

明代宫廷专设造像机构「御用监-佛作」,制作专为皇帝个人观修的「皇帝本尊像」,以及供佛教仪式供奉的「事奉佛像」。永乐、宣德年间,「佛作」制作的佛像将汉藏融合的艺术发展至巅峰,这些造像质量上乘,艺术风格独特,并且数量稀少,有的用于赏赐给西藏上层僧侣,为朝廷的宗教怀柔政策服务,有的供奉于皇家寺庙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市场的热点。 这尊阿弥陀佛像当年便很有可能在大型皇家寺院中供奉。将其与传世的带永乐年款的鎏金铜像对比,可见其工艺的一致性,反映出汇集多元艺术文化的汉地宫廷古典美学风格。

木胎金髹药师如来佛坐像

类似的作品可参见【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散华聚念】(应真藏,2014年)中出版的一尊永乐时期木胎金髹药师如来佛坐像,这尊木雕造像于北京保利2015春拍上拍,最终以人民币402.5万元的高价成交;另有一尊台北鸿禧美术馆收藏的夹纻漆金释迦牟尼像也可作比较。

参阅图一:居庸关过街云台佛像,大都会【永乐大展】2005年专书;北京保利2015春拍Lot 7570,成交价RMB 4,025,000。

参阅图二:明代成化时期 宫廷官造夹纻漆金释迦牟尼坐像,台北鸿禧美术馆藏品。

参阅图三:明代永乐时期 纪年西元1411年,大都会美术馆藏。

参阅图四:明代永乐时期 木胎漆金不空成就如来佛,明尼亚波利斯博物馆藏。

参阅图五:苏富比2013秋季拍卖会,成交价236,440,000港币。

参阅图六:苏富比2017秋季拍卖会,成交价9,700,000港币。

参阅图七:明代十五世纪永乐时期 官造木胎金髹药师如来佛坐像,高93公分,【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散华聚念】(应真藏,2014年),第113页。

参阅图八:华艺国际2017秋季拍卖会,成交价3,565,000元。

2023西泠秋拍

明·铜弥勒坐像

高:92cm

RMB: 1,250,000-1,350,000

说明:北宋崇宁年间,大肚弥勒佛的形象流传开来,两宋之后,元明清三朝皆制作有大量各种材质的大肚弥勒佛造像, 此尊造像整身采用青铜铸造,胎体厚重,铜质莹润,外边还漆有红彩,展现出明代中原弥勒铜造像的鲜明艺术特征。

人物刻画生动写实,即有着两宋以降的世俗化表现,又与清代造像板滞的程序化样貌有着极大差别,彰显出明代造像贴近实际、细致精美的艺术特色。

莲座的样式也别具一格,上层仰莲由叠压的素洁莲瓣组成,与明代众多造像上的千层仰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下层覆莲则宽大平缓,瓣尖雕刻云纹,形似象鼻,此种莲瓣多见于宣德时期的宫廷造像中,在日本东京私人收藏的一尊明天启四年太子降生像就有着相似的莲瓣造型,这种独特的莲座样式应是来自于明代汉地能工巧匠的奇妙构思。

除了极具代表意义的艺术表现外,此尊造像所具有的宗教寓意也值得今人关注。弥勒信仰在汉传佛教中逐渐分为两种: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即世人往生兜率天和弥勒降世救度世人的区别,从明代造像来看,部分学者认为宝冠大肚弥勒造像代表上生信仰,此种头顶素洁无发的大肚弥勒造像代表下生信仰。

从世间众生的角度来看,现世利益往往要超过来世,因此,此尊造像所代表的下生信仰无疑更为符合今人的宗教需求。另外,大肚弥勒由于手持布袋,随缘布施,也逐渐被赋予获取财富和福德的职能,入清之后,流行的五子弥勒造型就是此种思想的具象表现。

综上所述,此尊造像质地精良,做工精细,其贴近生活的样貌,使庄严凝重的宗教法相转变为芸芸众生的世俗样貌,不可言说的精妙意蕴也成为令人直悟的通俗义理,完美诠释了何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尤为难得的是,此像体量近1米之巨,能完整留存至今,且保有如此上佳的品相,令人叹感因缘殊胜。

图一

参阅图一:杭州灵应寺飞来峰元代石雕米勒佛像。

2023西泠秋拍

明·铜鎏金观音坐像

高:23cm

RMB: 250,000-300,000

说明:菩萨游戏坐,头戴风帽,发髻高束,脸庞饱满圆润,面相沉静。目光俯视,笑意含蓄。外着双领式通肩大衣,下身着裙,衣纹流畅,胸前饰有项圈璎珞。右手随意搭于右膝之上,左手置于左腿旁,怡然自得。

观音体态丰腴、神态优雅、比例匀称,舒展自在的坐姿与佛性自如的内涵结合,创作上的和谐得到了精准的把握,既充分表现了观音菩萨慈悲睿智的宗教内涵,又彰显出雍容华贵的艺术气派。

图一

参阅图一:故宫博物院藏,铜鎏金自在观音坐像。

2023西泠秋拍

元·木胎菩萨像

高:34cm

RMB: 300,000-500,000

说明:此尊为自在观音为金代作品。近千年时光,菩萨皮壳早已斑驳,木质风化,变得干燥而轻盈。细细观察,表面仍遗留矿彩。菩萨开相庄严,发髻高耸,脸颊饱满,双眉高耸,双眼细长,意志坚定,有威而不怒之感。鼻挺微尖,嘴巴小巧扬起。

菩萨袒胸而坐,胸前璎珞简洁,胸背厚实饱满,仿佛蕴涵了无限磅礴能量。天衣披肩,下裙贴体,衣纹践行简约主义,刀工雕刻清晰,深邃不凝滞,精炼且精彩。菩萨曲左腿,右腿自然下垂,呈自在轮王式坐姿坐于石台上。 造型古朴沉着,闲逸自在。能想象到此尊观音在海天碧云,夜渚月明之时,坐于台上,凝望人间众生相。此尊观音高古沉着,带有复古之风,乃收藏稀品。

金代国祚短暂,却留下了十分精彩的造像艺术。金代造像在承继宋辽风格同时,也回归了唐代。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造像呈现出强壮彪悍的躯体。尤其作为金代标准器的菩萨造像,更是身材饱满敦实,有力昂健,比起宋代造像更有生命力。 此尊观音就是金代风格的典型,尤其是从侧观看,菩萨胸膛有起伏感,饱满的气质重现金代雄健之风。

另有几尊博物馆所藏的金代造像可做比对,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宋金木胎加彩观音像,澳洲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藏水月观音像,巴黎邦瀚斯2023年拍品的水月等,这些造像开相丰满,神情庄严,躯体健硕,都与此尊菩萨相类似。

参阅图一:金代木胎加彩水月观音 111cm 2,589,400 欧元 2023巴黎邦瀚斯。

参阅图二: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金代木胎加彩水月观音像。

参阅图三:澳洲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藏,金代水月观音像。

2023西泠秋拍

明·铜关公坐像

高:26.5cm

RMB: 300,000-350,000

说明:此关公像坐姿,双手自然下落于腿上,气度非凡。造像头戴宝盔,耳侧垂巾带。面庞方阔,五官刻画生动,浓眉凸起,神情凝重威严,低垂的双目和倒立的剑眉显露出一派威严和正气。其招牌式的五绺胡须齐长而美观。

身着铠甲,脚踏战靴。显示了我国古人社会对关公的无比尊崇。衣饰、铠甲雕刻的精细入微,且颇为写实,不同于传统造像的程序化处理,气势顿显。

造像黄铜铸造,包浆自然,整躯造型完美,做工精细,保存完好,体量高大,是一尊十分难得的关公像佳作。

2023西泠秋拍

清·木雕漆金佛教人物故事插屏

尺寸:42cm×89cm

RMB: 550,000-700,000

说明:这件木胎贴金插屏,底下刻画的是三国演义的生动故事,上部刻画的是释迦接引的画面,从「忠孝仁义」的典故,谈到往生极乐的美好意愿,寄寓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木雕工艺上来看,这件插屏蕴含了透雕、圆雕、浮雕三种形式,刻画细腻又带有流畅缠绵之感,风格较为雅致。为增强木雕作品的艺术性,不同木雕作品会根据雕刻内容,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在木雕花板中,为了突出主题,根据观赏人的视角,一般会采取透视法。此件插屏运用了散点透视法,把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惟妙惟肖。有意思的是,此件的插屏座的两腿雕刻成了力士,与佛教题材中的佛座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 早年佳士得。

图一

参阅图一: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展。

2023西泠秋拍

清·御制贴绣四臂观音唐卡

尺寸:50cm×40cm

RMB: 100,000-120,000

说明:此幅御制堆绣唐卡灵活运用了手绘设色、刺绣及贴绣等技巧及织锦、花片、缎、缂丝、各色拼布等材质来描绘四臂观音。

主角四臂观音为寂静相,造型端正优美,头冠花蔓,唐卡顶部有一无量寿佛为顶严。观音戴大耳环,配手环,胸前缨络,各式珠宝满布于身。

胸前双手合十,后方双手则右手持一串水晶念珠,代表持续不断地帮助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左手则持一白莲(藏名乌巴拉花),代表的是净化一切烦恼。四臂代表了息、增、怀、诛四种佛行,双盘的金刚坐姿则代表稳固禅定的境界。

出版: 【中国佛教寺庙宝藏——陀仪观相】,台北,藏新艺术有限公司,2013年。

2023西泠秋拍

清·「宣德年制」款鬲炉

口径:19.5cm 高:8.4cm

重:3325克

RMB: 220,000-260,000

说明:炉形矮扁,体型硕大。整体圆润,口薄颈深,平口起线,颈部深峻,三足沉稳,此炉可谓鬲炉中形美者。其炉线条沉静简练,毫无拖沓之感,三足如顶梁之柱,托承全器。皮色盈盈古意,腊茶色,数百年之养护,略分数色,上手轻盘则流光溢彩。缓抚则绵柔细腻,舒心悦目,实乃宣炉本韵也。底款「宣德年制」四字刀刻款,线条古厚苍茫,使刀缓缓刻出,笔意甚浓。

此类炉器一般有两种称谓:一为鬲炉,语出【宣德彝器图谱】卷九,亦称平口鬲炉;二为素圆鼎或素腹鼎,意即为三代青铜器中素圆鼎之变形。【大明宣德炉总论】称其「易达庄严肃穆之气氛,后世因深喜,仿作亦多」。

在众多传世的宣炉中,此种形制的炉器是斋堂款最多、雅语款最多的炉式之一,历代均有佳作。其器型大小皆有。一类唇沿较薄,多一分娟秀之气;另一种介乎厚薄之间,即此炉一类,这种口唇厚薄适中的鬲炉,中小器较多,大器罕见。【自珍集】中辑录有一座「玉堂清玩」款大鬲炉,王世襄称:「李卿丈所赐十炉,皆其铭心之物,而对此鬲更视为重器。造型之硕大浑厚,色质之静穆精纯,诚属仅见。」

2023西泠秋拍

清·「大明宣德年制」款戟耳炉

高:9cm

重:1214克

RMB: 170,000-220,000

说明:戟耳炉仿宋瓷器款式而制,因其炉耳呈戟状而得名。此戟耳所用铜质精良,器身不大但分量十足,皮壳色泽栗红,有华丽光洁之气。

线条简洁,曲折有度。大小可托于一掌之内,适于盘玩,可谓一件精致的铜炉佳作。炉底刻「大明宣德年制」篆书款,结字硬朗,颇具金石之味。

2023西泠秋拍

明末清初·铜「龙口宝鼎」款双龙耳三足炉

高:8.5cm

重:1363克

RMB: 140,000-180,000

说明:元末明初铜器铸造业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铜炉样式也基本确立,至清代又有所演变。

此炉仿古形制而有特殊之处,炉延口外侈,两侧耳做猛虎攀附,炉身剔地鎏金刻山水走兽,沿口和足上刻回字纹装饰,雕刻面貌与胡文明有相近之处,而胡文明炉多为锤碟,两者工艺不同。炉底部刻款「龙口宝鼎」四字,整件香炉通体施工,高浮雕、圆雕、线刻手法结合,造型华丽典雅,技艺精湛。

2023西泠秋拍

清·「松月侣」款押经炉带原配座

口径:11cm 高:9.3cm

重:2102克

RMB: 130,000-150,000

说明:在明清两代,香炉乃家居必备之器具,焚香除了礼佛敬祖外更是生活品质的象征。在文人雅居中,赏玩炉器,品评香茗,皆被尊为风雅之事。唐代李颀在【照公院双橙】中写到:「永愿香炉洒甘露,夕阳时映东枝斜。南庭黄竹尔不敌,借问何时堪挂锡。」蚰龙耳炉又称「蜒蚰耳炉」,乃仿照宋定窑器形而制,沉稳大雅中尽显古典之美。

明【宣德彝器谱】三卷本曾记载,宣德皇帝看到此炉后便盛赞其「形制大雅,为诸炉之冠」,后成为明代宫廷御用之器。此炉造型平口外侈,厚实大气,收短颈,浅鼓腹,炉底垂弧,下承三乳足,高度和角度均恰到好处。

蚰龙双耳起自颈部,上肥下瘦,收于腹鼓,线条柔美庄重,充满灵性。整体光素无纹,铜色优雅,红棕皮壳精光内含,令人弥觉隽雅,古香古色。炉壁厚度由口沿至底渐厚,重量集中于器物中下部,比例沉稳,造型端庄。

铜炉质地细腻无比,显示出反复冶炼的结果。由于用料精,贵金属成分高,所以铸成后历经数百年表面不见锈痕。通体包浆古朴淡雅,亮润致密。

底有「松月侣」私斋堂款,刀工娴熟,阳文篆书结字规整,点出「松月相伴」之雅境。 持之坠手,叩之音悦。暨原配荷叶形底座,荷叶自中向外舒展,飘逸如祥云又沉稳如山头,与燃香功能相映成趣。

来源: 早年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