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八旬尼姑绝食7天圆寂,坐缸3年肉身不腐,开缸后发现女性特征全无

2024-06-06国风

佛教有一种说法,生前有大功德者,死后可化为舍利。而舍利又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常听说的,高僧火化后的金丹舍利,而另一种,则是全身舍利,也就是佛教中的肉身菩萨。这种舍利被誉为「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而我国佛教自九华山初传,至今已近二千年,这期间寺庙林立、高僧辈出,佛教香火几乎未曾断绝,但迄今为止,所供奉的肉身菩萨,也不过一十四尊,平均百多年才有一位高僧化为肉身菩萨,其中更是仅有一位比丘尼修成肉身菩萨——仁义师太。

一、开比丘尼修成肉身不腐之先河

1999年1月2日,佛教圣地九华山,通慧禅林寺内氛围肃穆庄严,所有修士们在新年的第二天齐聚一堂,面前则是一口大缸。

这是一口被密封三年的大缸,今天将由通慧禅林的比丘尼思尚法师主持开缸仪式——三年前,仁义师太圆寂后,弟子们按她的要求,将其遗体封入了缸内。

这就是佛教中的「坐缸」,三年前仁义师太坐缸后封缸至今,而今天的开缸,就是为了完成高僧圆寂的最后一步--确认是否修成「肉身不腐」。

思尚法师将大缸表面的封条撕开,最后指挥几名弟子挪开上部的大缸,露出了仁义师太的遗体。

在场的人都被缸内的景象镇住了,她们心中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佛门又出了一具「肉身菩萨」,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由比丘尼修成的肉身菩萨。

只见缸内正端坐着一位面部五官栩栩如生的比丘尼,这正是仁义师太。只见她双唇半开,可以看到里面的牙齿依然完好没有脱落,而头发不仅没有枯黄掉落,反而似乎还比三年前更长了。

众弟子连忙上前,将仁义师太从缸中抬了出来。在直接接触时,她们又惊讶地发现这具坐缸三年的肉身,皮肤居然还有弹性,毛孔也依然清晰可见。

随后,思尚法师又对肉身进行了更详细的检查,这次又有了更惊人的发现--仁义师太身上的女性特征竟然全都消失了。而且入缸时双手合十的手部也有了变化,变成了她生前做得最多的另一个动作--施针。

又一尊「肉身菩萨」出世的消息顿时传遍业内,九华山随后为仁义师太的肉身贴金,将其供奉在通慧禅林内,成为我国十大肉身菩萨之一,更是第一尊由比丘尼修成的肉身菩萨。而她生前的事迹,也逐渐被信众传开。

二、身具佛缘

仁义师太出生于1911年,辽宁沈阳人,俗家姓名是姜素敏。她童年时,正逢东北大变,国内战争纷乱,百姓颠沛流离,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不过姜家当时的处境还算不错,不仅财力不俗,在当地也很有影响力,因此姜素敏的生活比较安稳。

不过与之相应的,就是姜父对一些封建传统习俗十分坚持,虽然当时清朝的统治已经宣告结束,封建时代落下帷幕,社会上已经开始传播进步思想。但在姜素敏5岁那年,父母依然给她缠上了「小脚」。

对「缠脚」习俗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对一个女性来说是多么痛苦。从4、5岁开始,就用布条紧紧地将脚绑住,限制它的发育,直到成年后,整个脚掌都会缩到一起,成为所谓的「三寸金莲」。而这「三寸金莲」就是清朝时期,大家闺秀的标准之一。

除此之外,姜素敏的父母还十分重视对其琴棋书画技能的培养,还专门将她送入女子私塾学习。不过也正是在这期间,姜素敏展现出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天赋」。

对于四书五经,姜素敏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对于偶然间解读的佛经如【般若心经】【金刚经】等,她却能轻易读懂。而在闲暇时,她也不像其他小孩四处玩耍,而是跑到附近的寺庙里,听僧人诵经礼佛。

对于姜素敏的这种特异,她父母起初并不在意,甚至还颇为欢喜。毕竟礼佛在当时也是达官贵人的习惯,有些条件好的,还会在家中建个佛堂,专门供家中老人或聘请的僧人礼佛。因此,有时姜素敏从家里带些财物去供奉给寺庙,她父母也并不反对。

不过事情的发展逐渐超出了姜家的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姜素敏对佛经的兴趣也愈发浓厚,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佛经精要,她似乎有着「宿慧」,大部分都能自己读懂,听僧人辩经,也是一点就悟,触类旁通,让寺中高僧都不由啧啧称奇。

按照姜父的想法,姜素敏在十五六岁时,就应该觅得良婿,嫁为人妇,然而此时她却萌生出了出家为尼的想法。这惹得姜父大怒,限制姜素敏外出,并很快相中一户人家,在姜素敏的哭声中,将她嫁到了吉林通化。

出嫁后的姜素敏虽然没有再闹,但平时依然会读读佛经,而且还开始钻研当初从寺庙中接触过的针灸、中医之术。好在丈夫对她颇为怜爱,并没有干预她的爱好。

但平淡的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随着战火的蔓延,无论是姜家还是姜素敏的夫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首先是姜父姜母先后亡故,后来姜素敏夫家也家财散尽,连一个安稳的住处都无法保证。

就这样,姜素敏为避战祸,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之路,到1940年时,踏上了五台山。五台山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宝刹众多,更是有着佛教在我国最古老的寺庙——显通寺。

历遍红尘悲欢离合的姜素敏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她终于放下一切,在显通寺落发出家,并按照自己的宏愿,取法号为「仁义」。

三、精研医术、参军报国

作为五台山规模最大,也是传承最久远的寺庙,显通寺的修行之法叫做「农禅」,这里的修士都秉承「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而仁义师太除了研读佛法、参加农作外,还愈发专心研究医术。

这是因为在逃亡的路上,她见过太多被伤痛折磨的百姓,希望自己除了以佛法修心,还能以医术济世,力所能及地为贫苦百姓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仁义师太的行为在附近百姓中赢得了很大的声望,而显通寺对她的举动也十分支持。不过渐渐地,她也发现一个问题:多年自学的医术,让她很难对一些疾病做出更专业的治疗,于是萌发了到学校深造的想法。

按理说出家人就该斩断尘俗,但寺中却十分支持她的决定。1942年,在众人的帮助下,姜素敏顺利考上了沈阳中医学院,并完成了为期四年的学业。毕业后的姜素敏医术更加精湛,也从未忘却初心,一直坚持下山为周围的百姓医治疾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派出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不过由于专业人员缺乏,很多一线战士受伤后,得不到及时治疗。40岁的仁义师太听说这种情况后,找到显通寺住持,毅然表态想要下山参军,到战场上救治受伤的战士们。

得到允许后,仁义师太恢复姜素敏的俗名,成为志愿军的一员。她以一双「三寸金莲」长期奔波在战火最凶猛的一线战场,住过地洞、卧过雪地,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救治,为此,她多次遭遇过生命危险。

根据记载,在一次为前线战士处理伤口时,一颗流弹飞溅过来,径直击穿了姜素敏的左手手腕,为了不耽误工作,她简单地包扎了一下自己的伤口,便继续坚持留在一线,投入到伤员的抢救之中。

还有一次,在一次遭遇敌人炮火袭击,随部队转移时,一名伤员倒在了仁义师太旁边,她下意识地去扶起那人,但当时炮火轰鸣,不断有弹片飞溅,受伤的战士劝说她不要管自己,尽快撤离。

但医者的仁心让仁义师太无法做出这种选择,依然拖着伤员艰难地匍匐前进。最后如果不是被几名断后的战士发现,说不定仁义师太那次就牺牲在了战场之上。

而除了她的医术,给伤员们带来更多安慰的,是仁义师太的细心与关怀,在紧张的战争一线,仁义师太不仅救治战士们的伤势,还会为伤员们做心理疏导,并能关怀到每一个伤员,这些都对伤员的恢复有莫大作用。

从入伍后,仁义师太在朝鲜战场上待了三年,其间不知救助过多少战士,挽回了多少条生命,赢得了军中的广泛赞誉。

出于对仁义师太突出贡献的肯定,朝鲜战争胜利后,组织上将她安排在解放军206医院工作,让她的身份从一名比丘尼,转为了国家干部。

四、负磨盘行医三十年

可能当时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是留在北京,还是成为部队的干部,都是人生的一个逆袭,足以让姜素敏后半辈子无忧无虑。

但这却并非仁义师太的人生追求,在206医院坐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又重拾初心,踏上了行医之路——所谓行医,就是离开稳定的生活,奔走四处,为各地的病患提供救治。

为此,姜素敏再次穿上简陋的僧袍,在北方踏上了济世之路。而陪伴她的,除了助手之外,还有一个重达200斤的磨盘。

这个磨盘是仁义师太一个特殊的医疗器材——她主攻的是中医方向,因此常常需要为患者磨药,用的就是这个磨盘。

踏上行医之路后,药材磨盘跟着仁义师太走遍了北方各大城市,从邯郸到石家庄,浑源到九华山。每至一处安顿下来后,她都会先购买大量草药,一边为上门的患者诊断,一边磨药给患者开方子。

三十年下来,这个石磨不知为多少患者磨过药,缓解了多少人的痛楚,又凝聚了多大的功德。

也曾有人劝说过仁义师太,这个石磨太过笨重,没必要一直携带,可以到一个城市后,在当地购买,每次也花不了多少钱。

然而仁义师太却笑着拒绝了,她给出的原因有二,首先她对很多穷困的患者,都不收取医药费,把钱花在这上面多一些,能为穷人花的钱就少了一些。第二就是,每到一地,她都尽快开始为人看病,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各种准备上,如果一时之间买不到合适的药磨,会耽误他给人诊治。

其实仁义师太完全可以只给病患开个处方,让他们自己到药店去抓药配药,但出于对穷苦百姓的考虑,她却坚持自己给患者磨药制药,就为了省却他们的麻烦。

就这样,一路苦行,一路医人,仁义师太在奔波中度过了三十年,直到72岁那年,她终于有了安定下来的想法,当然,这也与她的身体实在已经不适合奔波有关系。

刚好当年,她抵达了佛家另一个阵地——九华山。于是定下心来,礼佛九华山,先后在甘露寺、菩提阁挂单落脚,并最终入住残破已久的通慧禅林。

之后,仁义师太拿出一生的全部积蓄,于1988年重修了这座破旧的禅寺,之后就一直在此修行。

但她的济世之路也并没有就此停歇,虽然不能走太远,但仁义师太依然往返于九华山周边城市,施医送药,修庙行善。期间还回过五台山,与众僧研讨佛法。

五、从容圆寂,修成金身

1995年11月,正在通慧禅林诵经的仁义师太心有所感,叫来了身边的诸多弟子,坦然告知了自己即将圆寂之事。

她从容说道:我观佛有感,大限将至,从现在开始闭关诵经,7日内,你们无需送饭,切勿打扰。

她座下弟子们不免露出悲伤之意,却见仁义师太又道:我圆寂之后,遗体不得火化,将我封入缸中,三年又三月之后再行开缸。

弟子们闻言不由震惊,仁义师太这是要去修成「肉身菩萨」,但比丘尼修成肉身菩萨前所未有,她们自然担心师太最后没有修成,反而落得肉身腐坏,无法及时安葬的地步。

但仁义师太却十分自信,对弟子们道:无妨,我得佛启,已修成「悦殊」菩萨果位,你等依言行事即可。

见仁义师太如此肯定,众弟子也不再多言。此后,仁义师太就一直在房内诵经,直到7天之后,大家入内时,果然发现师太已经圆寂。

按照仁义师太的交代,众比丘尼将其遗体放入一大缸内,并密封起来。直到三年三个月之后的1999年1月,大家按照计划进行开缸,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幕——我国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萨出世。

其实,咱们姑且不论佛教中的「肉身菩萨」概念,单说仁义师太这一生,可以说将大半生都投入了救死扶伤之中,早就身具菩萨心肠。即使最后并没有出现不腐肉身,也绝不会影响她在百姓心目中的菩萨地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永恒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