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四大天王,该怎么看?

2024-08-03国风

小时候看大闹天宫的时候,就觉得举着伞和琵琶当武器的四大天王很威严,甚至让人有点害怕。长大了点看了封神榜,知道了他们叫做魔家四将,再大一点,出门旅游,发现他们又出现在佛寺的天王殿中,这可被搞糊涂了,四大天王究竟是谁呢?

初唐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31窟 四大天王

01

四大天王,到底是谁?

四大天王最早出自古印度的婆罗门教神话中的二十诸天,又称护世四天王,是帝释天的下属。在古印度民间文学中,如【阿闼婆吠陀】【摩罗衍那】【摩诃婆罗多】等,都曾提到四方守护神,在之后的发展中被佛教吸纳,成为护法神。

辽金 山西大同华严寺天王殿

南方增长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

佛教有句话说:「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里的「三界」是指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人类社会属最低等级的欲界,天神虽居住在欲界,但属于欲界六重天之上。离人间最近的是六重天的第一天,四大天王正是居于此。 分别驻守在须弥山山腰犍陀罗山的四座山峰,守护四大部洲。

辽金 山西大同华严寺天王殿

北方多闻天王和东方持国天王

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守护四大部洲

佛教中的 「四大天王」分别指东方的持国天王、南方的增长天王、西方的广目天王及北方的多闻天王。 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也就是世界的保护者。四大天王在中国又称四大金刚,是东、南、西、北四方的守护者。

首先是东方持国天王,梵名Dhrta-rastra,汉译为东方天,又称为治国天、安民天、顺怨天。他居住在须弥山之黄金陲。关于他的尊形,依据【陀罗尼集经】的描绘:

身着天衣,严饰精妙,与身相称。左手臂垂下握刀,右手臂屈而前向仰掌,掌中有宝光物放光。

辽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天王殿 东方持国天王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中则记载:

东方持国天王,其身白色, 手持琵琶, 守护八佛的东方门。

东方持国天王是帝释天的主乐神,他的职责是保护东方国土,保护众生,保护东方弗提婆洲人民。

南方增长天王,梵名Vinuadhaka,汉译为增长天,意思是他能使一切众生善根增长。他居住在须弥山南半腹的琉璃陲。关于他的尊形,是保护南方阎浮提洲人民的天王。

辽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天王殿 南方增长天王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记载他的样子是这样的:

南方增长王身青色, 执宝剑, 守护八佛之南方门。

西方广目天王,梵名 Virūpāksa , 汉译为广目天,又名西方天。相传广目天是大自在天的化身,由于前额有一目,称为广目天。【佛母孔雀明王经】卷上说:

此西方有大天王,名曰广目,是龙王,以无量百千诸龙而为眷属,守护西方。

他的尊形为红色,甲胄上着天衣, 右臂持三股戟,左手缠绕一龙, 是保护西方瞿耶尼洲人民的天王。

辽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天王殿 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毗沙门天王,梵名Vaisravana,汉译为多闻天,居住在须弥山第四层北面。由于时常守护道场,听闻佛法,故称多闻。他的皮肤是绿色的, 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表福德之义。是保护北郁单洲人民的天王。

辽金 山西大同善化寺天王殿 北方多闻天王

多闻天王的法器有时候是伞,有时候是幡,有时候是塔

佛教的四大天王,一般供奉在寺院大雄宝殿前面的天王殿里,中间是当来下生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这四大天王中, 只有北方的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有时会单独供奉, 一般都是四位天王一起,被供奉在寺院的天王殿内。

魔家四将:来自封神榜宇宙

受各种影视剧、神魔小说的熏陶,很容易把魔家四将和真正的四大天王混淆。

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几人是【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 封神原著在介绍这几位时,说到大哥魔礼青,身高二十四丈。由此可以推断,其他三个人的身高也应该和他不相上下,毕竟他们是同胞的兄弟姐妹,身高差距不会太大。商代的一丈就是现在的1.695米,这么算下来,这四兄弟在商代简直是哥斯拉一样的存在。

封神演义中的魔家四将

他们原型是镇守佳梦关的大将,是通天教主之徒,在商周大战中死于黄天化之手,死后进入封神榜,被加封为「四大天王」。

魔家四将初登场于【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 【闻太师驱兵追袭】,魔家四将原先是商朝佳梦关守将,共兄弟四人,被征调到前线。四人的出场在一开始是战绩赫赫的,导致姜子牙骑着四不相逃去,这一战打得姜子牙高挂免战牌,无计可施。

魔家四将接了文书,拆开看罢,大笑曰:「太师用兵多年,如今为何颠倒!料西岐不过是姜尚、黄飞虎等,‘割鸡焉用牛刀’?」打发来使回去。他们四人点精兵十万,就兴师讨伐西周;与胡升、胡雷交代府库钱粮,一应完毕。

第四十一话【闻太师兵伐西岐】中四将先被杨戬重挫,后尽数死在炳灵公黄天化的攒心钉之下。

魔家四将影视形象

最后于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中被姜子牙封为「四大天王」,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

今特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永修厥职,毋忝新纶。

他们有四件法宝,其中 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云宝剑一口,职风;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多闻天王魔礼海,掌管混元珍珠伞,职雨;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也就是说,虽然魔家四将也有个「四大天王」之名,但他们并不是供奉在佛寺中的四位天王,只是存在于「封神宇宙」中的「四大天王」。

区别与联系

说到这里,相信有心人已经发现了,魔家四将在名称上、形象上和佛教四大天王极为相似,但其具有自己的原型及来历。

有人说,这是【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借鉴了佛教四大天王的形象,艺术加工创造的「同人」四大天王,所以与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有所区别。

封神演义书影

也有人说,四大天王最后的汉化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魔家四将。不光姓名汉化,连家谱上的辈分也有了。

其中,老大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对应魔礼青、老二是对应东方持国天王的魔礼红、老三是对应北方多闻天王的魔礼海、老四是对应西方广目天王的魔礼寿,他们生时称作「魔家四将」或魔家四兄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甚至也可以呼之「魔氏四杰」「魔门四雄」,死后才封为四大天王。

德聚堂刊本【封神演义】

哥四个的四件兵器也是特别,分别为: 青风宝剑、混元珍珠伞、碧玉琵琶、紫金花狐貂。 值得一提的是,提到这些设定的都是成书于明朝的两部神话志怪小说,【西游记】要早于【封神榜】几十年时间,【封神演义】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西游记】作于嘉靖年间。

但是,从另一方面上来讲,魔家四将有自己的来历和传说,佛教四大天王也有自己的设定与传说。 因此小探君更倾向于,魔家四将并不是四大天王,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罢了。

02

四大天王造像的沿革

有关四大天王起源的传说说法各异,佛教传说四大天王是在众神膝盖中诞生的。【律经】中记载:四大天王在远古饮佛光的时代分别是百灵鹏、小灵鹏、大息龙、小息龙。他们尊崇佛陀,在释迦牟尼如来的时期,他们一起发愿,愿成为守护世间的护法,于是百灵鹏和小灵鹏分别变成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大小息龙分别变成持国天王和增长天王。

四大天王很早就在佛教艺术中出现了,早期的四大天王多以佛传故事中的【四天王奉钵图】形象出现。

佛传故事浮雕

公元一世纪 砂岩 秣菟罗博物馆藏

这些浮雕刻画的是佛传故事之一,【佛本行经集】卷三十二中所讲的佛成道后在树下冥想,路过的商人想用米糊和蜂蜜供养佛,四大天王得知佛没有可受供养的钵,便各自将钵奉上的故事。四大天王手捧钵立于佛的四角。

四天王奉钵图 2- 3世纪

四天王奉钵 2-3世纪

二商主奉食与四天王奉钵 2-4世纪

这里面的四大天王的服饰与当时印度王侯贵族的装扮基本相同,这是民间信仰开始逐渐融入佛教的表现。

印度佛教艺术主要从古龟兹传入我国内地, 这个时候大概是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时候的四大天王的造型艺术风格从最初单纯、质朴的古印度风格逐渐演变,形成具有世俗化、民族化的风格特征,从最初的西域面孔和服饰逐渐演变成汉人面孔和我国古代武将打扮。 天王形象开始逐渐符合我国国人的审美风格。

龟兹地区早期保存较好、最具代表性的石窟有森姆塞姆石窟和库木吐喇石窟。这是库木吐喇石窟第34窟毗沙门天王,其服饰与安西大都护府时期常见装扮相差无几。

7-8世纪 库木吐喇石窟第34窟

穹窿顶与毗沙门天王

天王身穿盔甲,左手放在小腹前持剑,右手向上高举。造型虽然较为简洁概括,但也生动有趣。从背景的蓝色、头饰、服装上的土红色以及穿插其中的白色块来看,绘制这幅画的画师并没有过多强调天王的内心刻画,而是更多地强调宗教中的神性。

这幅天王图是在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主室北壁上的。这一时期对天王的面貌、服饰已逐渐精致细腻,偏写实,服饰偏向当时贵族着装。

唐 行道天王图 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第20窟

原藏于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 二战毁于战火

到了隋唐,四大天王的形象开始脱离了所谓「至高无上」的神性,开始有了世俗化倾向。这幅是敦煌莫高窟第17窟中的天王,这幅画像中的天王相貌似凡人,双手合十在胸前,脚下踏着祥云移步向前,虽身穿盔甲,但其并没有脱离传统菩萨形象,与经典中叙述的天王形象有所不同。

五代-北宋 行道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第17窟出土

中唐时期天王样式开始出现密教特征。 如榆林窟第15窟前室南北壁的南方增长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这一窟中的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形象大致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手中持宝鼠宝棒(幢)的毗沙门天王形象。

中唐 南方增长天王 榆林窟第15窟

中唐 北方毗沙门天王 榆林窟第15窟

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毗沙门天王信仰非常流行。 这是因为在唐代毗沙门天成为了战神信仰,这和唐代的西北战事很有渊源。

唐代的毗沙门战神信仰,源自于阗等地的毗沙门神信仰。北齐那连提耶舍译【月藏经·分布阎浮提品】说:

「尔时,世尊以于填国土付嘱难胜天子千眷属、散脂夜叉大将十千眷属、羖羊脚大夜叉八千眷属、金华鬘夜叉五百眷属、热舍龙王千眷属、阿那紧首天女十千眷属、他难阇梨天女五千眷属,毗沙门王神力所加,共汝护持于填国土。」

中唐 四王献钵

新疆阿克苏森木塞姆石窟第42窟

自唐初以来,西北边陲战事屡起,唐朝数次用兵安西和吐蕃。在安西一带的将士们长期征战中,接受了当地的文化影响。

这个时候,密宗祖师不空及其弟子,在天宝十二年(753),亦在「西北边陲,请福疆场」,西北诸将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均与不空来往密切。不空亦在河西开译场、行密法,其【毗沙门天王经】可能就译于此时。

唐 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 鎏金四天王盝(lù)顶银宝函

法门寺地宫出土 宝鸡市法门寺博物馆藏

毗沙门信仰、西北战事、密宗行法,都在这里融会起来。安史之乱,诸边将都先后东返,在军事上参与了平乱和拥立肃宗复京的重大活动,不空也东归为镇护国家而行法。 这样于阗的毗沙门信仰从西北边疆一带也随之传入内地,直接促成了唐朝毗沙门信仰的形成和普及。

唐 毗沙门天 河南洛阳市龙门石窟奉先寺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佛座背面束腰处绘有一幅毗沙门天王与力士降魔镇妖壁画,该画绘制于晚唐时期,画中天王头戴宝冠,眉毛上扬,目透绿光,肌肉隆起,身披甲胄,衣带飘扬。左手用力按在一夜叉鬼头顶,右手持剑,另一个夜叉鬼被天王压在右腿下。夸张的肌肉和动作凸显出天王的刚毅威猛。

唐 毗沙门天王与力士降魔镇妖壁画(局部)

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

南唐 四王献钵 南京市栖霞寺舍利塔

此铺壁画笔法简练,设色素雅,墨线勾勒清晰,形象生动传神,由于该铺壁画的位置较为隐蔽,光线较为昏暗,因此能够保存如新, 从此画中能看出唐代吴家样的绘画风范。

到了宋代,艺术处在上升发展阶段,统治者对绘画极其重视,文人画兴旺发展,在宫内设立翰林书画院,但对于壁画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唐代。这一时期的寺院壁画风格仍沿袭旧粉本,唐代画风影响较大。宋元时期四大天王形象在服饰、动态、法器、神态上逐渐成熟稳定。

北宋 漆雕毗沙门天王像

温州市慧光塔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辽 四大天王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藏

明代四大天王壁画主要集中在北京、山西、河北等中原地区。明朝时期的天王造型因受粉本雷同、宗教内容相对稳定、宫廷画风影响和各地画工在全国范围相互流动,因此在这个时期绘画风格上有较高的同一性。四大天王的法器、服饰造型、神态和技法等都较为相近。

明 多闻天王 北京法海寺

明 四大天王

山西大同市宝宁寺水陆画

清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佛教艺术总体趋势上呈停滞乃至衰落状态。这个时期的绘画创新点不多,呈现程式化特点。清代四大天王图像皆传承前朝粉本,其中宫廷唐卡绘画和版画中的四天王形象与法海寺壁画中的四天王在动势、服饰、法器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相似。

清 毗沙门天 四川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