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著名画家李晓白画展|晓以顶流历史,告白南粤先贤

2024-06-19国风

【喜欢李——李晓白&李冰山中国画展】6月23日开幕

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实习生 周钧泽 ‬报道‬

「我们不是为展而展,而是推广文化而展,希望从画展中,进行更多的普教工作,展示文化的幅射度和衍生性。」画家李晓白说。

「我希望用画笔画好广州区画,彰显广州城市品牌,尽一个广州艺术家的绵力。」画家李冰山说。

6月23日,「喜欢李——李晓白&李冰山中国画展」,将在越秀区图书馆开幕。内容包括南粤先贤造像系列、红色文化、广州区画等,

广州很美,全赖有您。

这个走读广州二千年,呈现出南粤人杰地灵、文化自信的画展,正扑面而来了,它和读者、观众一起呼出了动人的话:广州,喜欢你。

【主办】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广州民建文化艺术院。

【承办】广东新快报社新快Plus艺术荟、越秀区图书馆

【展期】2024.6.23—7.10

【开幕式】2024.6.23|10:30

【地点】越秀区图书馆一楼展厅

李晓白:文化传承需要「火炬手」

赵佗、孙中山、惠能、苏轼、周敦颐、陈白沙、张之洞、冯子才、屈大均、梁启超、朱执信……在这次画展中,李晓白其中一个创作系列是【南粤先贤56人】,其中,他画得最多的是苏东坡,有十多幅之多。「苏东坡是南粤先贤,是中国人共同的偶像。」李晓白说。

有同样喜欢苏东坡的一位诗人,为李晓白的【苏东坡荔枝图】写道:他是一个贪吃的孩子,每一棵树下,都有鲜活的灵魂,关于生活、艺术、哲学。他一生都在路上,至少去过15个地方,他是一个沒有故乡的孩子,此心安处是吾乡,诗不在远方总在身旁,不辞长做岭南人。

李晓白笔下的先贤形象,从南粤始祖赵佗、到文化巨匠苏东坡、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张之洞、到民主革命之父孙中山,无一不为广东精神添光增彩。

「在渔樵耕读的中华文化中,教育之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把炬火,照亮了社会文明。」李晓白认为,南粤先贤陈白沙是一代大儒、进孔庙的「岭南第一人」,文化传‬承‬需要这样的「火炬手」。

李晓白的新作【陈白沙】,正是描绘了这位教书先生与乡贤,他独立思考,学术自成一体。因人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令陈白沙教学有方,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一、先静坐,后读书;二、多自学,少灌输;三、勤思考,取精义;四、重疑问,求真知;五、诗引教,哲入诗。

一直秉持惟美·传承·创新为创作理念的李晓白,是新一代人物画画家,他注意人物的形意神合一,并把环境和物象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形成了明白、生动、有观点的品画体验感。

李晓白除了南粤先贤外,还刻划了一系列古代圣贤,如老子、八仙等。还有现代楷模、当代劳模等,他的人物画分写实类、写意类,但在他的笔下,两者是用步的,致力于形意神合一……

【画家简介】

李晓白:南粤先贤作品备受瞩目

李晓白,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广州市美协原‬副主席,省美协、书协理事,广东新快Plus艺术荟签约画家。

李晓白,著名画家,广东新会人,以其南粤先贤系列作品在艺术界备受瞩目。作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李晓白擅长人物画,其作品以岭南历史人物为主题,如赵佗、苏东坡、张之洞、孙中山等,展现了他们对岭南乃至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些作品不仅重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更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了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李晓白的艺术理念追求唯美与共鸣,强调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使作品既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易于观者理解与欣赏。他的作品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李晓白的南粤先贤系列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岭南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

【前言】

广州,喜欢你

「你是我的靠背, 我是你的靠背,背靠的是千里江山,背靠的是风华绝代。南粤先贤的背影,

是历史也是当代;红色的血脉,流淌的是珠江水。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5月24日,著名画家李晓白再一次来到南粤先贤馆,静静地伫立在赵佗和孙中山的展区里,仿佛时间凝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句诗击中了李晓白此刻的心境。二千年的广州历史,一下子穿越了。

苏轼也位列南粤先贤馆,而李晓白画过不少这位偶像的故事,每一个场景和形象,都在时间长河中流过,在画家笔下浮现出形意神,打动了自己,也打动了和他一起前来研学的朋友们。

这时,与李晓白并肩站在一起的,是另一位著名画家李冰山。李冰山是广州区画系列的作者,作为一位智者,他以有画说理论为基础,画有嘢讲的画,以精微山水花卉画法为抓手,融汇人文,形成了「区画」品牌。

于是,就有了这个在越秀区图书馆展出的画展,它包含了南粤先贤、红色文化、广州区画等板块的内容。它的意义不言而喻,站在广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回望先人走过的路,描绘一段段砥砺前行的传奇,以及今日的辉煌。

李晓白、李冰山均为广东新快报社新快Plus艺术荟签约画家。靠背有李,两人情同兄弟,今日又携手办展,共同为广州献上一场真挚的艺术盛宴。

这场盛宴也是流动的,汇聚了人们对广州的爱,有如静水深流的珠江水。在它的周围,有一群文化达人,他们正以不同形式,诗书画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助力这场「喜欢李」嘉年华。

因为喜欢你,广州!

【作品介绍】

梁启超:启燃变革,超越自我(任尔西东,一心为公)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1873年,自幼聪颖好学,被誉为「神童」。梁启超早年接受了传统的启蒙教育,后因受到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开始对西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他与康有为结识后,接受了康的改革主张和变法理论,逐渐成为改良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梁启超在【时务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系统阐述维新变法理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制度,提出民权论,呼吁实行君主立宪。他的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建树,被誉为百科全书式人物。

赵佗:赵氏南下,佗定岭南

赵佗是秦汉时期的南越王,著名的政治家和爱国将领。他成功平定并统一了岭南地区,结束了当地的部落纷争,为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位期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推动汉越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在岭南的传播,增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赵佗还积极发展农业,推广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使岭南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的统治策略和民族政策,为后来大一统王朝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和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孙中山:中国博大,江山巍峨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出生于1866年,成长于广东一个普通家庭。孙中山早年接受了中西结合的教育,后因深感民族危机,决定投身革命事业。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他还积极推动国共合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孙中山的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人民幸福,被誉为国父。

张之洞:之乎者也,洞察维新

张之洞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出生于1837年,自幼聪慧,受过严格的儒家教育。14岁中秀才,16岁中举,同治二年(1863)成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等职,参与朝内「清流派」的活动。1884年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战,升任两广总督。张之洞是洋务派的领袖之一,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推动了包括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在内的洋务事业。他重视教育,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等教育机构,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惠能:惠及白丁,能人不能

惠能(638-713年),俗姓卢,生于广东新兴。三岁丧父,后以卖柴为生。因听【金刚经】而开悟,24岁北上黄梅县拜五祖弘忍,以一首法偈得到认可,夜授【金刚经】,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惠能是中国禅宗的重要人物,被尊为六祖。他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的「渐悟」相对,形成了「南顿北渐」的禅宗流派。他的禅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六祖法宝坛经】中,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澈心源,强调「见自性清净」,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冯子材:如子忠勇,国之良材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他是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后参加反清起义,失败后接受招安。在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冯子材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镇南关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击败法军,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这场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冯子材因此被誉为民族英雄。他还曾任云南提督,晚年继续为国家的安定和边疆的防御做出了贡献。

屈大均:大集新语,均沾广府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被誉为「广东徐霞客」。他字翁山、介子,号莱圃,生于广东番禺。屈大均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尤其在诗歌方面造诣深厚,其作品充满爱国激情和深切的民生关怀。他的诗歌艺术特点为气魄雄放、笔力遒劲,且富于瑰奇的想象,被誉为「岭南三家」之冠。屈大均的史学造诣同样极高,他的【皇明四朝成仁录】和【广东新语】为研究南明史和广东的天文地理、经济风物、人物风俗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苏东坡:无问东西,坡下成蹊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其文学成就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水平。苏轼的诗题材广阔,风格清新豪放,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作突破了传统「艳科」的局限,开辟了豪放派词风,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的散文成就同样卓著,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共同建立了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在书法和绘画上,苏轼也有很高的造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朱执信:革命执念,信马由缰

朱执信(1885-1920),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1904年赴日留学,次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朱执信在【民报】发表多篇政论文章,批驳保皇论调,阐发三民主义,尤其侧重民生主义。他首次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著述,被誉为「同盟会中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朱执信参与策划广东地区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担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积极推动革命。1920年,朱执信在虎门调停冲突时被桂系军阀杀害,年仅35岁。他的英年早逝,留下了深刻的革命精神和学术贡献。

陈白沙:白日放歌,聚沙成塔

陈白沙(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明朝中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因世居白沙村,故称「白沙先生」。陈白沙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开创明儒心学先河,提出「自然为宗」,「澄心悟道」等哲学思想,创立「江门学派」。他的学术成就上承程朱理学,下启明儒心学,促进了明至清初学术思想的繁荣。陈白沙一生作诗1000多首,擅长诗教,将学术思想和教学理念融入诗词,对后世教育和文学有深远影响。

周敦颐:敦厚为文,颐养做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州人,北宋著名理学家,儒学「濂溪学派」创始人。周敦颐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其【太极图说】和【通书】是理学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强调「诚」为宇宙和人道的最高境界,倡导「主静」、「至诚」、「无欲」的道德修养。周敦颐在教育上主张「教人向善,进德修业」,在政治上提倡德治与刑治相结合。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基础,被尊为「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一生体现了儒家学者的道德追求和政治理想,对后世文化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拯:清廉包公,拯治法纲

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以清正廉洁和秉公执法闻名于世。他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1027年考中进士,历任大理评事、天长知县等职。在任期间,包拯以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著称,提出多项政治改革建议,如反对增加农民负担、精兵简政等。他在开封府知府任内,开放官署正门,让百姓直接陈述是非,有效防止小吏欺瞒,提高了司法透明度。包拯还注重人才选拔,主张以能力和德行并重。他的事迹被民间广泛传颂,成为清廉官员的典范,影响深远。1062年,包拯病逝于枢密副使任上,享年64岁,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詹天佑:天造大才,福佑时代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的先驱,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他祖籍安徽婺源,生于广东南海县。12岁赴美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归国后,詹天佑投身铁路建设,1888年参与修建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唐山铁路。1905至1909年,主持设计并建造京张铁路,创新性地采用「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工程,极大提升了中国铁路自主设计和建设的能力。詹天佑的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