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2023年什么时候交九?一年最冷的「数九天」自此开始!

2023-12-19国风

2023年12月22日进入数九,到2024年3月11日整个数九天结束。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数九」又称为冬九九、交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计算寒冬日子的传统习俗,一般来说自冬至日开始算起,一直数到八十一天之后方可算结束。数九这种计算寒冷天气的方法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流传,冬至过后的八十一天之后约为新一年的3月12日,即在惊蛰时分,数九结束,万物惊蛰,真正的春天也就真正的到来了。

一、数九的产生的渊源与起源

数九顾名思义即以「九」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九次方宣告结束,那么为什么选择以「九」当做计算寒冬天的周期呢?这里面是有讲究的。中国古代向来讲究阴阳的消长与平衡,九在中国哲学中象征着「至阳」之境,也代表着最为尊贵的身份与地位,而这也是为什么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以及金庸会在小说里以「九阳神功」作为无上宝典来刻画的原因了。以至阳之数九为周期则意味着阴气逐渐的消减,过九次之后已经快要消耗殆尽,阴气的减少意味着阳气的增多,所以数九天的结束也意味着冬天的远去和春天的到来。

那么在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数九」这样的说法呢?这自然与古代的生活条件有关。北方的冬日是严寒而漫长的,而古人又不像今天可以用空调或者暖气进行取暖,相对简陋的御寒条件使得他们对冬天的到来是充满恐惧的。冬天不仅意味着不能劳动没有收成,更可能会因为御寒不到位而出现死亡的现象。在这种只能待在屋子里抵御寒冷的漫长寒冬里,人们为了打发时间,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所以要把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分为九个九天,等九个周期结束,春天也就来到了。

数九习俗及数九歌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目前尚未有定论,但人们在史料中发现,早在南北朝时期,数九风俗已经开始流行于中国。南梁时有一个叫宗懔的人曾经在他所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意思是说自冬至日算起,八十一天之后寒冷的冬日就要被春天所取代了。

二、数九歌的产生

「数九」作为一项人们计算寒冬日子的方法产生并流行之后,也伴随着出现了关于数九的许多习俗,其中最为著名的当为「数九歌」的出现了。数九歌也有着很多的版本,在今日比较流行的则是这一首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实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真正「入九」的日子并不是完全一致,这也使得九九歌的内容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除了上述这一首广泛流行之外,还有九九歌是这样写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缘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头,拖袄换个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宽;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杨花开,以后九不来。」至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因为其在冬天的温度较北方要高很多,所以数九歌更是产生了多种版本。

人们除了用九九消寒歌来表达数九天之外,还发明了「九九消寒图」用作度过数九天的「日历」。在我国北方的民间,人们往往会在冬至日左右张贴九九消寒图于家中,这张图以九天为一个单元,共81个单位即81天,待图中的日子都结束便意味着数九天正式结束了。九九消寒图的制作形式也分为好几种,除了比较常见的圆圈式画法,还有文字式和梅花式。学者邓云乡曾在其著作【燕京乡土记】中记录过老北京描绘梅花式「九九消寒图」的情境:「日冬至,画素梅一支,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为什么「三九」和「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冬至北半球黑夜最长,但是夏至并不是全年最热的时候,同样的冬至也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

夏至后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大于散发的热量,进入三伏天后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峰,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冬至后白天日趋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依然处于逆差状态,地面积蓄的热量还在散失,到了三九和四九时达到最大值。

因此「三九」和「四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像小寒节气和大寒节气往往都处于三九时间段和四九时间段,这期间也是西伯利亚冷气团势力最强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