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2023西泠秋拍|神韵妙现—历代佛教艺术专场精品预赏

2023-12-17国风

2023西泠秋拍

14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带背光

带背光高:29cm 高:19cm

RMB: 600,000-900,000

说明:无量寿佛呈冥想坐姿,双手置于腹前,拇指相对,结禅定印。身穿斗篷般款式的透明僧袍,轻薄贴体的衣袍清晰勾勒出主尊的完美身材。领口在颈后收紧,飘带在身后飘然而下,直抵台座。

佛陀身上的衣纹采用了萨尔纳特式近祼的表现手法,甚至袈裟之下的胸肌、腹肌都清晰可辨。仅以两道平行连珠线表示衣缘,周身无任何錾刻花纹,如此简约到极致的表现手法,在丹萨替艺术作品中极为罕见,但从Pietro Mele于1948年,丹萨替寺被毁前夕,拍摄的实景照片,我们又的确可以找到这类造像的实例。就陈列在扎西果芒塔的第四层。从当年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塔周陈列的素面无装饰的佛陀造像。

通过于参阅图的面部特征的对比,两尊脸呈方形,面形饱满,额部宽平,富有肌肉感,完全符合印度造像量度的规定,双目刻画生动,秀美端庄,身体比例协调匀称,衣纹刻画言简意赅,不难看出这两尊出自同一地区。

丹萨替寺旧照

丹萨替寺佛塔

关于类似的素面佛装丹萨替造像实例,还可以参考古天一2018年秋拍的一件14世纪阿弥陀佛。仅面相略有不同,其余诸如宽袖僧袍、整体造型比例、莲座制式等细节处理,均与本场这一尊高度相似。两尊大概率同源,都源自丹萨替寺当年辉煌的八座扎西果芒。

参阅图一:北京古天一拍卖有限公司,2018年秋拍,lot4073号,成交价678.5万。

参阅图二:北京嘉德2020秋季拍卖会,lot2327号,成交价632.5万。

参阅图三:十四世纪释迦摩尼佛国内私人收藏。

参阅图四:纽约邦瀚斯2019春季拍卖会Lot926。

2023西泠秋拍

14世纪·铜鎏金马拉文殊坐像

高:14.5cm

RMB: 380,000-420,000

说明:无论从艺术风格、用料、以及保存特点来看,这都是一件纯正的尼泊尔马拉王朝造像作品,应为纽瓦尔工匠所制。红铜所铸,莲座背部涂有朱砂,且不见面部泥金、佛发蓝彩的痕迹,故推断此件金刚持为尼泊尔寺庙供奉之作,为地地道道的尼泊尔造像作品。

此尊文殊菩萨的衣纹与图一如出一辙,由此可推断出此件铜鎏金文殊菩萨应为马拉王朝早期的一件作品。

在这个时期地缘政治相对稳定,东北印度的穆斯林以及西尼泊尔的迦舍-摩罗王朝对加德满都河谷的频繁侵略告一断落,马拉王朝逐渐恢复了元气,宗教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纽瓦尔工匠的制像技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水平。

这件造像慷慨的用料、丰富的细节、以及宁静安详的气质正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盛世之相。与大多数尼泊尔造像一样,此像为红铜所制,从失金处可见铜质细腻、坚硬。文殊菩萨面形圆润,高额短颚,钩鼻小口,具有同时期尼泊尔造像的典型特色。 此作于艺术风格上承上启下,于制作工艺上傲视同类,且题材珍贵,不啻为一件重要珍品。

参阅图一:中国嘉德2016年秋季拍卖会,尼泊尔马拉王朝13-14世纪,铜鎏金释迦摩尼佛,成交价920,000元。

参阅图二:华艺国际2021秋季拍卖会,Lot1543,成交价690,000元。

2023西泠秋拍

清宫廷·夹纻班禅坐像

高:97cm 带座高:118cm

RMB: 1,000,000-1,200,000

说明:班禅,即班禅额尔德尼,是梵文「班智达(意为博学)」和藏文「禅波(意为大)」的简称。西藏人一般相信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

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其驻地为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

在藏传佛教格鲁派中,班禅与达赖喇嘛并称。他们的转世系统虽然不同,但却互为师徒,关系颇为密切,在宗教政治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此尊头戴通人冠,宽额丰颐,相容坚毅。身着藏式僧衣,衣着厚重写实,富有层次感。右手上举当胸结说法印,左手于脐前结说法印,手指刻画柔软逼真,躯体端正挺直,结全跏趺坐于华丽的莲座上,仰覆式花瓣对称规整,制作精细。

造像于朱漆之上再髹金漆,面部施彩绘,艺人用精湛的艺术手法完美地再现出了一代宗师饱学多知、伟岸博大的精神气质。

这尊班禅造像是标准的康熙宫廷造像。班禅神态自若,雍容华贵,工艺写实且精益求精,明显带有汉藏地区造像风格相互融合的特点,且具有此类造像少见的尺寸和精湛工艺。 类似的宫廷造像传世少见,梵华楼二楼明间北面木雕金漆蟠龙宝座上,供有一尊高达1.25米的木髹漆泥金宗喀巴坐像,是清宫最大的宗喀巴像,与此尊夹纻班禅像尺寸相当,可作参考。

夹纻漆器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悠久。夹纻佛像到清代仍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为皇家御用的高级工匠掌握,至今在承德外八庙、北京雍和宫保存了不少夹纻佛像珍品,如溥仁寺慈云普荫殿十八罗汉像、雍和宫的雍和宫殿十八罗汉像等。

经过干漆夹纻工艺的处理,佛像色彩鲜艳,呈现出一种光润亮泽的质感,并且不宜开裂,变形,能更好地保存佛像原本的神韵,细腻的纹路和流畅的衣纹。

这尊班禅像造型写实而庄重,对上师神韵的表现非常成功,可见匠师的技艺娴熟,为宫廷上师类造像中极具特色的作品。整尊坐像高达1.3米,工艺精细,尽显皇家艺术气象,体现了清代康熙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

夹纻佛像存世体量大者十分少见,又因质轻,便于携运,早期的夹纻佛像大都被人搜罗而去,流落国外,如今在市场上偶见,即属珍品。

参阅图一:【清宫藏传佛教文物】,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第272页,梵华楼二楼明间内景,木髹漆泥金宗喀巴坐像。

参阅图二:故宫博物院藏,班禅坐像。

2023西泠秋拍

清乾隆·铜「大清乾隆年制」款威罗瓦金刚

高:17.8cm

RMB: 250,000-380,000

款识:「大清乾隆年敬造」「威罗瓦金刚」

说明:清朝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乾隆朝是制作仿古佛像的鼎盛期,清宫中收藏了大量的高古佛像。

当时宫中先后设立了铜作和炉作,大量制造各种铜器。而乾隆帝对来自西藏法物的仿作是颇有追求的,其中对于梵、番佛像原汁原味的模仿在神形两方面都有具体要求。

乾隆帝的仿古佛造像,工艺较原作更为精致,更多地体现了宫廷造像的水平。乾隆帝对于宫廷所藏重要的梵、番古佛像非常重视,反复仿制,在宫禁内外各处供奉。清朝前期,为了加强疆域统治和思想统一,朝廷对藏传佛教推崇备至,六品佛楼即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8-1783年),乾隆皇帝耗费巨大财力先后修建和装修的六品佛楼,达8处之多。

紫禁城内有四座;畅春园一座;承德避暑山庄有三座。目前,只有紫禁城里梵华楼中的绝大部分佛像、唐卡、佛塔、法器保存至今,其它七座基本上物去楼空或者已成废墟。

「六品」,是指藏传佛教格鲁派根据修行者不同根基而设立的六个不同层次的修行内容,以契合藏传佛教黄教所主张的显密兼修、依次而行,由浅入深的思想。


六品佛楼供奉的铜像,集合了藏传佛教显密主要神像,展现了其神系庞大,形象丰富的特点。

本尊在造型装饰及三道标志性的款识上均表现了清宫六品佛楼供奉的突出特色。莲座莲瓣层次清晰,三层连珠纹细腻工整,彰显着标准六品佛楼造像细致、端庄的风格。

底座下沿阴刻佛名「威罗瓦金刚」,底座正面中央浮雕「大清乾隆年敬造」七字款,底座背面阴刻「无上阴体根本」款,表明其具体供奉位置。故其应为散落于民间、原属皇室某六品佛楼供奉的小铜像。本尊底座保有原封底,上面錾刻金刚交杵纹饰,更为殊胜。

2023西泠秋拍

15世纪·铜鎏金度母坐像

高:21cm

RMB: 150,000-200,000

说明:尊像蓝发高髻有顶严,头戴五叶宝冠,冠侧有寳缯分垂两肩,长耳缀圆珰,眉间有白毫,双眉入鼻,敛目垂睑,唇有红彩,嘴角上扬,面容宁静而慈悲;坦胸露乳,着半裙,有腰带为饰,衣巾贴身、状若轻纱。

胸前饰双层缨络,有长帛绕过肩臂垂于身后,腕、臂皆戴宝钏,足饰珠串;各拈一茎青莲绕臂而上立于身侧,举左手施安慰印于胸前,右手施与愿印置于膝上,舒右腿踏盛莲,以游戏姿坐于仰覆莲座之上,座上下缘饰连珠纹。 体态婀娜,嵌饰绿松石,十分华美,是西藏地区受到永宣宫廷造像风格影响下的佳作。

图一

参阅图一:中贸圣佳25周年春季拍卖会Lot1726,成交价7,820,000元。

2023西泠秋拍

15世纪·合金铜莲花生坐像

高:31cm

RMB: 300,000-350,000

说明:此像为莲花生大士,结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头戴莲花苞帽,并有日、月双轮。双目炯炯有神,耳戴大圆珰。其右手结契克印持金刚杵,左手平托嘎巴拉碗。附带一件合金铜骷髅天仗法器。

莲花生大士,又有「第二佛陀」之称,仅次于释迦牟尼佛。八世纪后期由印度入藏弘法,创建僧团及桑耶寺而成为藏传佛教的奠基者,为今宁玛派所信奉。据悉其有多个化身,依其生平事迹以莲师八变的方式呈现。

莲花生大师其形象有多种,各有不同名称,此尊铜合金莲花生大师最常见的一种,是莲花生造像的标准造型。头戴标志性的折沿法帽,帽顶上插翎羽这代表证悟的最高境界,帽前端有日月摩尼宝。造像很好的表现毡帽粗厚的质地,与其头发的写实表现相得益彰,与15世纪西藏造像艺术中开始流行的写实风尚相暗合。

左手禅定捧颅碗,内盛智慧甘露,代表着智慧之本。他右手拇指与食指相捻一五股金刚杵结说法印,代表皈依金刚乘,其余各指自然舒散,似在布法传道。左手持嘎巴拉碗,自然垂落与腿上结禅定印,殊胜之意义无二。腋下夹着一支喀章杖,由三叉戟、骷髅和两个人头组成,代表莲花生大师已经战胜贪、瞋、痴三魔,获得瑜伽修行之脉轮。

大师面庞丰腴,双目炯炯有神,目光深邃注视着前方,散发出一种不怒自威的大成就者气势,仿佛历经苦修,世间百态亦如儿戏,众魔障在其眼前无处藏身。眉目缩往眉心中间却又不显得紧凑,自在舒展而游刃有余。 五官刻画比例精准,神情威严而激昂,是莲花生大士超然智慧的显现,也体现了匠师浑厚的写实功底。

耳垂叶型耳珰,束发披肩,身着交领式僧衣,衣褶刻划婉转曲折,流畅飘逸,如同丝绸般柔软顺滑,自然流畅铺于座面上,具有一种化铜为衣的表现力,业风吹动了大师的衣裳,吹不动誓死弘法的决心。

造像注重表现衣饰的层次关系和衣褶纹路的起承转合,对于锦缎厚重的质感,也刻画得入木三分,既能感觉到内在身体的真实存在感,又体现出衣服自然垂下的走势,十分到位,反映了15世纪藏中地区金铜造像精湛的写实之风。

近年来随着祖师类造像的市场表象渐入佳境,随着学术精研买家眼光和知识的提升,对莲花生大师造像的喜好度也是一直有增无减。

图一

参阅图一:佳士得2020七月拍卖会,成交价4,325,000港币。

2023西泠秋拍

12世纪·铜帕拉大幻金刚像

高:15.4cm

RMB: 330,000-420,000

说明:大幻金刚,大梦幻之意,其形象出自密宗梵文经典——大幻金刚经。大幻金刚经在9-11世纪之间的印度甚为流行,更与大成就者古古日巴和藏族翻译家玛尔巴上师之间联系紧密。

大幻金刚也被认为是玛尔巴噶举支系中「俄巴」传承的禅定尊。大幻金刚是香巴噶举「五金法」之一,组成了香巴噶举的密法核心,最极无上。其次,大幻金刚经在萨迦派与觉囊派中也均有修习。

在密教艺术中,大幻金刚的形象为四面四臂,蓝身,怀抱空行母,空行母也为四面四臂。他们皆手持箭、弓、嘎巴拉碗和倚天杖,以舞蹈姿站立。

此尊大幻金刚四面四臂,舞蹈姿单腿站立于莲台之上。头戴骷髅冠,赤发上竖,脸型饱满,大眼、高鼻,具典型的东北印度造像式开脸。上身赤裸,配项圈长链,四只手臂于身体两侧次第展开,各持法器,钏镯庄严。


身体呈S形舞姿单腿站立于人尸月轮之上,座下圆形莲台,仰覆莲瓣错落排列,底沿錾刻硕大的落地珠,极具时代与地域特色。

此尊造像造型与经典中所记为双身像有异,此处没有明妃,为主尊单尊像表现,更为稀有,此表现形式可参阅喜马拉雅资源网第57146号——13世纪北印度大幻金刚像。整像体态优美,动感强烈,题材罕见,值得关注。

出版物内页

出版: 【妙相梵容】,台湾有容古文物艺术有限公司出版,2009年9月。

2023西泠秋拍

15世纪·铜鎏金丹萨替寺菩萨立柱

高:31.4cm

RMB: 120,000-180,000

说明:丹萨替寺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于1158年,是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祖寺。其造像风格受尼泊尔影响,精致而甜美,这件就正能显现这种特质。

随着丹萨替寺风格被广为认知,艺术性、工艺性、历史性的价值,残件的价值也风生水起……这种立柱原是铸造在丹萨替寺灵塔之上,用来分割佛像的(图一)。此造像为合金铜材质,两尊供养菩萨一面四臂,相背站立于宝瓶上,正面是男尊,背面是女尊,共同撑起一高台宝座。这种双面双身形象,也体现了西藏丹萨替造像风格特点。

菩萨脸型宽大,面部饱满,挽高扁发髻,戴五叶宝冠,缀圆形花瓣式大耳珰,嘴角上翘,微微含笑,肌肤细腻,富有弹性,年轻的身躯充满活力,配饰璎珞钏镯,整体造像做工十分精致。

两臂高高托举台座,另两臂的表现正反两尊略有不同。其下承托起莲台的宝瓶,体量较大,样式简单精美独特,工艺讲究,满连珠纹饰轻轻点缀着,具有典型的丹萨替造像艺术特征。

据记载,丹萨替寺被毁后,在法国摄影师梅尔所拍灵塔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灵塔的每一层的折角处,有一根以供养菩萨为柱身的立柱,遍布灵塔的周身。

由此而知, 这些供养菩萨像是西藏丹萨替寺灵塔上的的重要附件。其不同的大小和工艺反映了丹萨替寺舍利灵塔的不同规格。而此风格造像近年来在国内外拍卖市场颇受追崇,一经出现就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总的来说极具艺术和收藏价值。

参阅图一:丹萨替寺佛塔。

参阅图二: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Lot2887,成交价575,000元。

2023西泠秋拍

清·铜鎏金宗喀巴坐像

高:34cm

RMB: 400,000-450,000

说明:在藏传佛教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无以数计的高僧大德,在众多的高僧大德中,最为突出的是莲花生大师、阿底峡大师和宗巴喀大师,而宗巴喀是一位西藏本土诞生的大师,他是藏族人民的无上光荣,也是藏族人民的最大福祉。

此像刻画了宗喀巴中年时的特征,脸型方圆,额头饱满,眉弓呈弧状,双眼散发出慈悲的目光,人中较宽,嘴唇厚而略微上翘。大师双手结转法轮印,掌中各牵一茎莲花,盛开于左右肩头,大气华贵,莲花上分别置经箧和宝剑,形象特征十分明显。

身姿挺拔,体态雄浑,衣褶显露出自然流畅的写实风格。衣缘上雕刻花纹,精细繁复,密而不乱。

2023西泠秋拍

15世纪·铜鎏金不空羂索观音立像

高:14cm(不含座)

RMB: 160,000-220,000

说明:此尊造像为不空羂索观音菩萨,又作「不空王观世音菩萨」,羂索是一种绊取野兽的绳索。「不空羂索」即用此索去捕获从不落空。以喻此菩萨以慈悲之心及从不落空之羂索,于生死苦海中钩取众生,使达涅盘彼岸。

造像呈现单面八臂的形象,菩萨以16岁少女的靓丽面容示现,头戴花冠,肉髻高耸,耳垂花环,余发披肩。面貌俊秀,神态内敛柔和。腰间系挂的飘带、璎珞环环相扣,此起彼伏。束腰缯带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流畅自然。

身体呈三折式站立,造型优美。主尊八只手臂自身侧次第探出,充满张力,也进一步印衬出女性丰腴性感的躯体之美,手中各执法器,身前右手取予愿印,普渡众生;白莲花成就种种功德;金刚铃摧伏一切怨敌;绢索手搭救众生令得安稳;宝箭令众生早结善缘;念珠愿力相随;宝瓶代表洒福众生。

若将此尊造像轻轻捧在手中,便可以感受到其沉稳庄重的气质,厚重的胎体是尼泊尔造像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亦是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古代佛教艺术珍宝最为璀璨的一抹绚烂。

2023西泠秋拍

18世纪·时轮金刚与明妃唐卡

画心:95cm×65cm

RMB: 300,000-400,000

棉布矿物胶彩 藏东

说明:时轮金刚为藏传佛教五大密修本尊之一,因其教法强调方便之父续与智慧之母续双入不二,对藏族的天文历算产生了极大影响,时至今日,藏民族使用的藏历纪年仍是以时轮教法为基础制定的。

唐卡画面上,时轮金刚居于正中,蓝色身,呈四面十二臂的半忿怒本尊形象。头戴五骷髅冠,发顶髻之左饰以半轮,龇牙咧嘴,展现出本尊神灵的忿怒与怖畏。上身躯体劲健,主臂双手结金刚吽迦罗印,同时交握铃杵,怀抱黄色空色大手印智慧明妃。

其余各臂分持有不同法器,具足一切报身佛的庄严。腰围虎皮裙,双足展立姿态踩在大自在天魔与欲天魔之上,表示催伏贪、嗔、痴等各种障碍。

身后火焰般的背光与主尊的身色冷暖相衬,殊胜庄严。主尊周围环绕着传承祖师、护法及各眷属。整幅布局严谨传统,设色沉稳厚重,人物描绘和技法运用颇具早期尼藏风格的艺术特色,更兼其宗教内容蕴涵丰富,品相一流,殊为珍稀。

来源: London Bonhams 2017 May.11 lot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