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中国人的鸳鸯谱,可不是乱点的!

2023-12-16国风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早在很多年前,【诗经】里就已将中国人的「鸳鸯」情结写出来了。

每逢冰雪消融,春光渐盛, 波光涌动的湖面上,便常有成双成对的鸳鸯,悠然游过。

它们彼此挨着入睡,又在行动觅食时紧紧跟随,像是琴瑟和鸣的恋人,因此一直被当成是爱情的象征,彼此是最佳配对。

图片|浪里好汉三 ©

在我们的生活中, 不止鸳鸯配对,还以「鸳鸯」为名配对 ——

成对的瓦,我们叫它 鸳鸯瓦 ;成对的快书月牙板,我们叫它 鸳鸯板 ;雌雄双股剑,我们叫 鸳鸯剑 ;两盏并悬的灯笼,我们叫 鸳鸯灯 ;还有那两个解不开的锁扣,我们也叫 鸳鸯扣 ……仿佛处处是「鸳鸯」,缘分的红线有好多花样。

单说物件不够,中国人的鸳鸯谱,还点到了美食上。

图片|图虫创意 ©

既有咖啡与奶茶的碰撞,也有红汤和清汤的兼容;有一盘里盛放两种肠粉的大方,更有适配广大选择困难症候群的粽、饺、糊、面,让人眼花缭乱,又心生喜欢。不同的风味叠加在一起,竟然有了新的光彩,原来美食世界的大门早已敞开。

今天就来看看, 爱吃的中国人,到底在美食届点了哪些「鸳鸯谱」。

图片|MJ牌樱花荞麦面 ©

广州,可能是 「鸳鸯」美食中最会「牵红线」的地方。

起名上的天赋异禀,无比丰富的美食种类做后盾,广州的鸳鸯美食,甚至多到可以组成一个家族。

图片|余濡染©

走进广州街巷中的老字号甜品铺, 但凡是「糊」,都能双拼。

乌黑油润的芝麻糊和米白香甜的杏仁糊,如胶似漆;转身搭丝滑细腻的花生糊,也是缠绵悱恻; 不同的食材打碎熬制成糊,粘稠香滑,却互不抢戏。 含在嘴里绵柔又细腻,带着特有的油香、坚果香,好吃到双眼迷离。

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风格,豪放派直接浇在中心,呈现两糊大融合的景象;而精致派则会左右开弓,将造型做成一个太极。

两个白色的汤圆是点睛之笔,一左一右,位置堪堪对应,不差毫厘。 即使只是摆拍,都不辜负这趟美食之旅。

图片|柳诗韵 ©

吃肠粉时,也可以点对「鸳鸯」。

一般肠粉店的黄金cp是猪肉和牛肉 ,轻撩肠粉皮,便能看见冒着热气的肉茸透着汤汁的鲜美。入口是双美齐聚,咸、鲜、滑、润四味归一。再配上一碗装入满满「陆海」食材的艇仔粥,足以消除生活里所有的愁绪。

图片|小玛卡 ©

近些年,就连 广州的早茶分队,也开始朝鸳鸯的方向席卷。

用菠菜汁和红菜头点上经典配色,包入萝卜、瑶柱,待蒸气唤醒味蕾,清爽可口的 鸳鸯饺 便横空出世;

充满锅气的炒粉在腊肠、鸡蛋、豆芽中翻滚,加入炒面,又摇身一变成为 鸳鸯粉

图片|嘀小歪 ©

你永远都不能低估广州人对于创新的尝试 ,就连柠檬茶到了这里,也诞生出鸳鸯的样式 ——鸳鸯柠檬茶。

清爽中游离着淡淡微苦的青柠,与漂洋过海的黄柠跨国牵手,层次感分明,茶香中回味。古代时,念着「只羡鸳鸯不羡仙」,喝过它,只会连连感慨「感谢鸳鸯来人间」。

周树人曾说:「世上本没有鸳鸯粽,吃得人多了便有了」,

距离广州很近的潮汕地区,是另一个美食天堂。这里不光有靠海吃海的各类海鲜鱼饭、滚粥生腌,更少不了牛肉粿条以及端午限定的鸳鸯粽。

潮汕人管粽子叫粽球,鸳鸯版本也叫双拼粽,或鸳鸯粽球。 它是甜咸合体的保证,堪称美食端水大师,

一头是香甜软糯的豆沙馅儿,另一头则是肉馅儿,有的人包它,还会在肉馅儿里会按喜好加入海鲜或蛋黄。三分之一甜,三分之二咸,味觉的平衡,造就了肥而不腻,喷香十足的境界。 虽说「万粽千粽都是情」,但这一粽两吃的鸳鸯粽,少吃一口都不行。

图片1|叫我阿准 ©

图片2|Fanty ©

在【潜行狙击】里,Laughing哥频爆金句,直接用鸳鸯做类比——

「卧底就相当于一杯鸳鸯,不是奶茶也不是咖啡,却又是奶茶也是咖啡」。

这里的鸳鸯,就是鸳鸯奶茶。它将咖啡与奶茶按比例调配,更新出3.0版本的风味。丝滑、醇厚,配茶点解腻,搭面饭也老少咸宜。

图片 |Lin.十一 ©

港式茶餐厅里或许没有随叫随到的伙计,但一定有喝到空杯的鸳鸯。港人靠这一杯提神、休憩,加了炼乳后的口感,更是将微妙的香甜做到出奇。

再炎热的夏天,叫一杯冻鸳鸯,一份菠萝包, 略微昏暗的灯光下进餐,留下的也都是闪光的记忆。

图片 |juing ©

没人会质疑,川渝在火锅界的地位。

不论是麻与辣的交锋,还是热锅与冷串的对决。 到了川渝地界,一旦下筷,就要做好停不下来的准备。

有多少人为了风情万种的劲辣而大呼过瘾,就有多少人为了「菊花」的安危而全神戒备。好在热情贴心、兼容并包的川渝人,专门为外地人准备了鸳鸯套餐——

在热浪围绕的中心,留下了一小撮余地——清汤。 一红一清配对,便是占据火锅锅底半壁江山的鸳鸯锅。

图片|徐峡客 ©

川渝鸳鸯锅,堪称美食届的同心圆。 里面的清汤出不去,外面的红汤进不来。

清汤的加入,让原本清鲜的豌豆颠儿,不再需要身披红油「负重前行」,涮过后仍嫩香、原汁原味。而外围的红汤,则充当了沸腾的重任,在翻滚中不断释放辣椒的香气,让毛肚、麻辣牛肉、脑花有了落脚之地,可以施展十八般武艺。

同一种美食,也可以享受两种味道。 有鸳鸯锅的川渝,哪还有什么众口难调,外地人从此心心念念的,都是火锅的味道。

图片|深圳美食部落 ©

说起吃甜,江苏周边的上海站了出来;说起吃面,安徽、山东、浙江也各有拿手。

但要是说起鸳鸯,那还是江苏更胜一筹。 在苏州,鸳鸯强中更有强中手,自己也「内斗」。你不止可以去拙政园,看真鸳鸯戏水,还能见到一甜一咸两大美食门派,可称鸳鸯双雄。

图片|小李好甜 ©

苏州的甜鸳鸯,便是那伴随「笃笃笃」声沿街叫卖的糖粥了。 道是红云盖白雪,上面点金桂,光看着就觉得美不胜收。

作为先天富庶的江南水乡,苏州温软精致,一到了春夏,缠缠绵绵甜甜。 取粳米熬成糊状,粥糯出了米香。加入红糖熬制的豆沙,甜糯相融 ,连放在上面的勺子都微微黏住了身板,舍不得狠下心来搅动。

若你运气好,找到一家在老宅子里做糖粥的,更会感受到一种经典与怀旧。周遭是历经岁月的布置与装潢,耳边传来的评弹,扬着江南小调,将周遭的风景化为耳边的酥声,与你相依相缠。

娓娓动听的旋律中,软语依侬,口中的糖粥融化在舌尖,那江南水雾般的清甜,早已随着琵琶声,荡到了心间。

图片|图虫创意©

对苏州人来说,弱水三千不如一碗面。 对于吃的精致和讲究,都藏在这里面。

有人爱阳春白雪,至鲜至简的光面,就有人爱丰盛浇头下,油光淋漓的一碗爆鱼或焖肉面。

咸浇头,是苏州面的点睛之笔。 一碗面放两个浇头,便叫做二鲜,也就是鸳鸯。

浇头大则是大鸳鸯,小则反之。不过有趣的是,在苏州浇头的世界里,鸳鸯也有两种颜色。鱼肉双浇则为红鸳鸯,鸡肉便是白鸳鸯,选对了舌头满意的浇头,才算牵对了红线。

一甜一咸,是苏州味道,更是与生活的优雅同行。


现在去了,还是赤豆小丸子和虾籽面的天地。都说不时不食,在这里,美食也是一本日历。

图片 |图虫创意 ©

【舌尖上的中国】里写——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 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 。 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转化的灵感」。

鸳鸯美食,无一不是从单一的食材或风味中,找寻到新的、更为丰富的味觉。不同地域的人们,探寻着、交流着,将当地的物产、做法不断的融合与创新,才有了经久不衰的多元滋味。

中国人的鸳鸯谱,从来不是乱点,而是 顺着风味的指引,让包容的味道得以传承。

你还知道哪些「鸳鸯」美食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一下哦~

图片|好玩情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