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山水画为什么让人感动,是意境

2024-02-20国风

我们把描绘自然景物的画作称为山水画,西方人把这类画作称为风景画。叫法上的差异,反映了创作理念的不同。进而思考一个问题,山水画为什么让人感动,而风景画只能满足视觉享受?应该是意境的缘故,山水画中包含了画家的心境,画家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让山水画成为可以感动大众的艺术形式。

比如这幅张崟画的【梅林雅趣】,你会感受到画家的修养与思想。一座山,几棵树,一条河,就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那是因为张崟在笔墨呈现、构图安排、虚实对比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从表现山水意境入手,让山水画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多了人文精神。

张崟 梅林雅趣

所谓「雅趣」,就是风雅的意趣。意趣,泛指思想上的意旨情趣。这就能理解,【梅林雅趣】在表现自然美之外,还多了思想上的升华。张崟生活在清代中期,他开创了一个绘画流派叫京江画派,专门描绘江南山水美景。从风格上看,比较接近明代的吴门画派,可以当成是吴门画风的延续。

从张崟的画中,可以读出诗词。王维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陆游说,「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看着画中的美景,想着文人墨客的诗词,情景交融,诗画一体,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画变成了一首诗,完成了诗画一体的审美主张。

张崟 梅林雅趣 局部

清代画家在摹古仿古方面实力很强,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画家。他们在生活中可以结交到文坛大家、鉴古高手、金石学者,促使他们在创作中具有极高的审美能力。能力反馈到创作中,无疑会提升作品的意境。

先要理解什么是美,才能体会到张崟的匠心。专家说,美是让人感到愉悦的事物。实际上,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表现的美,需要主观认知相近才能体会。这就造成了普通人,很难感受到雅趣。张崟很聪明,他把主题进行通俗化处理。目之所及山美水美氛围美,在客观还原自然美景的基础上,让大部分人的主观认知统一,从而实现雅俗共赏的目的。

张崟 梅林雅趣 局部

感受作品意境,需要分清楚画家表达的是什么美。自然美、内在美、还是装饰美。张若霭就用装饰美的理念画了这幅【秋山抚琴】。他巧妙地用到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让古雅韵致充满画中天地。

张若霭在雍正年间参加科举,原本可以成为探花,由于家中长辈都是朝中大学士,才被降为二甲第一名。他的画作带有浓郁的宫廷画风格。喜欢用浓艳鲜亮色彩装饰画面。哪怕有人觉得宫廷山水画堆砌痕迹过重,缺少天然韵味,也能体现出画家对意境的重视。

张若霭 秋山抚琴

他把握住了一点,美在似与不似间。别看整幅画刻画精致,构图饱满,他在画中了融入了很多想象力。他描绘出想象中的人间仙境,利用人们的联想,让人感受到美。乍看觉得他在画真实景物,细品就发现他画的是想象空间。

也就是说,【秋山抚琴】具有自然实景的特点,更多是描绘画家的精神世界。张若霭尽力美化,为了让人产生回味无穷的留恋之情。从这个角度看,【秋山抚琴】同样具有让人感动的艺术价值。

张若霭 秋山抚琴 局部

画家特有的审美观,加上山水画特有的表现手法,让山水画的价值超越了其它门类的作品。以后再看到山水画,不要想着是否真实,是否与实景山水相似。应该去思考一下,画家的心情怎样,他要表达何种感受,传递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画家来讲,真实再现自然景物远不如让人感到如临其境震撼。张崟和张若霭在创作上是两种风格,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了用情感、文化修养打动人,这就是隐藏在山水画中的意境。

张若霭 秋山抚琴 局部

画家审美要引领欣赏者的审美,当画中山水成为情思,人的精神才真正与自然融合。山水画表现的就是融合的方法以及融合的过程。

拓展阅读

山中读书学习效率会很高,山水画中的读书图
用色彩让山水变得优雅,顾善有绘【山水册】
春到江南,吟哦风月,画家笔下的春天
师于古人取于自然,看看他笔下的山水